宋仁宗時期曾險些進行和親,但整體上幾乎未出現和親事件

以和親這種方式結束戰爭贏得喘息機會,發展國內經濟,漢、唐都曾經這麼幹過。雖然不太光彩,但是客觀上加速了中原政權周邊遊牧民族的文化發展。漢唐周邊遊牧民族經濟、科技都落後於中原,需要透過和親這種方法學習中原的制度、科技、文化。中原政權國力還不強大,戰爭又太費錢,只能用和親這種方式維持和平。雙方都有和平意願,和親才能成功。宋代的情況有所不同,遼、金都迅速學習了中原政權的各種制度、科技、文化,所以對和親的需求不那麼迫切。宋朝這邊錢多,更願意花錢換和平。遼、金對錢更感興趣。

宋太宗時期有士大夫提出過與遼國和親

宋太宗曾經兩次北伐遼國,都以失敗告終。宋、遼兩國進入了拉鋸戰,北宋為維持龐大軍費,不得不橫徵暴斂,以至於國內百姓生活艱難。同時還爆發了大規模起義。宋太宗好大喜功,為了證明自己皇位合法性,幾次發動戰爭。國內怨聲載道,百姓希望能早日結束戰爭。

宰相李昉向宋太宗提出了和親的想法,他認為漢朝的和親政策很成功,忍受暫時的屈辱,最終漢朝休養生息經濟發展起來了,獲得了更大的利益,最終滅掉了匈奴。張洎也向宋太宗提議和親,他也認為和親是結束戰爭的好辦法。

宋仁宗時期曾險些進行和親,但整體上幾乎未出現和親事件

張洎

他們是根據北宋戰爭軍費支出太大,百姓不能全力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北宋經濟國力下降的情況下提出的和親。是為了百姓能夠不再為戰爭所苦,能夠安居樂業有一定道理。宋太宗在他們的建議下,國內政策轉變為“守內虛外”。

宋仁宗時期險些和親

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宋、西夏打得不可開交,宋夏戰爭久久不能結束。遼興宗耶律宗真看到機會藉機敲詐北宋,向北宋索取關南土地,要求增加歲幣。北宋面臨和遼、西夏兩面作戰,十分不利的局面,情勢危急。

李清照曾外祖父王拱辰曾問宋仁宗:“富弼不能止夷狄溪壑無厭之求,今陛下止一女,若虜乞和親,弼亦忍棄之乎?”宋仁宗是這樣回答的:“朕為天下生靈,一女非所惜。”可見宋仁宗也並非反對和親。“拱辰驚懼,知言之不可入,因再拜曰:‘陛下言及於此,天下幸甚!’”

宋仁宗時期曾險些進行和親,但整體上幾乎未出現和親事件

王拱辰

當時大臣們的商議結果是可以和親,準備讓宗室女兒和遼興宗兒子梁王耶律洪基結婚。富弼用言辭說服了遼國,他說:“婚姻易以生隙,不若歲幣之久也。”最後經過談判北宋只是增加歲幣,不用和親。

宋欽宗時期和親但沒有換來和平

靖康年間,金國人入侵北宋一直打到開封城,在如何與金人談判問題上,有太學生楊誨上書宋欽宗,他認為歲幣、和親比割讓土地要好,土地是國家的根本不應該輕易割讓。在金國強大宋國弱小的情況下,北宋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不得不選擇了和親。

宋欽宗曾下詔書,答應了和親。宋徽宗的女兒茂德帝姬就成了犧牲品,她原本已經嫁人。金國人聽說茂德帝姬美貌,非要娶她。茂德帝姬成了宋代第一個和親的公主。然而和親也並未換來和平,北宋最終還是滅亡了。

宋仁宗時期曾險些進行和親,但整體上幾乎未出現和親事件

趙桓

北宋時期的外交政策比較靈活,能夠根據國內外形勢改變而改變。

南宋士大夫反對和親有自尊心原因

北宋滅亡以後,金國人把趙宋皇室全都帶了回去。這些皇室受盡苦難,宋朝與金國有深仇大恨。南宋與金國和北宋與遼國的情形又不相同。北宋遼國是兄弟之國,雙方關係是平等的。而南宋、與金國的關係是不平定地位,很屈辱。

由於南宋宋高宗秦檜制定了《紹興和議》,“和”在南宋佔據了主流。一些士大夫對此深為不滿,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汪應辰曾上書皇帝,反對用和親的方式換取失地。葉適也反對和親。葉適認為宋金是仇人,不能和漢唐的情況相提並論。忘記父兄的仇於道理不合。他們的想法是不能偏安一隅,要報仇恢復國土。

宋代很少採取和親方式換取和平,但並非絕對。自尊心是一方面原因,主要原因還是宋代經濟發達,國家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