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被催婚”我看到了“皇帝不急太監急”

作者童其君系中國知名時事評論員

虎年春節剛過,不少未婚青年都在春節期間被催婚催戀。有網友感慨“每逢佳節被催婚”。年輕人會如何應對催婚催戀?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21名未婚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8。2%的受訪未婚青年都經歷過“催婚催戀”。80。6%的受訪未婚青年坦言被“催”增加了春節走親訪友的壓力。面對催婚催戀,59。2%的受訪未婚青年會轉移話題和注意力,53。0%的受訪未婚青年會無論對方說啥都表示贊同。(2月10日《中國青年報》)

“每逢佳節被催婚”我看到了“皇帝不急太監急”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什麼年齡就做那個年齡該做的事情。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中國父母都有這樣一種情結:只有子女成家立業了,父母才會放心寬心樂樂心心。因為父母年紀大了幫忙帶孫子孫女也會力不從心、希望孩子早點成家、有家就會安定了、都說安居樂業、所以先要結婚成家後才去創事業、做成功人士。成了家生兒育女了就有了壓力,就讓人迅速成長為一個有責任心敢擔當的人,他和她都會為了這個溫暖的家和家人付出更大的努力。古人的成家立業,把成家放在前面,多半是因為這個吧。當然前提是這個家是愛著他(她)和他(她)愛著的人組成的。成家後,人都會感到了家庭的溫暖,事業遇到了失敗,有愛人的安慰;事業獲得成功,也有愛人的分享,這會讓你很快樂,很幸福,這種積極的心態將有利於你的立業。

然而,對於年輕人的婚戀擇偶,似乎是“皇帝不急太監急”,大多數父母急得茶飯不思、心事重重、疾病纏身,而子女的表現好像是“父母要我結婚,而不是我要結婚”一樣,對此無動於衷,而父母總是委託親朋好友幫自己的子女介紹撮合合適的婚戀物件。我的婚姻我做主,這一本來應該子女自己主動去操心追求的人生大事,現實反而讓父母一廂情願來直接計劃張羅。筆者不禁要問一聲,為什麼在對待愛情婚姻這一終身大事上,還要父母三番五次在每逢佳節屢屢“催婚催戀”?多麼希望這一特殊的社會現象今後能少之又少。

“每逢佳節被催婚”我看到了“皇帝不急太監急”

凡事皆有因。珍愛網徵婚大資料表明,“催婚催戀”具有普遍性,各個適婚年齡段的適齡青年都有這個“甜蜜的負擔”,就連剛剛踏入法定結婚年齡的年輕人也如此。

因為擔心兒女錯過時機,父母的“熱臉”只有在一邊著急、不斷催卻“貼在”表現得較為佛性的孩子身上,除了一些會按照父母的要求去照做之外,都是採取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方式來面對。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遠憂。筆者認為,萬事隨緣,心無增減。註定該來的,一直都在路上。父母應該順其自然,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著孩子去吧,不要把兒女的婚戀問題、生育問題等,當作相聚的首要話題。請父母多些理解,給他們一些時間,去尋找他們自己的幸福生活,或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畢竟男人要娶對媳婦女人也不想嫁錯郎。要始終相信:對於婚姻,大部分年輕人還是遵循傳統觀念希望進入婚姻殿堂當中,只是他們還未遇到心儀的人。

“每逢佳節被催婚”我看到了“皇帝不急太監急”

試著去憧憬,學著去適應。作為子女,也應該理解父母。而且父母的閱歷更豐富,很大程度上要比年輕人更有經驗,聽聽也沒有壞處。因此,我們也奉勸那些對長輩催促得反感得年輕人,有些東西,錯過了,或許也就永遠錯過了,不要等到失去,才明白珍惜……它們將不再屬於你了,別等到自己身邊的同齡人都“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上還揹著一個胖娃娃呀”,而自己還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剩男剩女了才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