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空戰法的末日:1991年法機群突襲伊拉克機場,瞬間損傷13

超低空戰法的末日:1991年法機群突襲伊拉克機場,瞬間損傷13

在俄烏衝突期間,我們曾看到俄直升機群在突擊敵機場過程中,冒著便攜導彈火力勇猛前進的場景。其實,這種不顧防空火力的作戰並不是俄軍獨有,即使歐美國家軍隊也幹過。

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就多次發動過這種空中冒險行動。但這場戰爭結束後,西方空中打擊方式就發生了徹底改變。

超低空戰法的末日:1991年法機群突襲伊拉克機場,瞬間損傷13

本文的戰例,發生在1991年1月17日凌晨,主角是法國空軍。這一天,海灣戰爭正式爆發,多國部隊戰機對伊拉克發動全面空襲。

當日凌晨5點30分,法國空軍第11戰鬥機聯隊的12架“美洲虎”攻擊機,從沙烏地阿拉伯的阿哈薩機場(位於利雅得東北)起飛,前往攻擊科威特的艾哈邁德·賈比爾機場。

超低空戰法的末日:1991年法機群突襲伊拉克機場,瞬間損傷13

這些“美洲虎”攻擊機中,一部分攜帶了四枚BLG-66降落傘延遲集束炸彈(每枚151枚子彈藥),一部分則攜帶了ATLIS鐳射目標指示吊艙和一枚AS-30L鐳射制導導彈。AS-30L是1983年開始裝備法軍的制導武器,最大速度1。75馬赫,帶有240公斤彈頭,可在10公里外發射,穿透2米厚的混凝土工事。

除了對地武器外,每架“美洲虎”的左翼帶有一個ESD Barax電子干擾吊艙,右翼掛有一枚“魔術-2”空空導彈作為自衛武器。

超低空戰法的末日:1991年法機群突襲伊拉克機場,瞬間損傷13

在飛行途中,“美洲虎”編隊接受了法軍三架KC-135FR加油機的空中加油。隨後,“美洲虎”機群分為了兩個攻擊波編隊,每個攻擊波擁有6架攻擊機,分別在美軍F-4G“野鼬鼠”電子戰機和F-16C戰鬥機護衛下,越過了科威特領空。

當F-4G“野鼬鼠”攻擊伊軍雷達的同時,法軍“美洲虎”攻擊機全部轉入低空,幾乎貼近地面。法軍飛行員憑藉出色的技術,在“比房頂還低”的高度接近了伊軍機場。凌晨5時,對艾哈邁德·賈比爾機場的攻擊正式打響!

超低空戰法的末日:1991年法機群突襲伊拉克機場,瞬間損傷13

法軍第一波攻擊機完全打了伊軍措手不及,後者的防空火力幾乎來不及反應。然而,伊軍反應速度仍然很快,僅僅半分鐘後抵達的法軍第二攻擊波,就遭到防空火力的兇猛洗禮!

法軍第二攻擊波的六架“美洲虎”以扁平三角形隊型進入,伊軍的ZSU-23-4自行高炮、ZPU-30-2雙管高炮紛紛開火,中間竟然還鑽出了薩姆-7(9K32箭-2)便攜導彈的火焰彈道,甚至一些地面步兵的AK-47步槍也在射擊。

超低空戰法的末日:1991年法機群突襲伊拉克機場,瞬間損傷13

像捅了馬蜂窩一樣!面對伊軍憤怒的反擊,法軍第二攻擊波的境況非常狼狽。一名飛行員後來寫道:“我認為這樣的事情不可能存在,來自地面的反應強度令人難以置信。”尤其是薩姆-7便攜導彈,一發接著一發,煙霧軌跡在天空中縱橫交錯,成了法軍飛行員的“催命符”。

在短短几十秒的戰鬥中,六架法機有四架被擊中,佔了三分之二。其中三架“美洲虎”受了重傷!

超低空戰法的末日:1991年法機群突襲伊拉克機場,瞬間損傷13

首先是代號“朱庇特12”的A91號機(11-YG),該機被薩姆-7準確炸燬右側發動機,並引發了火災。飛行員胡默爾上尉拼命用另一臺發動機加速飛行,用空氣將火災熄滅。同時,代號“朱庇特9”的A104號機(11-EK),則被高射炮彈擊中右發動機,冒出了黑煙。這兩架“美洲虎”同時失去了一臺發動機,於是結伴同行,就近飛往了沙特的朱拜勒空軍基地,用單臺發動機成功降落。

另有一架代號“朱庇特11”的法機,竟然被地面的自動步槍擊中了座艙玻璃,子彈直接命中了飛行員馬哈涅上尉的頭盔。瞬間的重創,導致馬哈涅上尉一度失明,只好拉桿爬升避免撞向地面。隨後,馬哈涅上尉在隊友協助下,找到了返航的方向,成功降落在了阿哈薩機場。他落地後,在座艙內進行了緊急治療和輸血,後來送回法國在頭皮上縫了10針。

超低空戰法的末日:1991年法機群突襲伊拉克機場,瞬間損傷13

在朱拜勒機場,兩臺“美洲虎”用單臺發動機緊急迫降,驚動了駐紮的美軍。當了解到法軍竟然瘋狂地在高度僅6米的超低空進行攻擊,美軍都無比震驚。

法國方面後來對這場戰鬥進行了高度評價,吹噓法軍飛行員展現出“前輩在以往戰爭中表現出的勇氣、活力和神韻”。但事實上,這場戰鬥卻成了重大教訓。法軍曾認為這種戰鬥最多造成10%的損傷,但此戰的損傷卻達到了1/3,而且真正遭遇防空火力的第二攻擊波損失則高達2/3。這是絕對無法接受的損失,最終造成了法軍對地攻擊模式的改變。

超低空戰法的末日:1991年法機群突襲伊拉克機場,瞬間損傷13

在此戰以後,法軍的“美洲虎”再也不玩所謂的超低空突防,海灣戰爭中的後來幾次對地攻擊都改成了6000米高度的中空。到戰爭結束時,法國飛行員累計出擊2250架次,並且沒有讓伊拉克火力造成重大損失。

客觀來看,伊拉克軍隊的防空武器並不先進,無論是自行高炮還是便攜導彈都是臨機反應,缺乏早期預警手段,戰鬥中大多是胡亂射擊。同時,老式的薩姆-7便攜導彈靈敏度不高,抗干擾能力也差,戰鬥部威力偏小,僅僅命中一枚還未能擊落法機。

超低空戰法的末日:1991年法機群突襲伊拉克機場,瞬間損傷13

儘管如此,這種沒有章法的防空火力,仍然給超低空突防的法機造成巨大損傷。這也說明,傳統的低空攻擊戰法已經完全不適應現代戰爭了。

從歷史角度也可以看出,1991年海灣戰爭和1999年科索沃戰爭之間,是西方空襲戰術的一個巨大分水嶺。此後,美英法等國戰機大多都在5000米以上的中高空進行攻擊,越來越多依靠制導武器,尤其是後來出現的GPS制導炸彈。透過這種方式,西方戰機有效隔絕了小口徑高炮和便攜導彈的威脅,大幅降低了戰機損失。

超低空戰法的末日:1991年法機群突襲伊拉克機場,瞬間損傷13

相對而言,俄軍戰機的戰術仍停留在海灣戰爭的水平,過多地依賴低空突防。不僅卡-52直升機要頂著防空火力進行低空突擊,而且先進的蘇-34戰鬥轟炸機竟在低空被便攜導彈擊落。俄軍這種過時的戰法,除了作戰思想外,缺少足夠的制導炸彈是一個關鍵原因。

俄軍無法實現高空精確制導攻擊,這是與西方的最大差距。歐美國家實現這種“高科技”戰術,也是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而俄軍卻沒有及時發展到這一步。(作者:陶慕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