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脈·創想】“我有一點阿Q精神”

統籌策劃/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驍鵬 馬勇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海生  圖\受訪者供圖

【惠州文脈·創想】“我有一點阿Q精神”

羊城晚報《惠州文脈》9月17日版面圖

9月5日東京殘奧會閉幕,中國代表團以96金60銀51銅、共207枚獎牌的成績名列獎牌榜榜首。閉幕式前夕,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在全國上映,影片根據殘奧冠軍蘇樺偉真人真事改編,主人公蘇樺偉因黃疸病導致腦痙攣,從無法正常站立、行走,到正常行走,再到天賦被挖掘入選殘障田徑隊,一步步奪得殘奧會冠軍並打破世界紀錄,這對神奇母子的熱血勵志傳奇引得無數人落淚。

在惠州,也有這樣一位熱血勵志的神奇妹子。5歲因車禍導致左腿高位截肢,原本還在為更換假肢而苦惱的她,卻在練習假肢行走時迎來了自己人生轉折,開始練習射箭。11年來,她書寫了一個又一個金牌故事,她就是惠州中國殘奧射箭隊運動員林月珊,目前世界排名第六,為此專案排名最靠前的中國選手。

8月29日,東京殘奧會射箭賽場上,林月珊與搭檔何梓豪在混合公開級複合弓團體賽決賽中,以153環:152環的成績戰勝土耳其隊,為中國殘奧射箭隊射中第2枚金牌,這也是廣東籍運動員參加東京殘奧會獲得的第二枚金牌。賽後,林月珊在朋友圈寫道:“圓夢了,在日本賽場升起了五星紅旗,感謝國家感謝領導感謝教練感謝親朋好友們的支援!”

【惠州文脈·創想】“我有一點阿Q精神”

賽場精彩瞬間,林月珊瞄準靶心擊發

圓夢

在日本賽場升起五星紅旗

8月29日傍晚,東京殘奧會射箭賽場傳來捷報:林月珊、何梓豪在混合公開級複合弓團體賽中一路過關斬將,分別在八強賽戰勝法國隊、在四強賽戰勝伊朗隊,在決賽中以153環:152環的成績戰勝土耳其隊,為中國殘奧射箭隊獲得第2枚金牌,這也是廣東籍運動員參加東京殘奧會獲得的第二枚金牌。

“林月珊表現非常鎮定,她是用最後一箭把金牌拿下的。”中國殘疾人射箭隊教練蔡建兵對於這位廣東姑娘的表現十分滿意。林月珊賽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前面壓力比較大,但是後面那一箭,已經什麼都不想了,穩住自己,要麼成功,要麼失敗,只想把動作做好,就最後那支箭射出去……”

奪金後,林月珊第一時間在家庭聊天群裡分享了這一訊息。她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爸媽不懂得怎麼搜尋直播,一直在等著結果,我知道他們很著急,結果一出來我就把訊息發在我家的聊天群裡,跟他們一起分享這份喜悅。”

從忐忑等待到捷報傳來,回憶起林月珊奪得東京殘奧會金牌,其父母依舊難掩激動之情。林月珊母親袁鳳琴說,從比賽開始,她一直關心著林月珊的比賽情況,也一直向周邊人詢問比賽進展,“我一直想著如果我女兒環環都是10環,那就高興了。”林月珊父親林文傑也笑著說,“我們大家都很著急,也都想女兒拿金牌回來。”

記者瞭解到,這是林月珊首次獲得殘奧會金牌,也標誌著她拿遍了國內外大大小小賽事獎牌,成為了惠州首位“大滿貫”運動員。林月珊表示,這枚金牌對她來說,意義非凡。她賽後在朋友圈裡寫道:“圓夢了,在日本賽場升起了五星紅旗!感謝國家感謝領導感謝教練感謝親朋好友們的支援!”

賽後,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立即向中國殘疾人射箭隊、惠州市人民政府、惠州市殘聯及林月珊家長髮出賀信。賀信提到,林月珊在第16屆殘奧會射箭專案比賽中,與隊友團結協作,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勇奪混合複合弓團體賽冠軍,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殘奧健兒精湛的競技水平、堅韌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精神風貌,為中國、為廣東贏得了榮譽。

【惠州文脈·創想】“我有一點阿Q精神”

擊拳打氣(林月珊(右一))

重量

獎牌獎狀裝滿兩大箱

本次東京殘奧會,林月珊共參加2個專案——射箭女子複合弓公開級和射箭混合團體複合弓公開級。遺憾的是,在8月30日上午進行的女子複合弓公開級比賽中,林月珊在1/4決賽不敵對手,最終止步8強。

“混合團體專案拿到冠軍,主要是我的搭檔實力很強,幸虧我沒有拖後腿;個人專案我在1/4決賽出局,確實也是我發揮不穩定,實話說,還是有點遺憾。”林月珊認為,本次比賽,個人狀態一直沒有調整得特別好,也沒能超常發揮,只能算是正常發揮。

現已回國正在隔離的林月珊表示,心情終於放鬆下來,沒那麼大壓力了,她將很快收拾心情,全力備戰10月舉行的全國殘運會。

在林月珊家裡,林文傑搬出了兩個行李箱,裡邊裝滿了女兒過去所獲得的獎牌和證書,“這是泰國亞錦賽的,這是德國錦標賽,這是里約殘奧會的銀牌……” 林文傑迫不及待地將獎牌獎盃從箱子裡拿出來。對他們來說,每一份獎勵都是沉甸甸的。林文傑說:“每次月珊出國,都是滿載而歸。去泰國、德國、巴西、印度尼西亞,都帶著好成績回來。”

練箭11年來,林月珊幾乎都是在“訓練—比賽—訓練”中度過的,每年最多隻能休息一兩個月。持之以恆,終有所成,近年來她陸續在多項賽事中取得好成績。

在2015年舉行的廣東省殘運會上,林月珊摘得2金2銀;2018年,在第三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中,她獲個人射箭專案金牌;2019年6月她參加荷蘭世錦賽,獲女子複合弓公開級團體第一名並打破世界紀錄;同年10月,她又參加了泰國亞錦賽,在女子複合弓公開級個人淘汰賽資格賽中獲得第一名,並取得此次東京殘奧會入場券。

【惠州文脈·創想】“我有一點阿Q精神”

林月珊(左一)站上殘奧會領獎臺

磨礪

自己扛著不害怕跌倒

“做夢都沒有想到,我的女兒能夠為國家爭光,我們真是太自豪了。” 袁鳳琴說。從一名平凡的殘障少女,到如今登上奧運冠軍的領獎臺,光鮮的背後有著說不完的辛酸、淚水與汗水,讓林家人既欣慰又心疼。

林月珊出生於1988年,從小家庭經濟條件並不理想,5歲時因車禍導致左腿高位截肢。一次偶然的機會,林月珊維修假肢的時候,師傅告知:“假肢用得太久,得更換。”這一訊息如同一塊重重的大石,壓在了她與家人的心頭上。“當時家裡條件比較困難,假肢更換費用高,從小爸媽都格外照顧我,心裡很不好受。”林月珊說。

後來幸得維修師傅提醒:惠州市殘聯有一個愛心計劃,能夠免費幫助殘障人士更換假肢。

在惠州市殘聯練習用假肢走路時,工作人員發現林月珊很適合參加射箭運動。林月珊笑著向記者說:“他們看到我當時身材比較魁梧,就問我:‘想不想練體育’,吸引我的是,不僅包吃包住,還能夠領津貼,跟爸媽商量過後,就把行李全部打包,入隊訓練。”

人生的轉折就此開始,時齡23歲的林月珊開始接觸練習該專案,並在2010年6月被推薦參加省殘疾人射箭隊集訓,備戰第八屆全國殘運會。2011年,練習射箭僅一年的林月珊就在第八屆全國殘運會提前專案射箭比賽中摘得2金1銅,併入選國家隊。

訓練一年,就得以斬獲2金1銅,在別人看來,林月珊似乎比許多運動員走得更順利些,但其實背後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林月珊說,自己入隊時間比較晚,23歲才入隊,基礎比其他隊員差。此外,因為身體原因,在入隊前,她沒上過體育課,在家父母也捨不得讓她乾重活。

進入隊伍之後,每天長時間高強度的訓練,林月珊一度扛不住。她告訴記者,隊內每天的安排是:早上7:00—8:00為早操、早餐,8:00-11:00訓練,下午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練技術,時間從14:00-17:00,二是練體能,從15:00-16:30。她還說:“如果是新人的話,晚上還得加訓,那也是我這麼多年來,第一次體驗到什麼叫肌肉痠痛。”

“她有什麼都喜歡自己扛著,訓練肌肉痠痛、腳痛或身體出現不舒服,都不會主動跟我們說,有時我們問她,她也都閉口不談。” 袁鳳琴說。

“我有點“阿Q精神”,很會自我安慰。”林月珊說,“在去之前,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接受最壞結果的心理準備都已經做好了,就不會有什麼能夠擊倒我了。再加上當時剛好有個晚我一天入隊的師妹,我們倆就互相鼓勵,訓練之餘聊聊天,就這樣過來了。”

林月珊告訴記者,體育能夠激發大家藏在心裡的鬥志,為自己幸福謀發展。對於當代年輕人中流傳的“躺平”說法,林月珊表示,躺平是老年人該做的事情,要想的話,首先要具備躺平的資格,年輕人應該要多努力,多奮鬥:“現在奮鬥了,等你老了,要躺平再躺吧,那時候才是最舒服的。”

自去年離開惠州之後,林月珊已有一年多沒有回到惠州。她笑道,今年10月份參加完全國殘運會比賽,就可以回家,但她現在默默開始計劃安排:“第一件事就是要好好吃一頓,非常想念我媽滷的鵝。”

【惠州文脈·創想】“我有一點阿Q精神”

林月珊(左一)站上殘奧會領獎臺

【文脈訪談】

平常之心 反有驚喜

結束東京之旅的林月珊,現已回國隔離,下一站將奔赴全國殘運會,結束隔離後,她也將開啟新一輪的備戰。日前,羊城晚報記者就殘奧會奪金及下一輪征戰,專訪了林月珊。

羊城晚報:

本次東京之旅您已經畫上了句話,能否談一談自己此番在東京的表現?

林月珊:

自己的表現還行,算是正常發揮。不過個人狀態一直沒有調整得特別好,也沒能有超常發揮。混合團體專案拿到冠軍,主要是我的搭檔實力很強,幸虧我沒有拖他後腿;個人專案我在1/4決賽出局,確實也是我發揮不穩定,實話說,還是有點遺憾。

現在比賽都結束了,我的心情也終於放鬆下來了,沒那麼有壓力了。

【惠州文脈·創想】“我有一點阿Q精神”

林月珊進行技能訓練

羊城晚報:

射箭混合團體複合弓公開級比賽中奪金後,您第一時間跟誰分享了這個好訊息?

林月珊:

我第一時間都會跟家裡人分享比賽結果。我知道他們很著急,一直在等結果,所以我比賽結束就會把訊息發在我家的聊天群裡面。

羊城晚報:

射箭混合團體複合弓公開級比賽中奪金,這標誌著您集齊了奧運會、世錦賽、亞運會、亞錦賽、全運會等國際國內所有賽事的金牌,實現了“大滿貫”,您下一步的計劃是什麼?

林月珊:

我們9月6日已經從東京回到國內,要先進行為期21天的隔離。隔離期間只能在房間進行相對簡單的體能訓練,等到隔離結束後才能恢復正常的訓練,全國殘運會10月在陝西舉行,結束隔離後我們就要進入緊張的備戰,留給我們訓練的時間很少,還是非常緊張的。

羊城晚報:

這一路走來,您似乎比許多運動員走得更順利,參加練習射箭訓練一年就在全國比賽中嶄露頭角,您有什麼小秘訣嗎?

林月珊:

我覺得自己運氣很好。射箭是戶外比賽,要看天氣、風力風向等,影響因素很多,我的運氣一直都不錯。

而且我可能有一點阿Q精神。(獎牌)拿到就拿到了,沒拿到就沒拿到,我不會過分受到結果輸贏的影響,會自我調節心情,比較平常心對待。

就像剛進隊的時候,試練的隊員大都揹著個包,而我把全部家當都搬過去了,現在我還會拿這件事跟我的教練開玩笑:“是不是看我搬了那麼多東西,不好意思趕我走,所以才收下我的。”

不過,我的運動生涯也不能說是“順利”。在這些成績背後,其實,我付出了很多努力,都是靠著迴圈反覆的訓練才能實現的。

羊城晚報:

這一路,相信也有很多難關,讓您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什麼?

林月珊:

入隊訓練一年後,在第八屆全運會上,我一舉拿下了兩金一銅。當時先拿的銅牌,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塊獎牌,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獎牌,當時的心情,真的難以表達,它在我心目中的分量超過了後面所有的金牌。它意味著我的付出有了收穫,也肯定了我在射箭上面是有前途的。

事情總有雙面,當年的全運會,我狀態跟運氣都很好,最後超常發揮才拿到2金1銅,拿金牌時,我心裡是慌的,我非常明白自己的狀況。回來的路上,我的教練也表示,我的水平很不穩定,詢問我要不要去練另一個弓種。

再加上後來的一場比賽,我因超齡的關係,未能參與。這讓我意識到,自己可參加比賽並沒有那麼多,要把握住機會,得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行。

實話說,我挺感謝這兩個小插曲的,正因為如此,我的水平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進步。

羊城晚報:

練習射箭這麼久,您最想感謝的人是誰?為什麼?

林月珊:

一路走來,想感謝的人很多,是他們的理解與支援,才造就了現在的我,比如我要感謝我爸媽,正因為有他們在背後默默的付出,才能夠幫我奠定走向射箭的道路;我要感謝那位修假肢的師傅,如果沒有他,我也遇不上自己人生的轉折點;我要感謝我的教練,正是他一直全心全意地為我制定適合我自己的訓練計劃……

羊城晚報:

個人來講,您有沒有什麼心願未完成?

林月珊:

我是一個幸運的人,現在這樣我已經很知足,我更加關心的是社會殘障人士,我們現在的社會包容性很強,對殘障人士的關愛很多,但俗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殘障人士其實也很想用自己的勞動付出來創造價值,為社會做貢獻。所以,我希望社會在關注殘障人士時,能夠更注重對技能的培養,提供其創造價值的機會。

責編 | 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