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4件事,糜爛性胃炎不會找上你

很多做過胃鏡的患者報告單上會給個診斷: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慢性萎縮性胃炎伴糜爛、糜爛性胃炎。其實這幾個叫法都差不多,就是胃的某個部位上皮黏膜發生了糜爛,只是胃炎的嚴重程度不同罷了。

糜爛性胃炎是胃潰瘍嗎?二者有什麼不同?哪個更嚴重?需要吃藥嗎?

這也是困擾很多胃病患者的問題,很多人對它們並不是特別瞭解,其實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病。

胃糜爛和胃潰瘍是兩種不同的

胃糜爛屬於慢性胃炎的一種分型,是指因各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表層的炎性症狀,主要表現為黏膜充血水腫、出血和糜爛。

而胃潰瘍屬於消化性潰瘍的一種,胃和十二指腸黏膜發生的炎性反應和壞死性病變。

做好4件事,糜爛性胃炎不會找上你

從胃壁結構分析,由外到內依次是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和漿膜層。胃糜爛侵襲的部位比較淺,一般不會超過黏膜層,屬於淺層的胃黏膜病變;而胃潰瘍侵襲的面積可深達黏膜肌層,甚至會超過漿膜層,導致胃出血的發生。

所以,胃潰瘍是要比胃糜爛嚴重的。

雖然胃糜爛症狀相對較輕,但如果經胃鏡或胃腸道X線檢查確診為糜爛性胃炎也要重視,一般胃潰瘍都是從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到糜爛性胃炎發展過來的,再嚴重的就是胃穿孔。

胃糜爛常見的病因和注意事項:

1、止痛藥

尤其是非甾體抗炎藥(布洛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還有常用的糖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激素、腫瘤化療藥、口服鐵劑和氯化鉀都有損害胃黏膜的副作用,因此服用這些藥物時要配合保護胃黏膜的藥服用。

2、刺激性食物

有些人認為刺激性食物只是“辣味”食物,其實辛辣性食物只是一部分,刺激性食物包括很多,如菸酒、咖啡、碳酸飲料、濃茶以及各種辛辣調味品,如蔥、姜、蒜、辣椒、芥末、味精、胡椒粉、咖哩等。

刺激性食物進入體內,胃腸會對它們的到來產生應激反應,比如一次性喝大量酒會讓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還有過冷、過熱、粗糙的食物(竹筍、芹菜、橄欖)會刮傷胃黏膜。

3、應激反應

創傷後應激反應引起的中樞神經興奮性增高,簡單說就是情緒的異常波動,我們的胃是應激狀態下最敏感的器官,“氣得胃疼”“氣得不想吃飯”就是特徵表現。不良的情緒長期困擾使得胃黏膜受損糜爛。

4、幽門螺桿菌感染

如果查出了胃糜爛/潰瘍同時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建議四聯法根除幽門螺桿菌,可明顯減輕胃部不適。

胃潰瘍一般是從胃糜爛發展而來,檢查出胃糜爛時也要格外重視。治療胃病是長期工作,在診斷和用藥明確下如果症狀反覆不見好,或者好了又發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患者的生活管理不到位,日常飲食和生活作息是否規律,情緒是否有異常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