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村論畫 | 朱耷《松鹿圖》簡評

荊村論畫 | 朱耷《松鹿圖》簡評

朱耷《松鹿圖》簡評(原創)

範美俊

荊村論畫 | 朱耷《松鹿圖》簡評

朱耷《松鹿圖》紙本墨筆

182×88cm,1705年,藏地不詳

朱耷(1626-約1705),明江寧獻王朱權九世孫,南昌人。明滅亡後落髮為僧,法名傳綮,號雪個、八大山人。工書法而別有韻味,署名常把“八大”和“山人”相連豎寫,“八”字內收似“哭之”,外撇則似“笑之”,有哭笑不得的遺民身份自嘲。花鳥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形象誇張奇特,魚鳥皆白眼向天,有倔強孤傲之氣。山水初師董其昌,又上窺黃公望、倪瓚,多以水墨畫剩山殘水,筆墨放任恣肆,面貌蒼勁清逸,意境荒寒蕭疏,也有靜穆疏曠之感。曾自作詩曰:“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為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荊村論畫 | 朱耷《松鹿圖》簡評

該《松鹿圖》款署“乙酉夏日寫”,作於康熙四十四年(1705),為去世前不久的手筆之一。民俗中的鹿高雅富貴,鹿祿同音,與長青松樹相伴,往往象徵福祿長壽,而畫家則傳達出完全不同的意境,以簡筆繪坡地,松樹石壁的逼仄環境,草叢中一鹿抬頭豎耳,雙目圓睜正警惕驚恐地望著遠方,四蹄纖細有些站立不穩,似在戰慄,或剛經歷危險或感覺到眼前的危險。小鹿依然白眼上翻於有敵視感,頭上的枯松,形如鐵鉤子有著能索命的殺伐感,孤獨不安意境躍然紙上,似是其皇室身份面對山河易幟的驚恐,也是其出僧入道顛沛流離一生的心態寫照。

此畫用筆奇崛遒勁,墨色枯淡一任自然,鹿頭、鹿角與脊毛刻畫很是精彩。無色禿筆生出餘味,邊緣孤寂緊張,是家世與僧人身份的自我心境寫照,因此能夠穿越時間的灰塵,管窺到畫家的某些情愫並與之對話。

荊村論畫 | 朱耷《松鹿圖》簡評

範美俊教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