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保溫杯”被曝光,識別這幾個標誌,正確選用保溫杯

有報道稱,四川綿陽楊女士家中擺放的保溫杯在放置一段時間後突然爆炸,保溫杯的蓋子飛起將天花板炸了一個洞,所幸的是無人受傷。專家分析認為,保溫杯中所泡的紅棗等物質在浸泡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氣體,由於杯蓋緊縮導致氣壓不斷累積,最終一起爆發形成“爆炸”。不僅如此,有的保溫杯長時間盛裝某些液體,導致杯壁內的重金屬物質析出,在喝水時進入人體,對人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保溫杯中毒”事件時常發生。這些“有毒保溫杯”究竟有哪些特質?我們應該如何正確選用保溫杯?不妨一起了解一下。

“有毒保溫杯”被曝光,識別這幾個標誌,正確選用保溫杯

1。哪些是“有毒”保溫杯。

保溫杯的內膽大多是由不鏽鋼製成的,而為了保障保溫杯內膽的耐腐蝕性和抗氧化性,會在不鏽鋼中加入18%以上的鉻以及8%以上的鎳。保溫杯上所標註的Cr18、Ni18正是鉻和鎳的含量。市場上最常見的不鏽鋼材質為304、316和201三種。304是國際公認的首選食品級不鏽鋼材質,具有很好的防鏽、防腐蝕效能;316的耐腐蝕效能更強,然而價格更昂貴,雖然這兩種不鏽鋼也會在使用時析出一部分金屬離子,但是含量極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符合國家的食品級標準。而201材質的不鏽鋼,本是用來製作工業用品的不鏽鋼材料,但有些不良商家為了節約成本,會選擇使用201不鏽鋼來假冒304不鏽鋼,毫無疑問,工業用不鏽鋼的重金屬含量更多,不符合食品級不鏽鋼的用材標準,會在使用時析出更多的金屬離子,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新聞報道中的“有毒保溫杯”往往都是使用不合格的“201不鏽鋼”製作。

“有毒保溫杯”被曝光,識別這幾個標誌,正確選用保溫杯

2。合格保溫杯使用不當也會析出金屬離子

科學家們曾經做過相關實驗,他們購買了八款不同的保溫杯進行監測。在加入了酸性溶液後,八種保溫杯全部析出了重金屬離子,且溶液中的錳含量超標了數十倍。專家表明,酸性溶液會侵蝕保溫杯內膽的氧化層,導致不鏽鋼中的金屬離子加快析出,容易在短時間內造成金屬含量超標,引起重金屬中毒。日常生活中的碳酸飲料、某些果汁等,都屬於酸性溶液,所以不能用保溫杯來盛裝。熱牛奶和熱豆漿等,在裝入保溫杯後需儘快飲用。因為高溫環境下牛奶豆漿中的細菌微生物會不斷繁殖,導致飲品變質,飲用後可能導致腹痛、腹瀉的不適症狀。

“有毒保溫杯”被曝光,識別這幾個標誌,正確選用保溫杯

那麼,怎樣正確選購安全的保溫杯呢?

消費者在購買不鏽鋼保溫杯或者一系列不鏽鋼製品時,一是要選用知名大廠家的產品,二是觀察內膽中是否有SUS304、SUS316的字樣,這些字樣代表著不鏽鋼材質的等級。如果保溫杯沒有這些編號,最好不要購買,因為它們很可能是使用201不鏽鋼製作的。此外也可以聞一聞保溫杯內膽是否有異味,如果有刺激性氣味,就說明這個保溫杯的材質可能有問題,最好不要購買。

【本文由“

靈素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