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新業態青年月收入低於8千元,26.3%沒有任何社會或商業保障

近九成新業態青年月收入低於8千元,26.3%沒有任何社會或商業保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年來,以智慧化、數字化、資訊化為特徵的新經濟迅速發展,催生一大批分工精細的新就業形態,吸納了大量就業人口。其中,青年是新業態從業人員的主力群體。

近日,由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共同組織實施的《新業態青年發展狀況與價值訴求調查》報告發布(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近九成新業態青年月收入低於8千元,超四分之一沒有任何社會保障或商業保障,新業態青年在福利保障、勞動權益和技能培訓方面的訴求較為強烈。

本次調查物件為全國18-45歲新業態從業人員,共獲得有效樣本11495個。調查報告主要針對從事七類新職業新業態的青年進行分析,包括網約配送員(外賣騎手)、網路主播(包括音影片創作者)、公眾號/微博等全媒體運營人員、網路文學寫手、電子競技員、新興網際網路科技從業人員以及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經理人。

從受教育程度來看,全媒體運營人員和新興網際網路科技從業人員擁有較高受教育水平,分別有67。0%和59。8%的受訪者擁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在網約配送員中,近一半擁有高中、中專或職高學歷。

調查發現,新業態青年個人或家庭有借款或貸款的比例為56。2%,其中46。8%負債金額在10萬元及以上。

從收入水平來看,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新業態青年佔比9。4%,月收入在2000元至3999元的佔比26。2%,約三成新業態青年月收入為4000元至5999元,15。5%月收入為6000元至7999元,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群體僅佔比14。3%。

分職業看,網約配送員的收入相對集中,月收入在4000元至5999元的佔比44。3%,月收入在6000元至7999元的佔比19。2%。新型職業農民、網路文學寫手、網路主播的收入分佈相對分散,內部差異較大。

報告顯示,近兩成新業態青年不僅擁有當前的主要工作,還有其他兼職。在七類職業中,網約配送員擁有兼職的比例最低,為9。4%;電子競技員、網路文學寫手、網路主播擁有兼職的比例較高,分別達39。2%、34。2%、30。2%。

值得注意的是,超四分之一新業態青年沒有任何社會保障或商業保障。按照保障擁有率從高到低排名,新興網際網路科技從業人員名列第一,比例為90。2%;新型職業農民和全媒體運營人員位居其後,佔比分別為83。5%、83。4%;排名其後的依次是網約配送員(73。6%)、電子競技員(69。8%)、網路主播(68。5%)和網路文學寫手(63。5%)。

在新業態青年選擇工作的原因方面,排名前三的是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23%)、入行要求比較簡單(21。4%)以及能使自己得到更多鍛鍊(21。2%)。

從工作時間來看,新業態青年工作壓力較大。資料顯示,約一半受訪者每天工作超過8小時,20。4%每天工作12小時及以上。一週工作6天及以上的新業態青年佔比74。5%。另外,在七類職業中,網約配送員的平均工作時間最長,電子競技員的平均工作時間最短。

新業態青年主觀評估的失業可能性高於在職青年平均水平。就未來6個月內失業的可能性而言,47。9%的受訪者認為完全有可能或有可能。在七類職業中,主觀失業可能性評估最高的是電子競技員,佔比達54。0%。

從工作滿意度來看,新業態青年對工作的總體滿意度平均為7。3分,77。7%的受訪者對工作總體表示滿意。網約配送員滿意度最低,新興網際網路科技從業人員滿意度最高。

在利益訴求方面,新業態青年最希望政府提供的服務和幫助依次是完善社會保險政策(45。3%)、維護勞動權益(40。6%)以及完善相應就業政策和服務(34。6%)。另一方面,新業態青年也希望僱傭方能夠增加工資(57。1%)、提供更人性化的福利(51。7%)、提供更多的職業技能與素質培訓(28。2%)。

據介面職場瞭解,圍繞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面臨的痛點和難點,各地紛紛透過吸納進入工會、提供就業服務等舉措予以關心幫助。例如,陝西近期出臺了首部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政策檔案,提出不得將“最嚴演算法”作為考核要求,要透過“演算法取中”等方式適當放寬定額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