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產業的“挪威道路”

冰雪產業的“挪威道路”

近十幾年,每逢冬奧會近尾聲,便會有同題問答出現——為何又是挪威獨佔鰲頭?在北京,16塊金牌的獲得創造了挪威冬奧會單屆奪金最多紀錄,37塊獎牌總數領先第二位的德國足足10塊之多。從溫哥華到北京,人們給出的答案愈加趨於一致,天賜的冰雪世界,與生俱來的生活方式,悉心呵護的兒時興趣,精準的奧運奪金計劃,國富民強,簡直完美無缺的冰雪大國,強大雍容。答案已近滿分,只是如此好的經,並非旁人都念得來。

一個超級冰雪國度

19世紀,作家易卜生提出了“戶外運動”這個詞,意在展現挪威人熱愛自然中自由生活的特性。易卜生堅信,人只有與自然相同,才能保有內心的幸福安樂。如今,當人們描述挪威人日常生活方式時,一定會發現500萬挪威人對於運動的鐘愛已上升為生命方式藝術。至於說,兩歲的孩童在學會走路的同時,上冰上雪隨著父母嬉戲玩耍,該是平常的生活圖景,沒有運動式的參與普及,不過是生命所需,一代代融入血脈之中。由此生髮而出的冰雪競技成績自然擁有基因級別的強大動能和基礎,從1924年的法國夏蒙尼到2022年的北京,總計405塊冬奧獎牌,挪威人一直富足快樂地去勝利。

挪威冬奧會中成績斐然,原因之一是擁有穩定強大的專案群優勢,不斷進行固化和最佳化。以美國和挪威比較,近兩屆冬奧會與挪威派出運動員的數量,平昌冬奧會,美挪參賽人數之比是242比109,一倍之多,今年更是224比84,但獎牌總數最終是39比23和37比25,金牌之比是14比9和16比8。足見,挪威人強調的是精準專注自我優勢,戰略得當,他們不會大規模去開展雪橇雪車專案,因為運動投入太大,場地設施要求過高,讓德國人一國專美就得了,畢竟8000萬人口的德國擁有四個頂級賽道,世界之冠。至於花樣滑冰嘛,喜歡就好,頂級選手在挪威已很難誕生,最後一次拿到冬奧會花滑金牌還是二戰前了。

挪威人最近兩屆冬奧會奪牌專案集中在高山滑雪、冬季兩項、北歐兩項、越野滑雪和速度滑冰,奪牌選手大體上都能達到30人左右,雖然不及2014年索契冬奧會時加拿大創造的耀眼紀錄,但效率至高,無人企及。加拿大那一屆之所以奪牌人數眾多,皆因團隊專案太強了,冰球和冰壺隊連戰連捷,金銀牌拿了不少,就連短道速滑接力都能兩度登上領獎臺,那陣仗也屬罕見。挪威人在優勢專案上不斷精深拓展,一人多項參賽,群體優勢成就接力專案的統治力,因此比約根才有可能一躍成為冬奧歷史上獲得獎牌最多的選手,五屆冬奧15塊獎牌,其中有兩屆是每屆五塊,其奪牌模式彷彿就是泳池裡的菲爾普斯。排在冬奧個人獎牌榜第二名的是比約達倫——13塊,可多項參賽,有隊友助力並肩,博爾特也是如此成功的。

世人都覺挪威強且富,對比研究也就越加精細,今年算是有個新發現被加入到了傳統標準答案中,買體育博彩即是愛國,涓涓細流匯聚成冰雪大國的核心競爭力。北歐諸國博彩業一向開放,取之有道,用之有術,挪威體育競技和公眾參與充分受益。2021年,挪威總計從體育博彩收益中提取3。6億美元直接投資到體育事業的方方面面,2000萬美元專項用於北京冬奧會備戰。本來便藏富於民的挪威如虎添翼,保障了自有體育生態的健康與高效。這把美國羨慕得不得了,一個人口不及威斯康星州,但享受體育博彩紅利超過全美的國度,那是何等的富足。挪威體育博彩業由國營公司主導,並向文化部彙報,全心全意服務國民。

大賽榮光人人愛,但絕非一個國度體育唯一至高目標,從體育博彩公益金分配原則上便可看出,國民體育生活會被牢牢記掛在心。龐大的資金有64%分配給體育競賽團隊,18%屬於文化組織,再有18%資助人道組織機構,還有7%屬於“草根份額”,受益者非常廣泛。從報道出來鮮活細節看,挪威國民或組織皆可在“草根份額”中做申請,可以讓你最愛的職業足球俱樂部受益,也可以為你女兒的冰球隊募得寶貴的資金,也能為兒子要上的長笛課改善教學條件而寫一封情真意切的信,甚至當你規劃下一個假期時突然發現,自家度假屋的泳池需要修繕,都能求助於那7%,這簡直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國民福祉。

有錢了,有些事情就好辦了。挪威速度滑冰的整體冬奧奪牌能力雖然不及荷蘭,但是2018年的資料顯示,其一國擁有的速滑館數量是72個,荷蘭是44個,而美國僅有10個,這在一定程度決定了挪威在這個運動上的強大競爭力。特別想查詢一下我們冬奧金牌絕對第一大省黑龍江有多少速滑和短道速滑場館,數量也許並不具備決定意義,但是幾代滑冰少年受困於場館和冰時,深夜滑行訓練時,至少說明我們對於冰雪運動的縱深投入尚不足,在這方面既不強,更不大吧,為了孩子們本可以做的更多。

一切以孩子們為根本

2019年5月21日,HBO鄭重推薦了當晚22點在其全平臺上播出的周播節目——《布萊恩特·岡貝爾的真實體育》,這是這個散發著古典電視體育內容氣息的欄目播出的第226期。節目的靈魂人物布萊恩特·岡貝爾曾18次贏得艾美獎傑出體育新聞獎項,節目包羅永珍,足跡天南海北,第226期便奉獻了三個小故事,首先是記者調查——為何每年美國會有2000匹賽馬在賽後亡故?溫馨一刻——WNBA球星愛蓮娜·多恩一再謝絕名校錄取和海外打球優渥合同,而安心留在家鄉照顧身殘妹妹的感人故事;當然,其中最被看重的該是13分鐘的海外見聞——《挪威道路》,在平昌冬奧會結束後15個月,一起認真探尋這個僅有500萬人口的世界體育烏托邦,分享獨特的青少年體育哲學理念,看如何培養出快樂、富足和成功的運動員,創造者內心有個前提——美國青少年體育體系需要優化了,不能再荒廢了幾百萬孩子參與運動的熱情。

從平昌帶回的39塊獎牌讓挪威人的自豪感長久激盪於心,在片中挪威體育聯合會前任主席英奇·安德森如此表述,“作為一個靠近北極圈的小國,我們能領先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在國際社會中展現自己,簡直太美妙了。”奧運奪金固然奪人心魄,但HBO此行目的並不在走進神秘的工業化“奪金工場”,而是意在呈現挪威特色的青少年體育體系,記者文學化地將其定義為“孩子們的花園”。

短短的影像中,被採訪到的挪威人和出鏡尋訪的記者都不約而同地提及了一部由挪威體育聯合會制定於2007年的綱領性檔案——《體育中的孩子們的權利——青少年體育中的規定》,實行八年後,曾經做過一次修訂。在這部文風樸實,意圖鮮明的檔案開篇是如此表述的,“在挪威,6至12歲的孩子,每個人都應該參與一項乃至更多的體育活動。參與體育,能夠賦予人內在價值,孩子一旦受益,會為其一生長期享受運動快樂打下基礎。”

算上整頁圖片,這份檔案也不過12頁,反覆強調青少年體育參與在挪威的開展根本要始終以“保護和尊重孩子們權利”為根本文化核心,接近於我們熟悉的那句話——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特別強調安全、友誼、快樂、多樣能力的平衡、自主選擇、選擇參與競賽的自由,總之任何一個挪威孩子擁有當然權利,去參與適合其年齡、身體成長和成熟度的體育訓練和競賽。這份檔案要求所有單項協會、體育俱樂部、學校乃至孩子家長都要自覺遵照文化核心展開青少年體育教育和發展計劃,給孩子們多樣性參與運動的最大可能性,確保在每一項運動參與中能夠學到根本性技能。挪威奧委會將6至12歲的孩子分為三個成長階段,精確定義每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常見的關鍵詞——參與、多樣性、技能與打下基礎。

北京冬奧會期間,不少中國人也聽到了一個很震撼的數字,挪威居然擁有超過11000家體育俱樂部,93%的青少年有充分參與體育運動的經歷,如此非凡的國民運動基礎與風尚自然會被認定是這個人口小國開賽即穩定在獎牌榜首位的根本性原因。在那份綱領性檔案中,挪威體育聯合會特意為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提出了七點明確要求,比如為孩子們創造運動運動參與環境的各種角色必須保持有效的資訊溝通;管理和執行中安全意識優先;俱樂部中不同的運動專案之間協調與溝通;運動參與必須擁有極強的開放性,無論運動參與者源自何種背景;俱樂部收費標準保持公平原則,確保源自不同一部分家庭財務能力有限的孩子也有參與運動的可能性。其中,還規定俱樂部要組織家長會,家長需要清晰明確俱樂部的責任所在。資料顯示,挪威孩子在俱樂部中從事一項運動訓練的一年費用大約為150美元,摺合千元人民幣,如果事實無誤的話,那麼挪威公眾參與運動幾乎不再存在負擔和障礙,這雖然得益於國家富足,但政策精心設計和驅動才有瞭如此令人羨慕的國民福祉,也才有了震撼人心的93%參與率。

如此細緻的規定意在為挪威孩子們營造安全、公平且充滿趣味的運動參與環境和氛圍,這七條是針對孩子們日常學習和訓練,在此之上還有一系列更具挪威特色的理念作為保障。在挪威,孩子從6歲開始可以參與俱樂部內部的競賽,9歲可以參與區域性比賽,11歲參與全國性的公開賽和錦標賽,只有從這個年齡開始,如果適當和必要,競賽排名才會被正式釋出。12歲以前,任何挪威孩子是被禁止參加全國、洲際乃至世界錦標賽的。當然,還有一條規定格外重要,所有參與競賽的孩子都必須獲得獎勵,以此呵護和保障參與熱情。

11歲之前的比賽沒有積分和排名,“雙減”做得比誰都徹底,在不少國家青少年冰雪賽事年齡組冠軍設定中最低年齡會設定到9歲的。挪威人倡導的青少年運動的氛圍和價值觀則是——孩子們從體育中學到很多,從玩耍中學到很多,在免於焦慮中學到很多,從不被計數中學到很多,從不被評判中學到很多,努力讓所有參與者感覺好極了,願意在運動中停留更長的時間。此類做法在北歐傳統國家中並非獨有,冰島人呵護自家孩童參與足球運動也是不過早設定競賽標杆,甚至允許男孩女孩同場參賽,究其原因是人口太少,需要珍視每一份熱情的火苗可以長久燃燒。35萬人的冰島和500萬人口的挪威,恐怕唯有如此,但以人為本倡導運動實在也是難能可貴。

幾乎在《真實體育》這一期節目播出的同時,美國學者在《紐約時報》上曾撰文將挪威與美國青少年體育體系進行了比較,挪威人自己也承認在一個人口小國中,比較容易統一青少年體育運動參與的價值體系,整體氛圍輕鬆、安全、友善和安逸,沒有過度競爭釋放出的對抗和敵意,從終極的奧運成績看,這種柔化的社會氛圍和價值體系並不妨礙奧運爭光,美國社會和家庭不妨可以效仿走上“挪威道路”。可是談何容易,在美國公眾意識中,體育競賽就是勝負的世界,孩子們早早就要學會適應。富饒的石油出產和特許的博彩產業讓挪威國民大多可以享受富足生活,青少年體育運動參與的終極目的並不在於躍升社會基層,改善生活境遇,久而久之自然會萌生安逸和友善氛圍。美國如此體量的國度,社會分層清晰,政府公共福利投入青少年體育運動參與相對不足,市場機制扮演著決定性角色,金錢追逐金錢,低收入群體家庭孩子的運動參與率僅是中高收入家庭的一半,難以達成理想的運動參與度。

美國大學體育獎學金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青少年運動參與,每年60億獎學金成就了孩子們透過體育參與之路走進大學校門的願望,眾多家庭圍繞這條晉級之路進行長期投入,保障孩子運動能力提升,在殘酷的競賽中脫穎而出。這套體系客觀上保障了運動人才的發現和成長,但與挪威道路相比,還是缺乏對於青少年體育參與根本性權利的尊重與保護,因此有人建議到了為捍衛美國青少年體育運動福祉而立法的時候了。五十年前,美國教育修正案第九條進行了歷史性修改,以確保女性在教育中的平權和代表性,這巨大地促進了校園女子體育參與和競賽水準,美國競技體育強大至今還受益於此。日後如若真有新的修正案出臺,美國青少年體育參與率也逐漸會達至驚人的程度。有關15分鐘小小節目的思考延展至此,製作者立意之高超乎想象,那條挪威道路的本源和起點也足夠清晰可見了——一切以孩子為根本,以人的成長為根本。

挪威從2011年開始發起“挪威青年體育領導力計劃”,為期十年,計劃在今年收官,其間完美涵蓋了2016年利勒哈默爾青奧會。初心自然不僅是為了一屆大賽,還是出於對年輕人對於一生運動選擇的關切,達成塑造活力體育社會的目標。該計劃每年吸納600名13歲至19歲年輕人參加,幫助他們成為自己未來人生以及社群中象徵著體育價值的關鍵性人物,促動自己,感染他人,而這份領導力是對挪威未來健康與活力的一種保障。

梅爾克高中

在《真實體育》第226期播出前的整整一年,挪威還正沐浴在平昌冬奧會的榮光之中。時值五月仲春,毗鄰美麗峽灣的西部小城特倫赫姆依舊能找到殘存白雪覆蓋的雪道,溫暖陽光下,滑雪的年輕人已經是短衣短袖打扮,仔細端詳雪鏡背後的面孔,居然可以發現幾十名中國選手活躍其間。在這個號稱挪威冬奧會金牌工場的傳奇小城,平昌冬奧會過後悄然住進了一支名叫“雪豹突擊隊”的中國隊伍,國家體育總局跨界跨項計劃挑選出來的小夥兒和姑娘們渴望在這裡加速成長,如能趕上參加四年後北京冬奧會那將是這一計劃的重大成果,即使不能如願,也算留下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兩個大項未來發展寶貴的種子。

平昌冬奧會,中國僅得一金,一度瀰漫著不安急躁情緒。低谷中,一個利好進展在推進著,原本與中國漸行漸遠的挪威和芬蘭借冬奧會契機,提出要做“冰雪好朋友”,願以自己獨特的冰雪運動資源幫助為四年後全項參賽和多拿獎牌兩大目標而焦慮的未來東道主提供幫助,藉此緩和外交和經貿關係,讓中國人的菜籃子和餐桌上儘快能迎回美味的三文魚。

經過一輪高效的操作,中挪達成共識,中方直奔“金牌工場”,在日常的工作和財務報表上,將這支隊伍戲稱為“深入虎穴”。幾個月後,苟仲文局長趕到特倫赫姆看望了深入虎穴的雪豹突擊隊,那座美麗的小城成名已久,是挪威奧委會申報冬奧會的三大主力城市之一。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中,特倫赫姆所在的特倫德拉格地區再一次星光熠熠,此地培養的“特倫德人”奧運選手一舉拿下9塊金牌,這一成績甚至比鄰國瑞典一國所得都要多。特倫德人無比自豪自己的運動風尚與文化,加之蒼天所賜獨特的冰雪運動條件,一代代人享受運動樂趣,其中精英選手不無以登上奧運會領獎臺為人生之幸。小城哺育出了兩位冬奧超級巨星,女有比約根,男有克萊伯。前者贏下包括8金在內的15塊冬奧獎牌,傲視環宇,2018年4月宣佈退役,一度在家鄉給雪豹突擊隊扮演過燈塔明星的角色;克萊伯是後生晚輩,平昌開始參加冬奧會,剛剛在北京冬奧會獲得兩金一銀一銅的佳績,未來必是多屆多金王,也是他統轄時代中世界上最出色的衝刺型越野滑雪運動員。

深入虎穴的雪豹突擊隊入城後,精確地選擇了在冰雪運動世界中聞名遐邇的梅爾克高中作為自己的修煉場,苟仲文局長現場觀摩的一場中挪越野滑雪對抗賽便是在學校雪道上進行的。梅爾克高中的官方網站上可以查到具體的客場安排,其中體育運動相關課程佔比極高,設有挪威語和德語雙語課程,在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頻道推出的專門破解挪威冰雪運動強大的紀錄影片中是如此定義這所高中的,五分之一的挪威奧林匹克冬季專案選手源自於此,來自全國的數百名有志於實現奧運選手夢的孩子在這裡享受著運動的快樂與自由。

這部紀錄片在僅有的15分鐘時空中展現了濃度極高的挪威風情,嫻熟地在一個個精緻故事和食物間輾轉騰挪,製作工藝超絕的褐色乳酪該是為挪威奧運選手提供了無盡的能量與活力,而號稱擁有超過8萬公里海岸線和五萬個島嶼的國度自然能為他們的頂尖奧運選手提供最豐富的海洋物產營養供給,這便是《助燃火焰》片名的第一層含義所在。記錄者並沒有留戀風物與食品,而是真實抵達了梅爾克高中,為找尋挪威運動實力強大的深層次原因又做了一次努力。

梅爾克高中所有教室都是以歷屆冬奧會來命名的,那些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每時每刻都可以得到無盡的激勵,運動文化傳統潤物無聲。在冰雪季裡,學生們一早便會展開訓練,下午則回到教室裡上課。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大部分時間裡,這些未來之星被賦予了難得的自由,訓練幾乎是自主完成,練多練少,練好練壞,完全是自己負責到底。這份自由是否代價太大了?我們這些長期浸淫在中國競技體育經驗體系中的人,還無法馬上得其要領。平日裡在學校訓練,週末奔波在外參賽,終日不得閒,挪威年輕人怡然自得地享受著這在外人看來循規蹈矩的運動生活,支撐他們信念只有一個——成為奧運選手,而他們最大共同點便是都來自熱愛滑雪的家庭。

雪豹突擊隊在如此純粹的環境中一度有過驚喜,在冬季兩項選材測試中,最突出的中國運動員贏得了足以被贊為天賦型選手的分數,挪威朋友們給出的結論是,只要能與同年齡組的挪威選手同吃同住同訓練,只需一年便能在同年齡組中奪冠,三年後的北京冬奧會成績可期。雖然,那份驚喜還沒有最終轉化為現實中的巨大突破,那些取材於賽艇和皮划艇年輕人行在陌生“挪威道路”上的種種新鮮體驗日後有機會可以充分呈現出來,他們當中的不少人命運應該已經發生了轉折。

幾年前,曾經聽劉國樑講過,瑞典名宿佩爾森年過不惑之年還曾提出過申請,想到中國隊環境中來訓練些日子,越是曾經戰勝過乒乓王國的選手越深知那個體系與環境的獨特與強大。佩爾森遙望遙望中國乒乓球一個個塑造奧運金牌的基地場景,就彷彿我們對於特倫赫姆和梅爾克高中的心馳神往。

梅爾克高中建校41年來,培養出了眾多的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世界級選手,大賽中的獎牌數早已過千了,其運動專案的特點超級吻合挪威在冬奧會中的最優勢專案群。在挪威如此有特色的滑雪學校還有很多,與全國八所奧林匹克訓練中心緊密配合,選拔人才組建國家隊預備隊,萃取冬奧選手,讓挪威雪上運動優勢不斷強化,近三十年塑造出的“進擊的維京人”便是另一個精彩的故事。

進擊的維京人

在北京延慶小海坨山,挪威高山滑雪隊留下了些許遺憾,全隊26名選手幾經努力未能貢獻出一塊北京冬奧會金牌,一銀三銅略顯黯淡,但這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擁有“進擊的維京人”光榮稱號的隊伍始終是挪威人的一份驕傲。

1994年挪威迎來利勒哈默爾冬奧會,東道主隨即開始了新一輪的冬季運動振興計劃,原本並非是挪威人強項的高山滑雪獲得了難得的發展契機。1992年,已然有四十年未曾站到冬奧會高山滑雪領獎臺上的挪威人從阿爾貝維爾冬奧會上帶回了四塊獎牌,自此被譽為“進擊的維京人”,三十年了,總計獲得36塊冬奧會獎牌,在平昌終於完成了1936年以來挪威女選手未曾奪得高山滑雪冬奧會獎牌的歷史,一次東道主的紅利與遺產可以延續如此持久,該是我們仔細體悟和學習的。

在阿爾貝維爾,挪威歷史上最偉大的高山滑雪運動員阿爾莫特贏得了超級大回轉金牌,這是挪威人冬奧歷史上的第二塊高山滑雪金牌,上一次奪冠還是四十年前。幾天後,託姆巴又為挪威貢獻了歷史上的第三塊金牌,高山滑雪影響力終於開始抬頭了,為兩年後本土冬奧會創造出了嶄新的想象空間。參加最近兩屆冬奧會的“進擊的維京人”中不少人對1994年冬奧會記憶猶新,至少他們在父母陪伴下,透過電視收看了直播。當三名“進擊的維京人”統治了男子全能賽領獎臺時,舉國歡騰,領獎臺上阿爾莫特被現場11萬觀眾的歡呼聲震撼,那個場景讓他此生任何時候回憶起來,都會不禁顫抖。就是從那一刻開始,高山滑雪在越野滑雪佔統治地位的挪威有了嶄新的地位。

高山滑雪專案理論上是絕對的個人專案,一人從高山雪道翩然而下,但是在“進擊的維京人”自我的勝利哲學中,這個運動必須是百分百的團隊運動,無論是巨星還是新人,在這支隊伍中都必須保持高度平等,無論是成績最好的,還是成績落後的隊員,所有人的聲音都必須能夠被聽到,此種團隊文化深入人心。“進擊的維京人”倡導彼此相互關照,真心為他人運動人生進行投入,感知彼此的支援,往往一個具有競爭關係的隊友給出的評價和鼓勵遠超於教練的話語。

“進擊的維京人”還有一個古典風範的傳統,一旦選拔入隊,全年有九個月時間要一道集中訓練和生活,與中國競訓模式頗為相似。更為誇張的是,在外集訓比賽時,運動員們彷彿一個大家庭,住在一個超大的房間裡,其樂融融。此種模式最終練就的是團隊人心聚攏的自覺性,雖然比賽只有一個勝利者,但是團隊中每一個人的目標就是要創造出那個滑得最快的人,“進擊的維京人”相信只有在相互助力中才能達成更強更快,對於團隊的終極貢獻不能僅僅限於成績的度量。

“進擊的維京人”的團隊文化並非完全獨有,不過是挪威人一直倡導運動目標的極致體現——樂趣、友誼和獎牌。在一個社交媒體的新時代裡,挪威人拒絕讓友誼僅僅停留在鍵盤的敲擊之中,要的是面對面的真實交流和相聚。我們一直擔憂運動員長期集訓造成的心理失衡,但挪威越野滑雪隊也居然一年中有250天是同吃同住同訓練,這似乎與我們猜想的完全不同。挪威人自得其樂,在隊伍中塑造大家庭氛圍,倡導“我們彼此交談,而不是談論彼此(Talk to each other, not about each other )”,任何人沒有特權在隊伍當中破壞和諧的社交氛圍。因此,在隊伍中有兩條鐵律任何都必須遵守。第一,隊伍中不能存在異類和怪物,每個人都要融入隊伍之中,挪威人不相信巨星必然是異類;第二,隊伍中沒有長幼尊卑,巨星與新人事事平等,特權從不存在。在挪威越野滑雪隊,平日裡吃飯都是大家圍坐桌旁,氣氛猶如家庭聚會。

挪威滑雪高手們並非是苦行僧,他們也會顧及家人的感受,每週五晚上是隊內雷打不動的“玉米之夜”,隊員們會帶著妻子和女朋友們一道參加,大家吃著各種燒烤美食,談天說地,女眷也都成為了好朋友。這也我們要解決的一個問題,長期集中訓練,如何滿足運動員對於正常生活的渴求?美國游泳隊賽前集訓中會有“家庭週末”,家人探營,齊樂融融,教練和管理人員的家屬也會受邀前來。這樣的週末應該是正常的日子。

本文轉載自張斌微信公眾號,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網路,原標題:有一條“挪威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