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春夢無痕,少年不再。這是張國榮去世的第十九週年,很多哥哥的粉絲再次感嘆道:春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身為張國榮的影迷和歌迷,我們真的始終都沒有停止懷念。因為在我們心目中,哥哥是永遠都挖不完的一座寶礦。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今年的這篇紀念文,出自一位粵語區影迷之手,他根據自己對張國榮的印象,回顧了哥哥從影生涯中的一系列經典電影。閱讀過程中,大家可以配上哥哥這首《何去何從》:“人生總是聚聚散散,白天淡淡相逢,夜裡輕輕相擁……”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作者|曹林

公號|

作為一個在港影和港樂裡泡大的廣東人,我從小就看張國榮的電影、聽張國榮的歌。在這個沒有哥哥的第十九年,我想從我個人的角度出發,透過他曾經飾演的一些重要角色,來聊聊我所理解的張國榮。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我看過最早的他的電影是《烈火青春》,這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也是作為演員的張國榮非常重要的一部早期作品。憑藉這部作品,他曾第一次獲得香港金像獎提名。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在我看來,他在這部電影中可謂是本色演出。影片第一場戲便交代了角色的家庭背景,海邊的高檔住宅裡,傳來悠揚的古典鋼琴聲,非常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考慮到張國榮現實中的家庭環境,這個角色簡直就是為他量身定作的。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參演本片時,張國榮26歲,是四位主演中年紀最大的,影片中飾演她姐姐的夏文汐甚至還比他小了九歲。不過,他身上的少年氣確實是最明顯的,而且他在往後的餘生中也都一直保留著這份少年氣。想想十多年後的《金玉滿堂》,張國榮跟比他年輕17歲的趙文卓同框,誰能想到他當時已經39歲了。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在電影《烈火青春》裡,張國榮飾演的Louis還算不上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並不勇敢,看見阿邦當眾強吻並帶走姐姐時沒敢上前阻攔;聽著亡母遺留下來的錄音帶時會像嬰兒般把身體蜷縮起來。種種跡象表明,他還是一個沒長大的男孩。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但無可否認,張國榮演出了屬於這個角色的青春期特質:敏感和脆弱。在我看來,本片中最出彩的角色一個是他,另一個是當時只有17歲的夏文汐。

在從影早期,張國榮扮演的各種角色,大多都有點兒本色出演的意思,其一是因為年輕,其二是這些電影多少都跟音樂和歌舞沾點兒邊(比如《檸檬可樂》《鼓手》等等)。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張國榮演員生涯的重大突破是1986年的《英雄本色》。在這部電影裡,論角色重要性和出彩程度,張國榮飾演的宋子傑理應排在狄龍的宋子豪和周潤發的小馬哥後面。但在我看來,張國榮對宋子傑的角色塑造,無疑是他表演上的一次重要成長。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我們先來說說“俠義”這個詞。說到這個詞,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梅豔芳。現實中,張國榮和梅豔芳情同兄妹。能讓以豪情和俠氣聞名圈內的“俠女”阿梅放心,並安心託付自己心靈的人,若是僅僅憑善良這一點,恐怕是不夠的。而“哥哥”這個稱呼在圈內被叫了這麼多年,我猜,也不僅僅因為他是個“暖男”。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在電影《英雄本色》中,宋子傑是生活在哥哥庇護下無憂無慮的陽光男孩。長兄如父,可以看出兄弟倆的情感非常好,他對哥哥宋子豪有著無條件的信任,乃至崇拜。直到父親去世,哥哥入獄,家沒了。自此,哥哥在他心中的形象才徹底改變。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同時,他自身也迎來了成長與蛻變。在他臉上,陽光的笑容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嚴肅冷峻的表情。沒有兄長替自己遮風擋雨,就得自己去面對困境,只為更好地負擔起作為一名警察的責任。在我看來,這是一種from boy to man的轉變。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在第二部裡,我們看到他為了自己的職責,更是不止一次地身犯險境,最終在自己女兒出生的那天夜裡以身殉職。從劇情邏輯上看,這個角色是不是非得死,我覺得是可以商榷的。但吳宇森導演安排宋子傑成為父親,並最終殉職而亡,我覺得他應該是有一番考量的。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他讓宋子傑這個角色,無論於公於私都真正地肩負起了自己的責任,真正無愧於這部系列電影的片名——英雄本色。而在後來的《新上海灘》和《紅色戀人》中,我們也都可以看到張國榮飾演的這類為職責和信念不懼斧鉞、不怕犧牲的角色。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1996《新上海灘》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1998《紅色戀人》

張國榮跟王家衛導演的合作,自然繞不開《阿飛正傳》。這是王家衛的成名作,是他後來幾乎所有影片的精神母本。但我們要聊的主要還是影片中的核心人物,張國榮飾演的旭仔。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1990《阿飛正傳》

像旭仔這樣的人,按現在的語境,可謂是典型的渣男。但其實也有個好聽點的叫法,浪子。我想起高中時跟同學間的一次閒聊,我們所聊的話題是:“浪子”指的是什麼樣的人呢?是指到處去浪(拈花惹草)的那種人嗎?不對,應該是那些心裡沒有歸宿的人。按照這個定義,本片中的旭仔便是我迄今看到過的所有電影角色中對這兩個字最好的詮釋,沒有之一。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而關於這部電影,早已被各種文章解讀過無數遍,無論是經典對白/臺詞、光影/色調、主題以及角色/人物關係,包括跟《花樣年華》《2046》的互文。有人從文學或哲學角度著手,探討其中的孤獨、虛無、存在主義;還有人說,旭仔象徵的是香港對根的追尋,這點我難以認同;按理說,要尋根的話也應該北上來尋根,怎麼會往南跑到菲律賓去呢。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我個人的疑惑與感想主要有兩點。其一,有種說法認為,旭仔是最能夠代表張國榮本人的電影角色,這種說法我只能一半贊成。現實中的他,明顯不是那樣濫情而薄情的人;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宗教信仰,但我相信他的內心非常孤獨。但是他有那麼多尊敬愛戴他的朋友,難道一點都不能驅散他內心的痛苦與孤獨嗎?看來我對他的所知確實有限。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其二,他對母親的情結。我只知道他父親是著名裁縫,而他的母親似乎在網上甚少被提及,我也便無從得知。我唯獨能夠真切感受到的是,包括《阿飛正傳》在內,以及之前的《烈火青春》和之後的《霸王別姬》,他所飾演的角色都有著對自己母親的複雜而強烈的情結。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我猜,這或許也是他本人的一個重要心結吧?而有一點值得的注意的是,張國榮在電影《阿飛正傳》中的這個角色第一次開始帶有個人的悲劇色彩,而之前的《英雄本色》更多隻是劇情結構和形式上的悲壯。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1991年,張國榮憑藉《阿飛正傳》榮獲了香港金像獎影帝,這也是他生命中的唯一一座影帝獎盃。再後來,王家衛又跟他合作了《東邪西毒》和《春光乍洩》。這兩部也是很多影迷摯愛的有哥哥參演的電影,只可惜即便《春光乍洩》讓他同時提名金像獎和金馬獎影帝,但最終的結果卻令他黯然神傷。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1994《東邪西毒》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1997《春光乍洩》

當然,我們也不要忘記,張國榮其實很有喜劇天賦,曾經帶給我們不少歡樂。最起碼,他參演的那部《家有喜事》便是我童年時期的快樂源泉。這部電影中的演員很值得注意,其一是跟哥哥搭檔演情侶的毛舜筠,她是張國榮在現實中唯一公開承認過的女朋友;其二便是星爺周星馳,這也應該是張國榮和周星馳的唯一一次正式合作。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1992《家有喜事》

影片中,張國榮飾演的是三兄弟裡的老二常騷。相比起包二奶的老大和花心的老三,他是三兄弟中唯一的“好男人”。

而影片當中最為搞笑的部分,主要就在於哥哥飾演的常騷和星爺飾演的常歡。星爺還是一如既往的無厘頭,哥哥的喜劇效果則來自角色本身的“娘娘腔”設定,或許這是他演技上的又一次突破。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值得注意的是,張國榮在很多圈內同行心目中都是一個非常真誠的人。

所以,我相信在他演過的重要角色身上,都或多或少有著一些他本人的影子。影片中常騷是由“彎”變“直”,而現實中張國榮的性取向恐怕要更模糊得多。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張國榮出演的喜劇片,還有後來非常經典的劉鎮偉導演的《東成西就》,以及同樣由《家有喜事》的導演高志森執導的典型港產喜劇《花田喜事》《大富之家》等好幾部。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1993《東成西就》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而前文提到的“旭仔最能代表張國榮本人”這個說法,我之所以只能夠同意一半,正是因為:其一,他在現實生活中只有過毛毛唯一一個正式的女朋友,顯然他不是濫情的人;其二,他出演過不少喜劇,而且在眾多不同場合的訪談中都給人留下過真誠的笑容,因此我也不太相信他的內心只有痛苦和孤獨。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終於要說到《霸王別姬》和程蝶衣了。毫無疑問,這是張國榮演員生涯的最高峰,也是華語電影史上的最高峰之一。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1993《霸王別姬》

戲裡戲外都說一下,先聊聊戲外的。這是張國榮第一次跟大陸合作;應該說,這部電影大大拓展了他的受眾群,改變了他粉絲群體的人口組成結構。如果沒有本片,那麼到今天依然在懷念他的,恐怕主要還是香港那邊的影迷和歌迷。

我認為,要不是因為這部電影,他在大陸這邊絕對不會擁有這麼龐大的粉絲群。有人是純粹喜歡《霸王別姬》,還有人是因為本片而關注他,進而去聽他的歌,去看他的其他電影。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重點還是要說回戲裡。說到人戲不分,張國榮在對待電影藝術的態度上,程蝶衣這個角色無疑便是他最為極致的體現。陳凱歌曾說過:“其實,我就是程蝶衣。”而張國榮也曾在一次採訪中這樣說過:“張國榮和程蝶衣這個角色很像,很像的意思是說,他是一個極度自戀的人,我也是。”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在我看來,這種自戀其實是一種忘我——忘記了現實生活裡的自己,卻對舞臺上自己所扮演角色極度迷戀。我認為,程蝶衣這個角色的人生走向乃至最終結局,其實是對藝術的一種獻祭,也可以說,這是一種救贖。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程蝶衣並不是一個完人、聖人,他是自身天性和外部環境造就的產物。在藝術上他極具天賦,但對那些涉及大是大非、民族大義的原則性問題,他卻極度不敏感,或者說遲鈍。正如在影片中段小樓說的那樣:“他就是個戲迷、戲痴、戲瘋子,不管臺下坐的是什麼人,他只管玩兒命的唱。”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對此我只能說,在某些時刻,某些人的心境/想法和做法,是隻會對審美/藝術負責的;而對於其他一切,此時的他們是看不到的。或許,我們也很難用對錯去評判他們。於是,像程蝶衣這樣的人,在現實中不僅很難活下去,也很難找到生命的意義和歸屬感。所以說,他最終的結局興許對他而言是一種救贖。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第一次暫別歌壇後,進入九十年代的張國榮主要都是以電影事業為主,直到97年復出歌壇。那兩三年裡發生了不少事,首先是香港迴歸,接著就是亞洲金融風暴。

電影《流星語》中,張國榮給我最直接的觀感就是,我終於在他的臉上看到了滄桑感。而在此之前,他在電影裡的形象給我的感覺都是一個“年輕人”。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1999《流星語》

此時的張國榮已經年過四十,也確實是箇中年人了;更何況要飾演一個父親,如果沒有一點滄桑感哪行。電影《流星語》同樣是一部佳作,無論影片的主題還是演員的表演(主演還包括狄龍、吳家麗,以及飾演明仔的小男孩)都非常出色。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影片中,張國榮飾演的角色和明仔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像他這樣的父親,絕對是個非常好的父親。

我覺得,從哥哥的表演來看,除了終於演出中年人的滄桑感之外,難得的是,家庭出身優渥、演慣各種公子少爺角色的他,這次很好地飾演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物。從這一點上而言,他確實一直都在進步和努力,這也足可以看出他對錶演事業的用心。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回望二十年前,我小學畢業的那個暑假,當時去淘碟看到一部名叫《異度空間》的電影。那年,這部電影剛剛在香港上映還沒多久,我也只當是張國榮又拍了一部新電影而已,卻萬萬沒想到這會是他的最後一部電影。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2003《異度空間》

但我在這裡想聊的,並不是張國榮的遺作《異度空間》,而是哥哥在生命最後幾年間拍的另一部電影《槍王》。

相較於《異度空間》的過於病態和誇張,我覺的哥哥在《槍王》裡的表演更為出色,整個故事也相對更好看。而我最近在重溫這部電影時,有種強烈的感覺,也許張國榮的精神狀態,在拍攝《槍王》時就已經開始相當不好了。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2000《槍王》

對我而言,這部電影在觀感上比較新鮮的是:其一,張國榮演的是個反派,這好像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其二,他開始嘗試精神病角色了,這或許跟他現實中的精神狀態有關。

影片中,張國榮的角色與其說是“壞人”,更準確地說,應該是病人。首先他是精神狀態有問題的,其次他在情緒失控時對警員大開殺戒,更主要的原因是對外部壓力的過激反應。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他所飾演的這個角色當然不是好人,幹了很多壞事錯事;但有意思的,他其實是很純粹的人,對自己喜歡的事情(改槍、射擊)都極度認真和執著,這一點和程蝶衣有著共通之處。

影片中他瞳孔的特寫、眼睛佈滿血絲的鏡頭給我的印象很深,也讓我很不舒服。所以我猜測,不僅是這個角色,也許他本人的精神狀態在此時也已經開始逐漸走向失控。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和他生前最後一部電影《異度空間》的導演是同一個人,當時還是新人導演的羅志良。

而他在《異度空間》裡同樣飾演了一個精神病患者,而且更為嚴重。反派、精神病患者、恐怖片……可以看到,作為一名演員,在生命最後那些年,他依然在向新的領域開拓和挑戰,確實可惜啊。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在我的印象中,最後那幾年的張國榮,在形象上跟以往有著非常明顯的不同,不僅頭髮剪得很短,更明顯的是有了皺紋和滄桑感。除了年齡原因之外,我想也許更多的是,因為性取向的原因給他在公眾層面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所致吧。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想起曾經在B站上看過一個2000年柯藍對張國榮的採訪。在採訪中,哥哥談到自己想當導演的事情,說到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想拍一部有關香港的電影。

可以猜想一下,他要是當導演的話,拍出來的效果應該不會像王晶或麥當雄那樣,恐怕會跟王家衛導演的風格和氣質比較接近吧,也許歌舞的元素會再多一點。然而,我們終究沒有機會看到。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張國榮與王家衛

最後,我們不妨回想一下《霸王別姬》的結尾,程蝶衣自刎前的最後一個表情,是笑著的。當段小樓叫了一聲“小豆子”以後,他的嘴角上也是笑著的。的確,對於張國榮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得救和解脫呢?第19年,願他在天堂快快樂樂!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記憶中的哥哥,總是擁有如此真摯而溫暖的笑容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

十九年了,我們還在紀念他,不愧是華語影壇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