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信用治理效能

信用,彰其價,授其用。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語有“一諾千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童叟無欺”。信用在道德與法治之間擁有充足施展的空間,既是德治社會的起碼規範,也是法治社會的必然要求。

信用,是一筆越用越多的精神財富,也是人人遵循與推崇的價值理念,還是社會緊密相聯的文化符號。其本身所具有的社會性、經濟性、倫理性和文化性等基本特徵及本質屬性,連同信用治理機制自我組織、自我調節、自我管理的社會內生運作機制的鮮明特質,賦予了其實現現代社會治理創新變革的巨大功用和特別意義。

信用治理應突出監管能量的集聚、傳遞和釋放。信用監管是現階段國家倡導和推動的一種新型監管機制,核心是精準監管、差異監管、高效監管。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最根本的特點是針對市場主體不同的信用狀況開展信用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分類引導和服務,實施差異化監管措施。透過集中有限管理力量,精準配置監管資源,實行統一的信用監管規則和標準,採取靈活有效的信用監管實施方式,作用於主體事前事中事後全生命週期,達到動態監管、穿透監管、行為監管的成效。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網際網路監管”等監管形式中,應切入信用監管,增大信用融合效力,提供全新的信用解決方案,且權力部門監管過程必須嚴格做到“監管不任性”。聚焦社會和群眾反映強烈、影響重大的重點領域,實施信用監管能有效提升監管的針對性,最佳化政府經濟社會職能。

信用治理應注重制度體系的引導、約束和賦能。信用治理不僅是若干制度的彙集與疊加,更是透過建立制度化執行機制,推動社會成員履約守法,淨化社會信用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從而建立良好的信用秩序和社會規範。應進一步建立健全信用承諾、信用評價、信用獎懲等現有制度,總結累積基層成功經驗,將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為制度規範,形成點面結合的制度系統。應強化部門資訊協同,準確把控信用風險,不斷構建惠民便企應用場景,鞏固信用制度化成果,堅決防止信用的泛化、濫化。透過行政、市場、法律手段的共同運用,可大幅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經濟社會執行成本,全面最佳化營商環境,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

信用治理應強調多元參與的共建、共治和共享。信用治理是社會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治理,需要充分調動各類主體參與治理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統籌各方面的治理資源,緊密融匯、廣泛互動,改變過去過度依賴政府治理的狀況,形成“多中心”的治理格局,形成治理合力,從而提升治理效能。應進一步強化政務誠信建設,推動個人誠信建設,相容幷包信用多種手段、形式,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此外,應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升全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加強現代社會治理創新,深化信用治理機制的研究、應用和拓展,實現以信用推共治、以共享促共建、以高效共建提升共享質量。

(作者單位:四川省發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