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七星渠管理處:“渴”不容緩保灌溉

七星渠灌域

抗旱保灌應急工程施工

□記者 孟硯岷

清除出水口障礙物、拋投四角體導流引水……寧夏回族自治區七星渠管理處抗旱保灌應急工程經過12小時連續施工,渠首進水閘進水流量增加了3立方米每秒,日引水量增加了26萬方,汩汩黃河水透過121公里的骨幹渠道,歡暢流向“焦渴”之中的田野。

“兩萬畝農田收成保住了,多虧了這一渠‘及時雨’。”8月10日,看著灌足水的玉米舒展碩壯的葉片,寧夏中寧縣白馬鄉新田村農戶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位於寧夏衛寧平原的七星渠是一條有2100多年曆史的引黃渠道,承擔著沙坡頭區、中寧8個鄉(鎮)33。58萬畝農田的灌溉,和寧夏中部乾旱帶揚水灌區150萬畝農田的供水任務。7月下旬以來,受劉家峽水庫控洩影響,七星渠進口引水流量最低下降為21。6立方米每秒,比引水指標少36。4立方米每秒,自流灌區已無水可用,加之持續高溫天氣,灌區用水全面告急。

旱情就是命令,保灌刻不容緩。七星渠管理處立即啟動應急抗旱措施,研判供用水形勢,採取輪灌等方式錯峰灌溉,統籌最佳化配置水資源,確保上下游均衡受益。

當地按照“先揚水,後自流”原則,全力保障紅寺堡、固海擴灌、同心三大揚水工程供水。及時協調開啟黃河水源泵站向高幹渠補水,發揮多水源聯合排程作用,主動應對七星渠進水閘時段性引水不足問題。實施七星渠、高幹渠編組輪灌,採取大小水結合措施,集中解決高口、高地和渠道梢段地區的灌溉難題。

截至8月9日,七星渠已累計引水7。24億立方米(包含黃河水源泵站補水1。34億立方米),供水5。97億立方米。其中,向紅寺堡、固海擴灌、同心三大揚水工程供水4。55億立方米;向自流灌區供水1。42億立方米,為寧夏中部乾旱帶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安全保障。

寧夏回族自治區七星渠管理處:“渴”不容緩保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