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東曹氏到沛國曹氏,看曹魏皇族在漢朝四百年的發展變遷

曹操是東漢末年的風雲人物,平黃巾、戰呂布、滅袁術、敗袁紹,可以說得上是威名顯赫,位極人臣。他的兒子曹丕更在曹操去世後篡奪了漢朝四百年的江山社稷,從此之後曹氏家族也成為了眾人敬畏的皇族。而關於曹操本人的血統由來,一直存在較大的爭議。但是,曹氏家族的延綿卻是實際存在的。從最開始的開漢功臣曹參被封為平陽侯之後,曹氏家族就以河東郡平陽縣作為中心點向外擴充套件,這一支曹氏也就被稱為河東曹氏。後來有部分的族人遷居到了沛國譙縣,這一支也就被稱為沛國曹氏。曹操的家族就是沛國曹氏出身,其具體的情形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來。

從河東曹氏到沛國曹氏,看曹魏皇族在漢朝四百年的發展變遷

曹氏家族的淵源探秘

曹氏家族在漢代是一支非常特殊的貴胄之家,在漢代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秦末漢初,劉邦斬蛇起義舉起了反秦的大旗,在他手下最為得力的就是沛縣集團。這些人在建立漢朝後得以全員登堂入室成為了朝堂上的公卿,其中文臣之首是丞相蕭何,武將之首就是平陽侯曹參。曹參本是沛縣中的小吏,在高祖起兵時期他就追隨高祖鞍前馬後。漢代建國之後他被封為平陽侯,封地就在當時的河東郡平陽縣。曹參的後人也就開始分散,少部分留在了沛縣故里,有一部分隨著曹參奔走於各個崗位之間,另一部分則到了曹參的封國河東平陽。等到曹參在蕭何死後繼任丞相時,他的家屬有一部分也就來到了京都長安。

漢文帝時期,列侯由於權柄過重,以周勃陳平為首的軍功貴族集團挾誅滅呂氏之功,已經隱隱開始有威脅皇權的趨勢。所以漢文帝下詔:

“前日詔遣列侯之國,辭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為朕率列侯之國。”

如此一來逗留在京師的列侯之家紛紛回到了封地,這當中也包括了繼承先父爵位的第二代平陽侯曹窋。

從河東曹氏到沛國曹氏,看曹魏皇族在漢朝四百年的發展變遷

終文帝一朝,曹氏家族都一直被邊緣化。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因為曹窋在呂后當政的時期被任命為御史大夫,嚴格說來他也算是呂氏的附庸。所以,曹氏家族也就回到了封地就國,一直默默無聞。曹氏家人再度發跡是在漢景帝時期,第四代平陽侯曹時迎娶了漢景帝的女兒平陽公主。自此之後,曹氏家族才憑藉駙馬的身份回到了長安。第五代平陽侯也是乘勝追擊迎娶了漢武帝的掌上明珠衛長公主,家門由此為之一振。國家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開始倚重這支外戚勢力,但是在巫蠱之禍中,曹氏家族意外捲入其中。據《漢書》記載:

“巫蠱事興,帝女諸邑公主、陽石公主、丞相公孫賀、子太僕敬聲、平陽侯曹宗等皆下獄死。七月,使者江充掘蠱太子宮,太子與母皇后議,恐不能自明,乃殺充,舉兵與丞相劉屈釐戰,死者數萬人,太子敗走,至湖自殺。”

這也充分證明,當時的曹氏家族已經深入到了政治的核心,只是由於站錯了隊才被連根拔起。之後的平陽侯爵位改封給了曹參的遠支親屬曹喜的身上,並一直延續到西漢末年。

從河東曹氏到沛國曹氏,看曹魏皇族在漢朝四百年的發展變遷

兩漢更迭之際,當時的平陽侯曹宏作為西漢舊貴族的代表,看到漢光武帝崛起後隨即前往報效。曹宏的平陽侯身份也因此得到了保留,漢章帝時期由於曹氏家族絕嗣。當時的政府則選擇了曹參之後曹湛成為曹氏家族的新繼承人,只不過將爵位改為了容城侯。可惜好景不長,到了和帝時期曹氏家族再度絕嗣。為了延續曹參的香火,皇帝還特意下詔尋訪曹參的後人,詔曰:

“高祖功臣,蕭、曹為首,有傳世不絕之義。曹相國後容城侯無嗣。朕望長陵東門,見二臣之壠,循其遠節,每有感焉。忠義獲寵,古今所同。可遣使者以中牢祠,大鴻臚求近親宜為嗣者,須景風紹封,以章厥功。”

此後,曹氏家族開始沉寂,有些族人也就開始了流散的生活。很長一段時間內,再也沒有登堂入室的記載,史書上也沒有留下任何記載。而這樣的空白期也就造成了後世曹操有偽造家世,攀附曹參家族的可能。不過,曹參的家族後人分散得的確非常廣泛。據我國西部出土的《曹全碑》記載曹參的子孫後人分佈之廣已經遍及四方。並且隨著家族整體的擴大,也有很多的宗族子弟開始主動遷徙。據《曹全碑》記載:

“秦漢之際,曹參夾輔王室,世宗廓土斥(境)竟,子孫遷於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風,或在安定,或處武都,或居隴西,或家敦煌。枝分葉布,所在為雄。”

由此可見,曹參的子孫還是非常昌盛的,所以也不排除有一支回到了他們祖先的故鄉附近,也就是距離沛縣不遠的譙縣進行發展繁衍。

從河東曹氏到沛國曹氏,看曹魏皇族在漢朝四百年的發展變遷

而後族中出現了一位重新佔據政治舞臺高點的子孫——中常侍曹騰。曹騰因為輔佐皇帝有功被封為費亭侯,後來爵位由養子曹嵩繼承。按照漢代的收養與繼承規範來說,一般都是在父母族系當中挑選遠親後輩來進行收養。所以,曹嵩本人應該也與曹騰有部分親屬關係。因此,曹操才會以曹參之後自居,並將這一點也一直延續到了曹魏時期。曹魏時期的皇族也認可了是“曹參之後”的記錄,在《三國志》中記載:“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

”如此一來,最初的河東曹氏變成了沛國曹氏,在歷史上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為何曹氏家族的流散情況如此明顯

首先,漢朝有尊賢的傳統,曹參後人由於曹參的關係而備受關注,這樣使得他們曾一度深陷漩渦之中。先輩的光環卻成為了子孫的噩夢,所以很多家人可能就是在這樣一次次起起伏伏中遠離了宗族中的核心家族。他們遷往其他地方,遠離政治進行繁衍。漢代自建國伊始就對於賢臣多加禮敬,在高祖時期的代表就是蕭何與曹參。所以他們的後人具有政治指向性,酇侯爵位和平陽侯爵位必須確保代代相傳,以向天下人昭示自己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態。但是,漢朝的巫蠱之禍卻沒有因為曹宗的身份而對於他網開一面。如果說文帝時期對於曹氏家族的態度只是停留在厭惡的程度,還留下了幾分體面的話。那麼漢武帝時期就是徹底捨棄了君臣恩義,據《漢書》記載:

“子宗嗣,有罪,完為城旦。

”這說明在被處死之前,曹宗還被判處了一段時期的徒刑,這應該與巫蠱之禍的處理前後大起大落有關。在經歷了幾次的劇烈震盪後,殘餘下來的族人自然要尋求更為安全的生活環境,所以分散到了各地。

從河東曹氏到沛國曹氏,看曹魏皇族在漢朝四百年的發展變遷

其次,兩漢交替之際的戰火對於傳統的大族是一種嚴重的衝擊。新莽末年的赤眉軍和綠林軍起義,不僅推翻了新莽政權,也將整個社會的政治秩序完全顛覆。國家內部失去了執政機器,自然也就沒有安全可言。這一時期內,傳統的大族由於擁有的人丁眾多,還保有大量的財富和糧食,因而他們就開始舉家遷徙。而且由於戰火的蔓延常常需要經過多次遷徙,甚至要遷徙到原本的欠發達地區才能夠保全性命。比如河西地區就是很安定祥和的所在,據《後漢書》記載:

“上下相親,晏然富殖。修兵馬,習戰射,明烽燧之警,羌胡犯塞,融輒自將與諸郡相救,皆如符要,每輒破之。其後匈奴懲乂,稀復侵寇,而保塞羌胡皆震服親附,安定、北地、上郡流人避兇飢者,歸之不絕。”

如此一來,舉家遷徙躲避戰火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同時也因為曹氏本身子孫昌盛,這也為曹氏家族的擴散和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

從河東曹氏到沛國曹氏,看曹魏皇族在漢朝四百年的發展變遷

綜上所述,曹參作為漢朝的開國元勳備受後世尊崇,他的後人世襲平陽侯爵位,代代相傳不絕。平陽侯的封地就位於河東地區,因而也就有了河東曹氏的說法。但也是因為這份關注,曹氏家族屢次捲入政治漩渦之中,起伏不定。平陽侯爵位在幾個家族支脈中不斷轉移,而其餘的族人也就開始四散遷徙。到了東漢後期,曹氏家族中有一支族人回到了祖先的故鄉沛縣附近的沛國譙縣定居。這一支族人中後來湧現出了一位政治人物——中常侍曹騰,家族因而再度崛起。魏武帝曹操的父親曹嵩就是曹騰的養子,身上應該也有曹參的少量血脈。所以,曹操在發跡之後就開始自稱為是曹參之後,雖然有攀附名臣的嫌疑,但也不妨礙其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史冊之中,流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