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在距離地球600光年的某顆無氧星球上,宇宙中最後的人類僅有一對母女倖存。

她們日以繼夜地嘗試改造星球,希望培養出適合植物生長的有機土壤,這已是當下僅有的生存之路。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然而,改造工程並沒有預期的那樣順利,再加上惡劣的環境、短缺的氧氣……母女倆每天都要面臨突如其來的生命危險,多活一日已是萬幸。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一次戶外作業過後,女兒不慎腹部受傷,兩人艱難逃回了基地。

此時,室內的氧氣再生迴圈將在三小時後失衡,系統不斷提醒“除去多餘氧氣消耗”。

母親為女兒處理傷口後,溫柔地唱起兒歌來安撫,但令人意外的是,她卻悄悄伸手捂住了女兒的口鼻……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就在大家以為母親已“黑化”時,女兒竟然甦醒過來。

她立刻為眼前的一幕所震驚——幾十個巨大罐體內,分裝著人類的軀體,而母親也是其中一員。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原來,這是基地破釜沉舟的“B計劃”。

即便要犧牲大多數人來做氧氣來源,他們也要讓一個健康的女性生存下去,在這顆星球生生不息。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影片結尾,女兒為母親的犧牲而痛哭流淚的同時,一株植物在容器中冒出新芽,預示著人類有希望將在這顆星球上續寫歷史。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以上便是科幻短片《誕辰》的劇情,憑藉精良的特效製作,短小精悍的反轉情節,它讓人立刻聯想到前一陣翻紅的《愛、死亡和機器人》系列。

短片在各平臺上線兩個多月來,累計播放量已破百萬。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令人驚喜的是,這部華麗的“大片”並非出自好萊塢之手,而是地地道道的國產片,主創皆為中國人。

全片四個場景在LED攝影棚內完成,僅使用了

三個實體道具,一扇門板、一張床、一塊岩石。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但就是如此“簡陋”的道具配置,卻拍出了特效細緻得堪稱毫無破綻的科幻大片。

不得不說,不論你看過多少科幻電影,依舊會被這充滿科技感的幕後花絮震撼到,沒想到特效技術已經發展到了如此先進的地步。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即便鏡頭直接對準LED屏聚焦,也不會出現令人眼花的摩爾紋,螢幕上的景深細緻又真實。

這種逼真感,可以讓演員迅速入戲,不再受無實物表演的困擾。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誕辰》帶給我們的視覺震撼,得益於出品製片方博採傳媒自主研發的虛擬製片系統。

這種技術本質上說,就是將電影的後期前置。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在過去,電影的後期工作需要在拍攝完成後進行,經常導致各方各面最終無法達成創作者最初的構想。正因如此,電影才被大家稱為“遺憾的藝術”。

而有了這個虛擬製片系統,不論導演前期對作品有何種大膽構想,演員、攝影師、美術師、特效師、錄音師等主創人員,都可以在虛擬製片系統的協助下,第一時間將導演的構想具象化,全組人員可以實現實時溝通和調整。

即便是像《誕辰》那樣天馬行空的科幻故事,也能夠做到“所見即所得”。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可想而知,這種技術解決的第一大難題,就是拍攝週期和溝通成本。

科幻短片《誕辰》從品相看是燒錢又費力的視效大片,但實際上只花了四天就完成全部拍攝,現場所得就是接近最終視覺效果的畫面。

演員甚至在拍攝後,可以立刻帶著當下的入戲狀態進入錄音棚,繼續完成配音工作。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這種高效的製片流程,放在過去就是一種奢望。而在今天,虛擬製片至少能節省過去三分之一的工作量。

而當技術解決了時間成本的問題,創作者便可以更加專注於創作本身,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

《誕辰》的結尾鏡頭,就使用了自主研發的虛擬焦點系統,完成了從前景實驗室,到後景植物培養容器的移動拍攝,突破了空間對攝影機的限制,給予觀眾最大的視覺震撼。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而說到這裡,我想到影史上一個著名的趣事——

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創作的電影,以低機位、仰角度、固定鏡頭而聞名,這種創作方式恰恰與他的故事相得益彰,頗受影迷的推崇。

但實際上,小津導演一開始只是為了躲開地板上的電線,不得不採用了這樣的構圖方式,之後才逐漸形成了自成一派的美學特色。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這種因技術限制的“被迫”創作故事,在影史中還有不少。但實際上,技術本不該成為創作者的絆腳石。

虛擬製片系統正在解決的,就是儘可能開啟各種“枷鎖”,釋放創作者的發揮空間。

開個腦洞想一下,如果小津導演生在當代,用虛擬製片系統拍攝電影,或許他的《東京物語》等作品會呈現出另一種大師特色。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同時,相比於好萊塢費用高昂的大製作電影,虛擬製片系統包含大量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能讓一部電影從劇本創作階段,就透過預演和動作捕捉技術,將整個劇本視覺化。

這就讓更多年輕的創作者不再受制於成本,在可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下,就能將寫在紙上的腦洞具象化,更生動地展現自己的構思。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從左到右:動作捕捉、預演版本、正式拍攝

《誕辰》上線的同時,博採傳媒釋出了

“藍星球·博採幻象電影計劃”

,為青年電影人提供從技術到內容層面的支援。截至8月25日,活動已經收到了來自國內外數百個科幻院線電影、短片和劇集專案的投稿,足見虛擬製片體系對青年影視創作者巨大的吸引力。

此外,棚內短期、高效的製作流程,對演員來說也是一大福利,可以儘可能規避因季節錯位、服化道差錯而衍生出的安全問題,拍攝過後也能在第一時間看到接近最終畫面的效果。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儘管在當下,虛擬製片系統在電影市場依舊是一個尚未完全普及的狀態,但全片採用虛擬製作的《誕辰》,讓我們看到電影隨著又一次技術突破,即將迎來新一輪變革,電影講故事的方式也將隨之發生新的變化。

而其中最令人振奮的,就是我們有機會將國內虛擬製片的最新自研技術,反向輸出給重視特效的好萊塢。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這意味著,將來我們會在國外電影的演職人員名單裡,看到更多中國人的名字,中國也將真正朝著“電影大國”的目標邁進一步。

仔細回顧影史就會發現,電影的進步離不開技術的更新迭代。

從黑白到彩色,從默片到有聲片,從2D到3D,從4:3到寬銀幕,從膠片到數字……每一次技術變革,都給這門藝術帶來更多生機。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而其中獲益最多的,還是我們每個電影觀眾——

在不久的未來,《盜夢空間》裡的驚鴻一瞥,不會再只出現在A級大片中,會有更多電影為觀眾呈現一場高技術含量、製作精良的視聽盛宴。

下一個影史紀錄,有望誕生在中國

在不久的未來,電影創作者的諸多靈感,都能在技術的加持下得以呈現,快速、高效的製作流程,讓每個觀眾得以更快看到精彩絕倫的故事。

在不久的未來,在技術層面佔據一席之地的中國電影人,也能驕傲地站在世界舞臺,透過電影藝術傳播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