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撰文 / 史軍

一個事物是否受到歡迎,可以從它有多少俗稱看出來。比如馬鈴薯在中國植物誌上的正名是陽芋,但是山藥蛋、洋芋、地蛋也是它的名字。與土豆同樣受歡迎的就是番茄了,洋柿子、毛柿子、西紅柿等一串名字足以說明番茄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番茄在進入中國之後,很快就成為菜園裡的主力菜蔬,併成就了一道名菜——番茄炒雞蛋。番茄不僅僅為中國人的餐桌做出貢獻,同時為科研人員理解雜交優勢,突破轉基因技術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材料。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菜園裡胖嘟嘟的果實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位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是茄科植物的原生家園,並且這片大陸上的原住民早就看上了野生番茄,早在公元前500年,野生番茄就被阿茲特克人收入菜園。在阿茲特克言中,Tomato的本意是胖嘟嘟的果實,聽起來非常俏皮可愛。誰也不曾想到,這些胖嘟嘟的果實會成為廣受全人類歡迎的餐桌蔬菜。

番茄有其自身獨特的滋味,這種果實裡面不僅有豐富的糖和有機酸,能夠帶來酸甜口味,更重要的是番茄有著特殊的風味物質

番茄自身攜帶的醛類和酮類化合物——3順-己烯醛、8-紫羅蘭酮、己醛、牻牛兒苗基乙酮讓這種果實擁有獨特的滋味。除此之外,番茄自身含有較多的穀氨酸及含硫化合物,也為番茄增添了特殊的口感。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探索雜交優勢的鑰匙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雜交優勢一直是生物學家感興趣卻又無法完全解釋的現象。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2010年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讓我們認識到,雜交優勢的機理可以如此簡單。在這個實驗中,科學家發現促使番茄產量大增的原因,竟然是控制開花的基因失去了作用,植株在本應該開花的位置長出更多茂盛的枝葉。當基因突變個體跟正常個體雜交之後,產生的新基因組合會促使雜交個體開更多的花,結更多的果,使作物產量大增。但並不是所有的基因突變都會有直接的積極意義,關鍵是找到讓它們發揮作用的途徑。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帶小尾巴的番茄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番茄長了個小尾巴,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這種情況在番茄的種植中,有個文縐縐的名詞——桃形果。聽名字還以為是番茄和桃子嫁接的產物,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番茄長出小尾巴有兩個途徑,其一就是一種畸形果的變現,其二是一些不安分的品種長出了小尾巴。

那麼問題來了,畸形果長出小尾巴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首先可以肯定,不正常地使用植物激素是主要原因之一。在番茄種植過程中,通常會用一種叫2,4-D的植物激素,目的是防止落花,促進番茄座果。這種激素生性活潑,它們透過刺激植物細胞的生長來達到目的的,如果用的2,4-D稍微多那麼一點點,就會極大刺激那些不該生長的細胞開始生長,結果就出現我們看到的畸形果。

但買到桃形果還真不一定是用了激素,因為在番茄生長過程中,自身也會老化,老化之後,光合作用營養物質生產量下降,自身的激素系統也會紊亂,於是,產出的番茄就會有更高比率的畸形果。而這是桃形果的重要來源之一。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番茄滋味的變遷‍

土豆味兒的番茄,串種了?

1997年,中國培育出轉基因耐貯藏的番茄新品種——華番一號,這一轉基因品種是為了讓番茄適應長途儲運。

然而,到今天,上述轉基因番茄已經被市場淘汰,關鍵原因不是很多人質疑的安全性,而是這些品種的商品效能有限,不再滿足大眾的口味需求了。

番茄沒有原來好吃了,這是事實,這也是農產品生產工業化的必然結局。因為市場更傾向於那些高顏值、耐儲運的品種。但很遺憾,這些特點都是跟口感滋味背道而馳的。

先來說顏值。原先的番茄都是青一塊紅一塊的,而現在的番茄則是全身通紅的。

這些全紅番茄的高顏值是以“出賣”合成葉綠素的基因為代價的。這種基因突變不僅會影響果實,還會影響葉片,直接降低了番茄光合作用的能力。

如此一來,番茄植株生產的糖就少了,肯定也就不那麼甜了。番茄的美貌和美味就如同魚和熊掌,很難兼得。

至於為了耐儲運,番茄很少有沙瓤的品種,農戶更傾向於栽種那些更堅挺的品種。所謂沙瓤,是指在番茄成熟的時候,細胞壁降解,細胞逃逸開來。而現在的品種,即便再成熟的狀態,細胞壁也不會發生降解,果實自然就變得硬邦邦的了。

如今,隨著物流條件的改善和育種技術的發展,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又沙又甜,顏值又高的新番茄品種可供人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