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爽文”上熱搜,引全網共鳴:當你學會拒絕,真的會很爽!

作者:何似

當代“爽文”上熱搜,引全網共鳴:當你學會拒絕,真的會很爽!

前幾天,社交網路上開始流行起一些“當代爽文”,#被這些拒絕爽到了#詞條還上了熱搜。

當代“爽文”上熱搜,引全網共鳴:當你學會拒絕,真的會很爽!

詞條底下,有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在人際交往時遇到的“人情”狀況。

當你遇到這些狀況時,你會怎麼做呢?

比如,

一個畢業後就沒聯絡過的同學,幾年後結婚要你出份子錢

,你會怎麼做?

面對同學的“準備隨錢吧”,這位讓大家爽到的網友說:“祝你新婚快樂,但是我不給錢。”

對方也很強硬:“你可以不來,但得給錢。”

網友淺淺一句“想多了,臭妹妹”,依然直接地給拒絕了。

當代“爽文”上熱搜,引全網共鳴:當你學會拒絕,真的會很爽!

再比如,

一個兩年多沒見過面的前同事找你借錢,還對你說“我知道你是個很好的人”

,你怎麼辦?

以下這位被前同事借錢的網友,可以說是毫不含糊,寸步不讓。

前同事寒暄了幾句,就以“有些事不知道當講不當講”開始進入正題。

對此,網友的回覆是:“有啥事你直接說,如果覺得不該說,那就不要說了吧。”

於是,前同事表明來意,直言要借兩千應急,並表示自己如果不是不得已不會輕易開口,也知道網友不差這點錢。

網友回覆“你看錯我了”,表示自己手頭也緊。

前同事不依不饒,網友給對方建議了幾種可以應急週轉的渠道,

並告訴對方自己不理解為什麼要找兩年沒聯絡的人借錢。

前同事說怕身邊的人看笑話,並給網友發了一張“好人卡”。

當然,這對網友並不管用。

當代“爽文”上熱搜,引全網共鳴:當你學會拒絕,真的會很爽!

不僅僅是這些情況,還有職場上同事叫你幫忙做本該由他做的事,生活中沒有邊界感的親戚等,那些讓人爽到的網友,也都能巧言拒絕。

當代“爽文”上熱搜,引全網共鳴:當你學會拒絕,真的會很爽!

還有一個讓人“爽上加爽”的故事,也廣為流傳。

截圖中是網友和舅媽的對話,舅媽聽聞網友換了新電腦,就希望網友能把舊電腦寄給她女兒用。

網友說,電腦已經被朋友拿走了。

舅媽立馬陰陽怪氣:

“怎麼不先問問親戚,家人親還是朋友親啊。”

網友回覆:“朋友給了一千塊。”

當代“爽文”上熱搜,引全網共鳴:當你學會拒絕,真的會很爽!

舅媽不說話了,轉頭找網友媽媽說這件事。

媽媽淡淡一句:“哦,厲害。”

舅媽接著說自己女兒沒的用了,媽媽回覆:

“你出一千二,買回來。”

舅媽無話可說。

當代“爽文”上熱搜,引全網共鳴:當你學會拒絕,真的會很爽!

看到這樣的後續,網友們的心情更舒暢了,直言“謝謝媽媽”,難得這位媽媽不是和稀泥的型別。

親戚之間的往來是人之常情,但電腦不是便宜的小物件,一上來就開口讓免費送,這難免令人無法接受。

想拒絕,又開不了口。

類似這樣的故事,之所以會讓人覺得爽,無非是因為他們幹了大多數人想幹卻不敢幹的事。

人們常常因為一些人情世故,而無法隨心地去拒絕一些要求,無論這些要求合不合理。

當一群人能夠尊重自己的想法,拒絕他人不合理的請求或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時,那種舒爽感自然容易引起共鳴。

這也側面說明,

“天下苦無法拒絕久矣”

當代“爽文”上熱搜,引全網共鳴:當你學會拒絕,真的會很爽!

圖/攝圖網

當代“爽文”上熱搜,引全網共鳴:當你學會拒絕,真的會很爽!

反過來說,那些不懂拒絕的人,又是如何呢?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了一條“令人窒息”的提問:

宿舍養貓,我該平攤費用嗎?

光看這件事本身,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問題在於,題主對這件事的詳細描述。

題主是一個大四的學生,因為實習的原因,在下學期重新分配了宿舍。

有兩位新舍友A、B在開學沒幾天就提議一起養貓,題主沒有明確表達同不同意,另一個舍友C則是說:“我沒關係。”

然後A開始提議要平攤養貓的費用,C說自己這幾個月經濟緊張,沒法平攤。A表示前幾個月可以幫忙墊付,後面有錢再給就行。C直截了當地說:“恐怕幾個月後也不行。”

而題主,因為A說每個月也就50元左右,所以就也沒說什麼。

因為

C有潔癖,貓每次爬到她的床上時都會被她趕下來,A與B就開始對C產生意見,並且慫恿題主疏遠C,三個人開始不和C說話。

於是宿舍開始養貓,A給貓買各種各樣的用品和貓糧,沒想到第一個月分攤下來,竟要200多塊。

題主一個月的生活費只有1000塊出頭,覺得為一隻貓付這麼多錢不值得,更何況自己平時也並不擼貓。

她現在很苦惱,

既不想掏錢,又不想因此被那兩位舍友疏遠。

於是她求助網友:“該怎麼跟舍友說不想再掏錢比較好?”

網友紛紛表示,題主應該學學她的舍友C,而不是為了討好其他兩位去疏遠C。

題主在描述的過程裡,多次提到自己是“牆頭草”“討好型人格”,網友恨鐵不成鋼:

當然是不該給錢!多跟C相處吧,人家三觀正的。

大四了,你自己基本判斷能力都沒有嗎?

你當初強硬點,也不會讓自己落到這個地步。讓你掏錢掏多了,觸及你利益了,你才知道反抗?

雖然扎心,但也都是大實話。

不懂得拒絕,真的會讓自己活得很累。

當代“爽文”上熱搜,引全網共鳴:當你學會拒絕,真的會很爽!

圖/攝圖網

當代“爽文”上熱搜,引全網共鳴:當你學會拒絕,真的會很爽!

太宰治在小說《人間失格》裡寫道: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討好別人的本質,是缺乏自我認同感。

只有拼命地討好外界,才能得到認同感,得到心理安慰。

這樣的人會覺得,只有照顧好別人的感受,才能夠被愛。

他們在外界對自己的評價裡感受自身價值,漸漸地忘了自己真實的內心想法。

於是潛意識中習慣了壓抑和否定,把自己放在低到塵埃的位置上。

在心理學上,這種心態被稱為

“取悅症”

這是一個惡性迴圈,你越習慣壓抑自己,別人就越覺得你能接受更高的要求。

你一開始就太好說話,什麼事情都答應,什麼東西都給,什麼錯誤都原諒,對方對你的心理預期值,就會處於過高的位置,無論你做什麼,對方都會覺得理所應當。

你的出發點也許是希望得到重視、肯定,但最後反而是被輕視、否定。

因此,別讓自己成為沒有原則的老好人。

當代“爽文”上熱搜,引全網共鳴:當你學會拒絕,真的會很爽!

圖/攝圖網

郭冬臨曾在小品《有事您說話》裡塑造了一個老好人形象:為了幫同事買火車票,自己穿著棉襖扛著被褥去火車站排了整宿的隊;為了幫科長的忙,攬了自己不能攬的活兒,甚至自己貼錢進去。

他希望得到別人的普遍認可,相信討好他人能讓自己免遭他人的拒絕,以及其他刻薄的對待。他覺得,這麼做是理所應當的。

這就是老好人所擁有的思維定式:需要並且必須爭取讓每一個人都喜歡自己。

他們堅持認為,他人的需求必須高於自己的需求,而他們衡量自尊和定義自我的一句,就是自己為別人做了多少。

這樣的老好人,會陷入沉重的自我虧待心態中,覺得自己一定要把別人擺在第一位。

所以要改變它,首先要做的是扭轉自己的思維。

扭轉思維可以分為3個部分,可以逐步進行:

① 不當好人也沒關係

要明白,當好人並不能完全保護你免受

他人的虧待。

如果有人對你刻薄或不友好,不要討好他們或假裝沒事,這樣只會縱容他們。

世上不存在讓所有人都滿意的萬人迷,再受歡迎的天王巨星也有黑他的人。

所以我們首先要明確,自己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和認同。

② 好人也可以說“不”

我們就算要努力得到別人認同,也可以說不。

“他人的認同”和“我從來不拒絕他們”並沒有必然的推導關係。

作為一個人,你的價值並不取決於你為別人做了什麼,在某些時候對某些人說“不”,這絕不會減少你的價值或者你在他人眼中的價值,相反可能會增加你的價值。

③ 把自己看得很重要

個人得到的認同,並不取決於他做的事情的數量,而是質量。

當我們把自己的事情看得比較重要時,對於應不應該幫助他人和幫多少,就拿捏得很清楚了。

當代“爽文”上熱搜,引全網共鳴:當你學會拒絕,真的會很爽!

圖/攝圖網

最後我們要明確,不拒絕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你能做的就是去面對它。

克服自己對憤怒、衝突的恐懼,

要明白人與人之間,一定程度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建設性的衝突對人際關係是健康、有益的。

如果在那些情緒發生前能做好準備,你會發現其實並不像你想的那麼糟糕。

如果你的那些令別人滿意的付出,從未讓你自己真正感到快樂幸福,那麼就要注意了,你可能也出現了“取悅症”的症狀。

我們每個人,在愛別人之前,要先愛自己。在合適的時候拒絕,或許你也可以成為“爽文主角”。

永遠記得,請不要為了你在他人眼中的“好”,而失去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