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些書,我重拾生活的樂趣

冬至將至,白晝日短,北方人紛紛開啟貓冬模式,南方各地也陸續迎來降溫,今年的寒風著實不含糊,裹緊小被子,做好物理保暖的同時,我們的心靈似乎也亟待一壺熱茶滋養。

草木萬物收斂枝葉,儲存養分,以應對漫漫長冬,今天的書單,小北精選了數十種精神囤糧,從欣賞壁畫,品味古典音樂,探索天文星際,到感悟詩詞,瞭解數學之美,深度解讀四大名著……品類各異,各位讀者可按需選取,願沉浸書籍世界時,能有春暖花開之感。

01

《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義世界》

看了這些書,我重拾生活的樂趣

作者:李溪

今天人們對文人之物總有一種閒雅自然的印象,其實,它們的誕生,皆曾經歷過文人長久而艱辛的澡雪。本書選取了文人生活中的十種物,講述了文人如何在詩文、繪畫以及日常之用中,逐漸盪滌掉物身上沾染的權位和時俗之“濁氣”,還物以一個清泠澄澈的本真面目。在這個文人所建立的意義世界中,物的面孔或許是無用的、醜怪的、斑駁的、平淡的,但這正意味著它們脫離了一切名利之心和世俗成見,終以獨我的姿態在天地間現身了。文人對物的書寫,實際上也是在訴說他們自身。比起任何一種社會關係,這些物的意義都更為堅實、篤定、永恆。因此,他們常說,唯有這些物,才是他們生命中不可更易的“知己”。

02

《黃水謠:沿黃紀行》

看了這些書,我重拾生活的樂趣

作者:馮並

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也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性格和精神特質。沿黃河而行,從上游直至下游,一場黃河探尋之旅,是尋找黃河歷史記憶之旅,是感受黃河流域風土人貌、時代變遷之旅,更是真實體會黃河文化生生不息的酣暢過程。

本書按照黃河上、中、下游分為三輯,對黃河全流域重要城市、關鍵節點進行了掃描,多點和多側面展現了黃河流域的歷史性變化,文章旁徵博引,有歷史性的探討,也有社會治理和生態文明方面的思考。透過近距離觀察,帶領讀者更加真切地瞭解我們的母親河黃河。

03

《菜園簡史》

看了這些書,我重拾生活的樂趣

作者:[法]弗洛朗·凱利耶

譯者:衛俊

本書展現了菜園從 15 世紀至今在歐洲作為人類農業的起源,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的非同尋常的作用和價值。

基於豐富的原始材料,本書刻畫了西方社會中,菜園如何成為和承擔了浪漫主義田園的象徵,與侷促陰暗的城堡相區分,代表一種自然詩性的生活方式。本書論述了菜園理想在城市的格局變化中產生的重要印象,從西方郊區城市普遍擁有花園和草坪,到菜園為城市邊緣人提供工作和交流社群,就是菜園所代表的田園理想的現代延續。

04

《覓食記》

看了這些書,我重拾生活的樂趣

作者:謝冕

在潛心詩歌研究、文藝評論之外,學者謝冕對於美食,有著自己獨特的品味體驗和額外的尋覓經歷。本書收入謝冕先生美食文字近三十篇,從惹人嚮往的“麵食八記”,到“一碗雜碎湯等了三代人”;從遊歷山川的“小吃四記”,到“頤和園附近一家見證時代變遷的餐館”;從知美味的“紅辣仔”,到美食社交中的“論乏味”,謝冕先生筆下的美食文字,記略了因美食而遇到的人和事,耐讀的同時,多了人生的滋味,淡然而不乏豐滿,從中還可讀出一位有趣且可愛的“覓食者”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謝冕先生對美食的興致與熱愛,映射出他的生活觀念與人生態度,能真切感染後輩讀者。

05

《如何聆聽古典音樂

看了這些書,我重拾生活的樂趣

作者:金麥克

這是一本你此前從未見過的古典音樂入門佳作。青年鋼琴家、浙江音樂學院教師金麥克,摒棄學院派的傳統講解思路,顛覆古典音樂的“高冷”形象,以獨樹一幟的講解風格,擊破“入門難”“欣賞難”“共鳴難”三大難題,從樂理知識,到音樂流派,再到名家名作賞析,幽默開講,帶你在會心的笑聲中“破解”古典音樂聆聽密碼,輕鬆跨過古典音樂的欣賞門檻。

06

《閱讀蘇軾》

看了這些書,我重拾生活的樂趣

作者:朱剛

蘇軾在詩、詞、文、書、畫各方面的成就如何?蘇軾在政治上有哪些才能?為什麼說“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的轉折點?如何評價蘇軾的一生?為什麼人人都愛蘇東坡?除了蘇軾成就非凡以外,還因為他作品中的思索和關照,總能觸動人心,他的創作和人格,光輝璀璨,跨越時空,千百年後,依然令人敬仰。本書是復旦大學朱剛教授寫給大眾的蘇軾讀本,全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簡明版的蘇軾傳,敘寫了蘇軾特立獨行的人格,狂放不羈的個性,博大的心靈世界,以及無人企及的藝術成就;第二部分是“作品賞析”,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蘇軾的代表作;第三部分“名家視角”,選取了黃庭堅和王水照的文章,第四部分“蘇軾年譜”,能幫助讀者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蘇軾。

07

《美妙的數學(插圖珍藏版)》

看了這些書,我重拾生活的樂趣

作者:吳振奎

以數學例項揭示數學潛在的規律,同時探索用美學原理指導數學創造和發現的途徑。全書分成數,形,曲線,抽象,無窮等專題板塊,圖文並茂。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配以200餘幅插圖、豐富的小貼士和名人語錄,全面展現數學的豐富文化及其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引導學生欣賞數學的趣、秘、異、美,發現數學的古老、嚴謹、實用。

《美妙的數學》曾於2014年出版第一版,愛到讀者的歡迎,2022年推出的插圖珍藏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修訂和完善,增加了近幾年來數學研究出現的新課題和新進展,修改了一些計算(資料)成果(如e、π的計算),刪去一些過時或過於艱深的問題,也調整了一些圖片和“小貼士”內容。裝幀設計全面升級:硬殼精裝、內文80g雅緻紙、雅黑的封面背景,既提高了圖片的層次和質感,也體現了數學的歷史感和空間感。8頁彩色插圖既增加了圖書的附加值,也提升了讀者的閱讀體驗。

08

《鳥類的秘密生活》

看了這些書,我重拾生活的樂趣

作者:[美]羅傑·J。萊德勒

譯者:蔣一婷 / 馮仁人

萊德勒既有淵博的鳥類學知識和豐富的野外觀鳥經驗,也是講故事的高手。他在書中展現了2億年的漫長自然選擇所導致的鳥類演化軌跡,描述了鳥類為了生存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鬥(覓食、飛行、遷徙、繁衍、交流與競爭、應對天氣變化、抵禦天敵等),解析了鳥類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生理和行為上常見或罕見的變化,以及它們獨特的生存策略,同時也在環境史的視野中寫出了人類對自然界的重大影響給鳥類生存所帶來的新隱患。

我們每天都能看到鳥飛,聽到鳥叫,但鳥類的生活細節卻是絕大多數人不知道的秘密。真的,我們不知道,為了能活下來,一代代地活下來,鳥兒們花費了多麼巨大的努力。鳥生不易,本書是對鳥類努力演化以求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大揭秘和禮讚。

09

《大眾天文學》

看了這些書,我重拾生活的樂趣

作者:[法]弗拉馬裡翁

譯者:李珩 / 李元

世界天文科普名著,法國國家圖書鎮館之寶。作者弗拉馬裡翁以文學的筆觸,將浩渺宇宙的絢爛與神奇展示給廣大讀者。全書共分七篇,前六篇全方位描述和介紹了地球,月亮,太陽,行星世界,彗星、流星、隕星,恆星宇宙;第七篇簡單介紹了各種天文儀器,讓讀者瞭解天文工作者所使用的工具和他們如何依靠這些精密儀器獲得驚人發現。全書圖文並茂,引人入勝,配有大量的圖片資料;譯文流暢,通俗易懂,並保持了原有的文學風格。此外,譯者又根據近年來天文學的新發展作了增補和修訂,使全書內容翔實而新穎。

10

《中國古典小說課》

看了這些書,我重拾生活的樂趣

作者:周汝昌

周汝昌是中國當代研究古典小說的大家,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的講座妙趣橫生,十分精彩。本書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大量擴充、進一步發揮而成的,它以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為主要框架,在中國歷史文化的背景中理解小說的意義與價值,以富有特色的啟發式、漫談式語言,對中國古典小說做了詳細的解讀,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多有現代轉換。它從小說的文化、審美、社會等元素出發,進行綜合的多視角理解,認為“三才主義”,即天、地、人“三才”,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靈魂,同時也是中華文化內涵的核心思想。

本書透過“四大名著”讓讀者走進中國古典小說的多彩世界,對中國古典小說的源頭、發展、本質、特點等豐富內涵有廣泛瞭解。本書對中華文化多有致意,弘揚家國天下的拳拳之心。對於今天的讀者閱讀欣賞中國古典小說、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來說,本書是一部難得的作品,也是一本具有代表性的學術普及著作。一起重溫中國古典小說的魅力,讓中國古典智慧走進我們的日常。

11

《駝庵詩話》

看了這些書,我重拾生活的樂趣

作者:顧隨

葉嘉瑩先生20世紀40年代聽顧隨先生講中國古典詩詞,筆記的主體整理為這部“詩話”式的著作。本書以彩色插圖本的形式問世,也是最終定稿版本。它採用中國古代詩話的體例,不以系統嚴密的理論分析見長,而代之以言簡意賅的片段,對中國古典詩詞做直接性的感發,尋覓作為基因積澱在中國文化中的詩心,找回詩意棲居的靈魂。

全書分為總論和分論兩部分,每部分又分若干小節。總論中涉及內容與欣賞、作詩與為人等方面;分論從《詩經》《離騷》開始,著重解讀唐詩、宋詞等經典。一段段文字妙語連珠,感受獨具一格,發現中國古典詩詞之美,啟發現代人找到理想的人生。它被譽為自《人間詞話》以後,十分重要的一部詩話。

12

《觀我生:壁畫上的中國史》

看了這些書,我重拾生活的樂趣

作者:苗子兮

本書從東漢、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兩宋的千年壁畫史中遴選14部墓葬壁畫的傑出作品加以解讀,呈現一部別具一格、色彩斑斕的中國歷史。

皇親國戚、豪門貴婦、邊地小吏、異域來客,農夫牧人,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是這部歷史的主人公。從神祇仙境到莊園牧歌,從觥籌交錯的盛宴到鮮衣怒馬的出行,從春播秋收到南來北往,墓室主人的日常生活、生平功業、希冀情感被表現在畫壁上,時代的風尚、社會的變遷和歷史的風雲被折射在畫面上。每幅畫,是一扇小小的視窗,透過它,看到的不僅是個人的生命故事,還有大時代的起承轉合。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所讀解的14部壁畫作品中,近半數與華夏文明“邊境”的族群有關,由此為突破時空、民族的界限,研究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瞭解中華文明與域外文明的互融互鑑提供了影象史的依據。

本書資料翔實、推論嚴謹,想象豐富、情感充沛,顯示出作者紮實的史學功底和良好的文學素養;在目前的中國歷史讀物中,本書以圖敘史、見微知著的寫作手法頗具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