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古人穿鞋不分左右腳?

鞋子分左右腳,這是現今大家都知道的常識。但如果時光能回到古代,鞋子分左右腳,還是頗為另類的現象。分左右的鞋子,古代稱之為“運腳鞋”,古人是不穿的,在幾千年的時間裡,古人穿鞋始終不分左右。

左右不分的鞋子是不是很難穿?

非也!古代製鞋的材料大多非常柔軟,如草鞋、麻鞋,即使用動物皮也處理得很柔軟。而且,古人穿的鞋子做得相對寬鬆,尺碼比較大,不會有穿不上或是磨腳的現象。有意思的是,古代鞋子不講尺碼,只說鞋號,稱“腳第幾”。

原來古人穿鞋不分左右腳?

古人試鞋試左不試右

雖然鞋子不分左右,但古人買鞋還是講左右的。試鞋時,一般會先伸左腳,只要左腳能穿下,右腳就不用試了。這是因為,人的左腳一般比右腳稍長一些,這與手剛好相反。在古代,還有人也因左腳畸長而出名,如楚國的宰相孫叔敖,《荀子·非相篇》中便記其“長左”。

原來古人穿鞋不分左右腳?

因為鞋子不分左右,古代製鞋用的鞋楦只有一隻。其實,鞋子不分左右國外亦然,西方鞋子分左右距今也不到200年的時間,出現於1818年的美國。中國第一雙分左右的皮鞋,誕生於1876年,由上海浦東人沈炳根試製成功,可見穿鞋分左右的歷史很短。

古人的鞋子為何不分左右?

不分左右的鞋子又叫“正腳鞋”,也叫“直腳鞋”。古人的鞋子為何不分左右?可能與古代人忌諱穿顏色、款式不一的“鴛鴦鞋”有關。在古人眼裡,兩隻鞋必須一模一樣,兩隻不一樣的“鴛鴦鞋”則被視為不潔,只有賤民才穿,這與現代前衛一族有意穿之,以顯時尚,完全不同。

原來古人穿鞋不分左右腳?

穿鞋竟然穿出“黑白兩道”

與官匪都有勾結之人在民間俗稱為“黑白兩道”,其來歷便與“鴛鴦鞋”有關。古代鞋履等級區分嚴格,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連所穿鞋子的顏色都有嚴格規定。

對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影響極深的北魏孝文帝曾在“服制改革”中規定,鞋履的顏色“士卒百工無過綠、青、白;奴婢侍從無過紅、青,犯者問斬”。而對做買賣的生意人,西晉朝廷則規定,凡市儈必須一腳穿白鞋,一腳穿黑鞋,這種鞋就是“鴛鴦鞋”。

原來古人穿鞋不分左右腳?

這種一雙鞋分黑白兩隻的現象,古人稱之為“黑白兩道”。由於商人多侫,喜官商勾結,關係複雜,進而衍生出了現代含義的“黑白兩道”。

古代鞋頭為何都有高高的“鞋翹”?

在中國古代,除去那些勞動人民的草鞋,一般文人仕子穿的鞋子都是鞋頭上翹的,而這個上翹的部位在當時則被稱為“鞋翹”,這種鞋則叫做“翹頭鞋”,也叫“高頭鞋”。

原來古人穿鞋不分左右腳?

另外,翹頭鞋的名字也多種多樣,比如履頭絢、歧頭履、高頭履等等。除此之外,它們的款式也多種多樣,有鳳頭履、潘雲履、立華履……但是,男鞋和女鞋的“鞋翹”也有不同的形式,歷來有“男方女圓”之稱。

其實,鞋翹的設計早在史前時期就已經出現,一直延續到清朝才逐漸消失。中國最早發現的翹頭鞋,是在1979年青海省孫家寨出土的一座墓葬裡,在那裡出土的陶器距今已有5000餘年,陶器上刻有人物形象,那人穿的鞋子就是翹頭鞋。在那之後,在各個朝代的墓葬中出土的陶器,把翹頭鞋的發展歷程完整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原來古人穿鞋不分左右腳?

古人為何如此鍾愛翹頭鞋?

古人鍾愛翹頭鞋其中有四點原因。第一,古人的服飾多以裙、袍為主,在鞋頭處設定一個翹頭,有利於托起裙袍下部的垂邊,可以防止人們在行走時踩到垂邊而跌倒。

原來古人穿鞋不分左右腳?

第二,鞋頭在整個鞋的最前端,人們如果在行走時碰到異物,一定會率先先碰到鞋頭,將鞋頭做成翹狀,不但有警示的作用,還可以避免由於誤觸硬物導致腳趾受傷事件的發生。

原來古人穿鞋不分左右腳?

第三,對現在的人來說,鞋子是人的臉面,對古人來說,露在外面的只有鞋頭,而鞋頭正是古人的臉面,對於愛面子的中國人來說,鞋頭必須格外重視。

第四,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中國古代建築的飛簷大多數都被做成上翹狀,以示人們對上蒼的尊敬。而人們把鞋頭做成上翹狀,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

原來古人穿鞋不分左右腳?

鞋翹的秘密並不僅限於此,它還有防身、自衛的考慮。貴州苗族女性過去在做鞋翹時往往在鞋翹裡暗藏刀片,在遭遇侵犯之際,這刀片就是擊退色狼、保護貞潔的秘器。

所以說,一個簡單上翹的鞋頭,就體現出了老祖宗的智慧,不服都不行。

小夥伴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古代鞋子的知識,來評論區留言吧!

文章內容、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侵刪!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