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拍80塊錢證件照,被母親辱罵:多少父母還在把吃苦和窮養混為一談

女兒拍80塊錢證件照,被母親辱罵:多少父母還在把吃苦和窮養混為一談

01

分享一個女大學生的故事。

那年她18歲。

高考前夕,老師要求第二天上交一張證件照。

因為沒有提前準備,當天晚自習又要上到八點多,等到放學她去照相館。

那些拍一套只要十幾二十元的小店全都關門了。

後來,她和母親在一個大商場裡找到了一家影樓。

不過,這裡只拍藝術照,“化妝+準備衣服+後期精修,一套下來最少要80塊錢”。

因為急需,加之這個價位,她的家庭也能承受。

女孩挺心動。

可還沒等她開口,母親二話不說就把她拽出商場。

並且毫不顧忌女兒寫在臉上的哀求,喋喋不休,埋怨女孩怎麼找了一家這麼貴的。

女孩心裡委屈,忍不住解釋了幾句:

“咱們就在這裡照好不好,老師說明天必須交上去照片的,我也找不到其他地方啊。而且人家幫忙化妝,幫忙修圖,還會把底片給咱們……”

沒想到母親的辱罵變本加厲:

“你照個相片花80塊錢怎麼不去死呢?咱們傢什麼條件你不清楚嗎?”

商業街上,人來人往,女孩只覺有無數的目光在她的身上割來割去,甚至路人的竊竊私語,落在她的耳中都是嘲笑譏諷。

那一刻,一個18歲女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卑」。

女兒拍80塊錢證件照,被母親辱罵:多少父母還在把吃苦和窮養混為一談

而這樣的自卑,在她上大學後又發生過一次。

放假在家,她正刷著微博,看到星巴克新出了一款甜品。

不由嘀咕了一句:“我都還沒喝過星巴克呢。”

沒想到這句話恰巧被母親聽到。

然後女孩再次被母親“內涵”了:

“咱們傢什麼條件啊你還想喝星巴克?人家有錢人喝咖啡,咱們家窮喝什麼喝?”

女孩心頭瞬間一酸。

並非因為“喝不起“星巴克,而是因為母親的“陰陽怪氣”,讓她覺得“生活不過如此,沒有一點點值得期待。”

這兩件事後,女生得出了一個非常讓人窒息的結論:

“我爸媽給我的教育,給我的感覺就是壓抑且絕望。沒錯,就是絕望,他們讓我覺得一輩子也就這樣了,整個生活看不到一點希望和光。

現在大學,不想詩和遠方,只想要麼自己掙大錢,要麼嫁給有錢人。我知道我庸俗,愚昧,目光短淺。可我改不了。就是掉錢眼裡了,我不想再繼續這樣的生活了。”

女兒拍80塊錢證件照,被母親辱罵:多少父母還在把吃苦和窮養混為一談

02

看完這個女大學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感受。

耳朵的腦海裡浮現一段話:

如果你幼小的孩子在商店裡用渴望的眼神看著一件商品,回頭卻對你說:“我不喜歡,不用給我買。”

你此時絕不應該沾沾自喜地感到高興。恰恰相反,這世上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事情了。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父母對孩子哭窮,可能是一種變相的投毒。

去知乎上搜索相關話題,你會發現那是一個又一個「匿名使用者」,“一輩子也無法治癒的童年”。

他們敏感多疑,自卑懦弱,覺得自己家境不好,低別人一等。

他們做事畏頭畏腳,習慣性把錯誤攬到自己身上,受了委屈也只會忍氣吞聲。

他們不敢逛街、不敢社交、不敢結婚生子……甚至沒有勇氣活著。

女兒拍80塊錢證件照,被母親辱罵:多少父母還在把吃苦和窮養混為一談

其中有一個匿名的高贊回答,讓人看了不甚唏噓。

女孩是獨生子女,出生在一個工薪家庭,談不上富裕,可也沒窮到揭不開鍋的地步。

上幼兒園的時候,班裡的女生都有洋娃娃,她也想要,母親一直拒絕。

一次,她忍不住摸了摸小朋友的洋娃娃。小朋友問:怎麼不讓你媽媽買呀?

那一刻,她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做「自卑」。

上小學的時候,家裡吃炸雞翅,她愛吃,便多吃了兩個。

母親對她說:“你要是原來小時候就這樣吃,我家恐怕是根本養不起你。”

從那以後,即使再喜歡的食物,她也不敢多吃。

初中入學,別人都揹著精緻的書包,只有她的是粗糙的麻布料。

可自己的家庭條件明明允許她擁有正常水平的東西,她卻沒辦法得到。

現在她上大二了,打出租車的次數十根指頭數得過來,高考填志願寧願放棄喜歡的專業就因為看到學費比較高,從小愛的畫畫被父母灌輸說自己在家畫畫就行……

父母口口聲聲說為她好,“砸鍋賣鐵也要養你”是他們常掛在嘴邊的話,可在說完這一切後,總會附上一句自己口袋裡多窮多窮,調侃她是家裡最富有的人。

女孩自始至終都沒有要求過父母提供給多麼優越的條件,只希望他們能夠給予自己生存下去的安全感與信心,但是從來沒有。

於是,她自卑到了骨子裡,也虛榮到了骨子裡:

“我的視野、心胸變得狹窄,我現在是個表面佛系,實際比誰都虛榮心強的人,毫不誇張地說我的玻璃心脆弱得容不得他人半點觀望。”

“在別人眼中,我從小就是懂事的節儉的孩子,我幾乎不會主動要求什麼,因為我不知道如何界定合理or不合理要求,我只知道如果我主動說我要什麼我不要什麼,就會成為他們眼中的叛逆。”

弗洛伊德在“童年陰影”理論中說:

“童年不被滿足,哭窮的環境,會讓人自卑,長大後更難自立。”

父母一味地“窮養”,給孩子帶來不僅是物質上的短缺,還有伴隨一生的卑微。

這是哭窮的第一劑毒藥。

女兒拍80塊錢證件照,被母親辱罵:多少父母還在把吃苦和窮養混為一談

03

有人在微博上問:“被父母灌輸「賺錢辛苦,我們家不富裕」是一種什麼體驗?

一條留言很是扎心:

“不過是上個學覺得自己在向父母索命,吃頓海底撈覺得自己對不起祖宗十八代。非常看重錢,曾經也覺得自己應該追夢,現在過早的世俗吝嗇,真的很痛苦。”

《人民的名義》中也有非常震撼的一幕。

當被搜出兩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五千四百元贓款後,趙德漢說出了那句讓無數人心底發顫的話:

“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怕了。”

女兒拍80塊錢證件照,被母親辱罵:多少父母還在把吃苦和窮養混為一談

這就是哭窮的第二劑毒藥:鑽進了錢眼裡,因為“窮怕了”!

說一個網友的真實案例

@烏鴉

兩個朋友。

A想念經濟,想要馬上賺錢,想要“金錢”聯姻。

B希望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學調香、學玻璃。

A很不理解,覺得B太傻:“這些又不賺錢,為什麼要學?”

B也很疑惑,A的家庭條件不錯,父母都是不差錢的主,為何會有“一定要馬上賺大錢”的焦慮?

直到B從A的口中得知下面這一切:

A的父親總把“賠錢”“敗家”掛在嘴邊數落,會因為坐飛機托執行李時超重當眾斥責,會把“能賺錢”作為成功的唯一標準。

而B雖然家境一般,可即使在生活條件很困難的時候,父母也從沒粗暴地拒絕過孩子有關學習和生活的合理需求。

終於,B明白了:

一個人的安全感,來源不是錢,是愛。

一味哭窮的父母,可能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財富觀,輕則惟利是圖,重則不擇手段。

女兒拍80塊錢證件照,被母親辱罵:多少父母還在把吃苦和窮養混為一談

04

看到這裡,有讀者會有疑問:

不是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嗎?

“苦難教育”,不對嗎?

當然,我們不鼓勵寵溺孩子,更不主張打腫臉充胖子式“富養”。

不過,我們也一定要明白:

吃苦和受窮,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

吃苦是一種優秀的生活能力,它包括持之以恆、不畏艱險、敢於拼搏等等美好品質。

其間可能需要我們放棄一些無意義的娛樂、消費、社交……而並非刻意地去忍受布衣粗食,甚至羞辱打壓。

吃苦和有錢沒錢沒有必然的聯絡。

有些人寧可受窮,也不願吃苦。

有些人比你有錢,卻拼命奮鬥。

最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個“窮媽媽”的故事

@自媒體人秋慈

小兒子去參加完同學的生日會後,悶悶不樂地問媽媽:

“媽媽,我們家是不是很窮?同學家的電視比我們家大,房子也比我們家的漂亮。

今天生日,他媽媽送了一雙特別酷的運動鞋,是限量版的耐克要3000多塊錢,可我還在穿哥哥的鞋。”

媽媽聽了,回答道:

“孩子,無論窮富,家裡的錢都應該用在刀刃上。

媽媽不換大電視,是因為媽媽希望你不要迷上看電視,而是專心學習;

媽媽不換大房子,是因為我們一家四口住在這裡真的好溫馨,等你以後成家了,我們的家庭成員增加了,那時候就要換大房子了;

媽媽不給你買耐克的鞋,是因為鞋子的重點在於穿得合不合腳,舒不舒服,而不在於它是哪個品牌,我們何不把買那麼貴的鞋的錢存起來,以後作為上大學的學費呢。”

孩子聽後,臉色立馬明朗起來:

“原來我們家並不窮,只不過我們要把錢花在更值得花的地方。”

教育孩子,道在前,術在後。

與其煞費苦心地在孩子面前演一個“窮人”,不如身體力行地向他展示“勤勞致富”。

有一說一,真誠一點,對孩子百利無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