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人活得越具體,就越自由、越快樂

最近我發現一個規律:弱者的形象是抽象的,強者的形象是具體的。

我覺得這是因為,與強者相比,弱者處於一種被壓抑的地位,缺乏自由,也更加承擔不起試錯成本,因此只能努力地迎合外界設定的標準,把自己裝進一些標準的模型裡,因此他們的形象就一步步地抽象化。

強者往往活得很具體,而弱者活得很抽象,但是這不意味著弱者只能安於現狀。在宏觀社會層面,或許我們暫時無法打破這種讓我們變得抽象的規訓力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儘量活得更具體。

努力地活得更具體一點,就能讓自己過得更好一點。因為一個人形象的抽象程度和這個人在別人心中的重要程度,也是相互促進、互為因果的。

我發現人活得越具體,就越自由、越快樂

當一個人在別人心中的形象變得具體的時候,ta在別人心中的分量就提升了。

比如你家樓下便利店的店員,她在你心中的形象,本來和其他任何便利店的店員沒有區別。

後來你經常去買東西,你們偶爾會聊兩句,於是你知道了她的名字,她的家鄉,她的經歷,她最近的開心和煩惱。

假如有一天,這個店員和其他任何一個便利店的店員發生了爭執,在你心裡或許就會下意識地偏向認識的這個店員。

我發現人活得越具體,就越自由、越快樂

你會如此選擇,正是因為她在你心中的形象變了,不再是一個可以用“店員”兩個字簡單概括的抽象的人,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具體的人。

所以,這個規律可以帶給我們一點啟示:想要提升自己在別人心中的重要性,可以試著把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形象變得更“具體”。

比如,你想和自己的一位同學成為朋友,那麼你就可以適當地在對方面前進行更多的“自我披露”,多分享自己的愛好、想法,展現自己的性格、喜惡。

而不是一味地壓抑自己,討好別人,把自己裝進一個名為“好人”的套子裡,變成一個死氣沉沉的抽象的人。別人說起你時,只記得你是“一個同學”,記不起來你的任何個人特點。

我發現人活得越具體,就越自由、越快樂

又比如,如果你想獲得老師、領導的關注,除了提高自己的個人能力、展示自己的優勢之外,還可以適當展現一些個人特色,讓自己的形象更鮮活。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警惕自身的“自我抽象化”傾向。把自己變成抽象的人,不僅壓抑自己的個性,還會降低自己在別人心中的重要性,對自己來說沒有任何好處。“討好型人格”就是一種典型的自我抽象化。

迎合外界審美標準,寧願犧牲自己的健康和舒適,也要費盡心思把自己套進抽象的“美女”殼子裡,也是一種自我抽象化。

在工作中絲毫不敢展露自己的個性,只會埋頭工作,領導說什麼就是什麼,也是一種自我抽象化。

我發現人活得越具體,就越自由、越快樂

“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這種話我們每個人都聽過很多遍,但實施起來非常困難。我覺得人作為社會性動物,是不可能完全不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的,這種在乎是刻在DNA裡的。

所以我認為,與其不在乎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不如嘗試把自己的形象變得更具體,在社會對你的規訓之外,活得更舒展些,活出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

如果說人生一定要有一個目標的話,我覺得應該是努力把自己活得越來越具體,做一個更加豐富更加鮮活的人,而不是一味順從外界的要求壓抑自己。

活得越具體,我們就活得越自由,越快樂。

我發現人活得越具體,就越自由、越快樂

豆友評論

@momo

沒錯,人生在於多實踐多體驗,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愛好什麼,想要什麼,不要什麼,不要別人給自己貼標籤自己還捨不得撕掉

@

Xxxcy

突然想到之前還有一個說法,要愛具體的人,再加上今天的這個觀點,自己活也要活得具體,年末關鍵詞:具體

@觀海

說的真好~要做具體的人,要做具體的實事,達成目標也是一步一腳印從眼前的小事實事做起而不是一蹴而就

我發現人活得越具體,就越自由、越快樂

@

上帝已死

LZ好厲害!說的很對,活得具體才能真的感覺自己活著,而不是別人世界的角色,這跟個性其實不一樣,人都有個性,但活得具體更多是在社會中,世界不只你一個人,你還願意活成一個人而不是一個角色,這是有壓力和困難的,希望大家都能活得具體

@freya

很棒的觀點,和羅翔的觀點“不要愛宏大的概念,要愛具體的人”類似,人一輩子得確確實實地活著,硬把自己裝進某些”人設”形象中沒有意義。

@

呦呦大臉貓

有道理哇,來自一個討好型人格逐漸向成熟自信轉變的我~敢於表達自己了,主動出擊!

@宇宙之光小太陽

學到了,我之前就是把自己裝在一個框架裡,做個小透明,這會真的透明的,沒有更多人瞭解我,展現自己很重要,自己也能過得輕鬆鬆弛點

我發現人活得越具體,就越自由、越快樂

釋出於: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