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為環衛工著想,著的是溫暖底色

核酸檢測需求變小,大量核酸取樣亭街頭閒置,有的甚至已經荒廢。近日,北京日報報道了核酸亭該由誰在負責後續管理、撤場等問題後,引發讀者普遍關注。時隔一週,記者回訪發現,經過各街道與核酸檢測機構積極協調,街頭巷尾閒置的核酸亭正在減少。令人驚喜的是,一週以來,市民透過留言、來電等各種方式,提出了不少有關核酸亭就地改造再利用的建議。其中,把核酸亭改造成環衛工人臨時休息崗亭的建議最多,佔總建議數量的約四成。比如,市民張先生表示:“冬天外面那麼冷,要是設幾個崗亭,環衛工人掃幾條街就有個能歇腳、喝熱水的地方不是挺好?”

核酸亭見證了一段特殊歲月,近期陸續退場。閒置的核酸亭或設在社群居民樓下,或搭在交通樞紐附近,佔用了一定的公共空間。完成使命後,核酸亭確實該有個合適的去處,或發揮其他功用,以實現“物盡其用”。

核酸亭因時而生,也該因時而變。改造再利用有很多選擇,為何許多市民希望核酸亭化身環衛驛站?一來,“環衛橙”奔忙在大街小巷,不怕髒、不怕累,給城市帶來了持久的淨和美;他們的辛苦和付出,令市民發自內心地感動。多年來,市民以各種方式也為他們獻愛心、送溫暖。二來,環衛工作,夏天頂烈日,冬日冒嚴寒,每天清晨四五點鐘就上崗,有個防暑避寒的小站,的確是環衛工人的現實需求。尤其像當下寒冬臘月,能有個地兒暖暖手、歇歇腳,也能提升實實在在的幸福感。此外,從點位佈局和搭建面積來看,核酸亭也有條件成為愛心驛站,根據季節輪換放置些取暖或乘涼裝備,擺上防寒、補水或降溫物資,可以為城市的一個個“美容師”築起暖心的港灣。

當記者向一名女環衛工轉達市民的建議時,她表示感謝,“聽你這麼說我就覺得突然暖和起來了”。市民心照不宣地為環衛工人著想,與環衛工人日復一日地為城市“著色”一樣,都是北京的一道風景線。

當然,核酸亭能不能長期置於原位,能否變身環衛驛站,還要綜合考慮交通路政、周邊環境、城市發展等多重因素。不管核酸亭能否會改為環衛驛站,可以肯定的是,在市民樸實的心願背後,流動的是愛心,彰顯的是文明。這個建議其實也是提醒,要將關乎環衛工人切身利益的“關鍵小事”做細做實。他們為城市形象披星戴月、頂風冒雪,城市也理應為他們提供更多人性化的服務。

(北京晚報,作者安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