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讀 | 這就是我們的春節:“年”的期盼

轉自:學習強國

人們會感嘆,日子過得真快啊。這一年的數字剛剛寫順,新的一年又要來了。公曆的新年雖然頗為隆重,但在這時,它更像是給盛裝的中國年打前站的。

每一箇中國人,都是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的。這是中國人之間不必說出的默契,也是深藏在中華民族族群中的血緣密碼。

只憑這個共同的節日,這個民族的子孫們,哪怕散落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相同的基因和話題。

在被叫做春節之前,中國年,已經是一個三千多歲的老壽星了。這是一個在中國近代史上曾經屢次被禁而不成的節日。中國元旦原指的是農曆正月初一。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的是“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中國人,用如此簡潔的稱謂,來形容那個令人欣喜的開端。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後,民國政府曾多次試圖廢農曆改公曆。但這一舉動沒有完全成功。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49年。

那一年的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代表們,走進了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商議了即將成立的新中國若干大事後,他們還鄭重地給自己國家的節日,起了幾個重要的名字:

古意盎然的中國年,因為與二十四節氣的“立春”之日相近,叫做春節。

為了區分公曆和農曆兩個“年”,公曆1月1日被稱為“元旦”。

從此,新中國,一改舊政權不準民間過農曆年的固執,春節,成為中國人民的合法假日。

在中國,春節,完全是一個對幸福生活頂禮膜拜的日子。

中國人盼望著過年,是因為這個年,最大程度地充斥了中國人對理想生活的想象。

它最大程度地闔家團圓,親友相諧,社會友善;它儘可能地物質豐富,華衣美食;它既是對過去的總結,又是對未來的展望;它既心懷天地,感念祖先,又沐及子孫……

幾千年的歷史沉香,幾千年的時光精華。

中國年,就像參天的老樹,任光陰的年輪一圈一圈繞上,任歷史的厚度一層一層地沉積。

文化的內力之大,讓我們身在其中,而不覺其力;只有遠離它才能更深切地觸控和感知。

無數的歲月,已經將中國的文化和中國的節日,燉在了一起。節日,內含著文化;文化,膠著著節日。

正因為它的美好和理想,中國年,成為地球上的各個角落裡,都有人等待的節日。這是全世界最年長,也最為盛大的節日。中國的餃子,中國的鞭炮,中國的春聯,都在躍躍欲試地——等著它。

歡樂的中國年,就這樣,端著一碗餃子,敲著熱鬧的鑼鼓點兒,叩響了每個中國人的家門。

新華社微信公眾號

圖片:視覺中國

責編:

郭聖群

每日一讀 | 這就是我們的春節:“年”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