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到底需要多少出租車? 這筆賬不容忽視

前不久,上海傳統計程車行業因為一項“黑科技”上了熱搜。

原本普通的後視鏡,被改裝成智慧車載裝置。鏡面中間部分為智慧顯示屏,司機可以透過它接單,根據乘客的定位,自動顯示導航。

實際上,這項技術2018年就出現在上海街頭。當傳統計程車行業讓人感覺衰落的時候,“黑科技”的普及似乎又展現出另一番圖景:傳統企業試圖透過數字化轉型“自救”。傳統計程車行業的“困境求生”成效幾何?行業的希望和機會又在哪裡?

尋求生機

當網際網路重塑出行方式,傳統企業只有積極轉型,才能獲取生機

老俞今年58歲,上海本地人,開巡遊計程車13年,再過兩年就要退休了。

滴滴的出現,讓他在一段時間內享受到“紅利”。“最開始,一個月如果做得好,到手能有1萬多元。後來,滴滴重視發展快車,好的單子都派給他們了。”特別是從去年開始,由於滴滴對計程車實行抽成,老俞的收入又打了折扣。“每天要交60元到70元給平臺。扣除份子錢和油錢,目前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

“正規軍”“後繼無人”“再開幾年退休了”……這是與司機們聊天時,他們提到最多的。曾經的計程車,是當之無愧的上海城市名片,高收入、榮譽感,讓許多人趨之若鶩。隨著社會發展,這一勞動密集型產業,受勞動力緊缺、從業人員素質下降、經營管理成本上升等困擾,開始走下坡路。由網際網路催生出的打車軟體,更是添了一把火,讓行業矛盾更加顯性化。

根據上海市出租汽車行業協會資料,上海市巡遊計程車駕駛員數量由2013年的12。5萬人下降至2020年底的7萬人左右,同時,企業擱車擱牌比例逐年上升,全市巡遊計程車的營運車輛數從2014年的5萬輛減少到2020年底的3。4萬輛。

對於以承包費為唯一收入的傳統計程車企業來說,駕駛員走了,車子沒人開,利潤無從談起。“行業景氣的時候,每輛車每月承包費在1萬元以上,後來司機收入減少,費用也隨之降低,這幾年都沒調整過。”強生出租副總經理湯健說,與之相對,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持續上漲,企業入不敷出,陷於虧損。

強生、大眾等上海標杆企業已覺招架不住,一些小企業的境遇更糟糕。“正如汽車淘汰馬車,當網際網路重塑人們的出行方式,傳統企業只有順應變化,積極轉型,才能獲得生機。”業內人士開始認識到這一點。

2015年,大眾邁出數字化變革的第一步,成為全國第一家自主開發和運營網約平臺的出租汽車企業。

資料價值

技術手段越精準,能做的事情越多,行業才能開啟更多可能性

當手機接單成為常態,大眾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車載裝置接單。

想明白這一點,他們花了兩年時間。起初,技術團隊跟隨出行App的大潮,著手研發相關應用。不過,卻沒有理清轉型背後的邏輯。直到2017年,他們才真正認識到,要將業務驅動作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打造以後視鏡為載體的車輛終端裝置。

在他們看來,手機的定位只能說明司機的位置,而不是車輛的位置,假如司機不在車上,將影響基於車輛定位的排程以及使用者體驗;手機屬於通用裝置,容易下載軟體刷單或作弊,企業即使採取技術手段加以遏制,也是一場勝負難分的“貓鼠遊戲”。車載終端屬於工業級裝置,安全性與可靠度更高。它直接連通計價器,對於企業級或者政企版使用者來說,造假的可能性更低。

相比於軟體,車載終端也能拓展更多應用。記者看到,在後視鏡上安裝有兩個攝像頭,一個是對外的行車記錄儀,還有一個對內,對司機整個工作情況全程錄影。

“不管對司機還是乘客,都是一種保護。”大眾出行技術總監王元鑫表示,如果有乘客投訴司機言語不敬或行為不端,企業多半會選擇採信乘客。事實上,不講道理或者惡意訛詐的乘客也存在。車內的影片監控比語音記錄更加真實可信,還原行車過程,可以讓司機不受委屈,維護他們的尊嚴。針對司機的不規範行車行為,包括抽菸、疲勞駕駛等,智慧AI技術會及時預警,提升行車安全度。

目前,上海已有約1。3萬輛計程車安裝了智慧後視鏡終端,佔滬上計程車總量的四分之一。同時,上海另一老牌計程車企業強生出租於2019年引進外部技術,搭建智慧排程平臺,進行車載裝置研發,並在企業車輛上逐步推廣。

更多的營運資料正被收集。在大眾出行以及強生出租的智慧管理平臺上,所有接入車輛的執行狀態可實時顯示,包括空班車及重車數量、車輛運營差次以及單價等,系統可實現維修保養智慧管理、行駛軌跡全記錄、駕駛員行為監控等功能。

海量的資料,價值在哪裡?“轉型的關鍵,在於解決駕駛員流失這一核心痛點,也就是要留住他們。資料的採集,有助於企業對駕駛員運營情況評估分析並採取相應措施。比如後臺如果提醒,某位司機連續幾天沒上班,或是業務量持續下降,就要及時介入和干預,幫助解決問題。”在研發人員看來,基於一定的技術儲備,行業才能開啟更多可能性,匹配可能出現的全新經營模式。“技術手段越精準,能做的事情越多。”

抱團取暖

網際網路出行平臺慢慢重視傳統企業,更傾向於與他們合作

記者開啟大眾出行App,輸入地址下單。幾分鐘後,一輛計程車停在面前。令人驚訝的是,這輛車的頂燈上寫著“藍色聯盟”,車內裝有智慧後視鏡。“雖然不是同一家公司,但我們這兒不少車子都接入大眾出行平臺。”司機師傅說。

記者注意到,司機左右兩側仍各放置一部手機,專門用來接滴滴出行以及申程出行的訂單,後者是由上海市政府主導,聯合上汽集團共同打造的上海市計程車統一平臺。“滴滴上的單子最多,其次是大眾出行,申程出行最少。”

車載終端研發人員的理想是一屏即可滿足司機需求,這樣既安全又便捷。不過,儘管系統接入了高德、美團等聚合平臺,與最頭部打車軟體相比,仍有差距,司機還是免不了多平臺接單。

這並不意味著企業自建平臺是無用功。對他們來說,核心就是運力管控。假如全由司機個人接入打車軟體,那麼傳統計程車企業實際上就變成一個車行,無法掌握司機的運營效率和情況,存在的價值大大減弱。

目前的趨勢是,網際網路出行平臺慢慢重視傳統企業,更傾向於與他們合作。“以前,網際網路平臺幾乎包攬司機排程、管理等全鏈條全過程,認為司機直接接入平臺的扁平化管理更有效。後來,他們發現,上牌、保險、事故處理、安全教育等,並不是一個平臺就能全盤搞定的。”湯健說。

一方有資源,一方有流量。未來,兩者的關係是既有競爭又有合作。關鍵在於,企業自身的管理和數字化能力,是否足以讓網際網路企業平視,這決定著雙方在合作中掌握的話語權。

不具備數字化轉型能力的企業怎麼辦?有人提出,對於單個傳統企業來說,在行業獨角獸面前無異於螳臂當車。標杆企業如果注重發揮自身優勢,對內團結凝聚計程車司機的力量,對外和行業內相關合作夥伴(如造車企業、聚合類平臺)合縱連橫,既能推動整個行業的資訊化水平升級,也是抱團取暖,在出行市場共謀一席之地。

上海目前已在嘗試。數字化轉型走在前頭的企業,將技術以及管理系統輸出,透過購買裝置、股權合作等方式賦能其他企業,比如,大眾出行後視鏡系統覆蓋大眾全量出租車以及“藍色聯盟”“法蘭紅”等部分車輛,還外溢至紹興、蘇州等地。

調適供需

上海將推進巡遊車運價改革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細化運價結構

如果說數字化轉型是修煉內功,那麼做好這一點,是否就能重拾“城市名片”?

從外部環境看,網約車與巡遊車面對的政策鬆緊度並不相同,使競爭不處於同一起跑線。比如,上海透過分配額度進行巡遊車數量控制,網約車未受該指標限制;計程車採取政府定價,自1990年至2020年調整過幾次,但幅度都較小。網約車採用市場調節價,平臺擁有自主定價權。

“一個有規則,一個沒有規則,肯定是後者呈現壓倒性優勢。”業內人士近年來一直呼籲巡遊車政策鬆綁,形成公平的競爭環境。近日釋出的相關檔案讓他們看到,計程車行業的改革已不再遙遠。

正在公示的《上海市道路運輸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徵求意見稿表明,未來五年內,上海將推進巡遊車運價改革,適度放鬆巡遊車運價管制,推進巡遊車實行政府指導價,並建立運價動態調整機制,細化運價結構。“運價改革並不是單純漲價,我們希望建立運價聯動機制,在政府指導價的基礎上,企業或者行業協會圍繞這個基準上下浮動,根據油價變動、時間區段等,以市場的槓桿來調適供需平衡。”上海計程車協會改革創新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說。

算清楚上海到底需要多少出租車這筆賬,同樣不容忽視。截至2020年底,上海巡遊車和合規網約車共有8萬多輛。目前,市面上還存在著大量不合規網約車。“2020年,上海出租汽車全行業客運量占城市客運比例為18。9%。在國際特大城市,計程車在城市客運中的分擔率一般低於10%。出租汽車分擔率過高,意味著城市公共交通資源利用不足,尤其像上海這樣道路資源有限的城市,個性化出行佔比過高,會加劇交通擁堵和環境汙染等問題。”

記者注意到,《規劃》中提到制定網約車車輛總量規模控制政策,會同相關部門加強網約車價格監管,保持價格在合理區間等任務。此外,《上海市出租汽車管理條例》修訂工作正在進行中,網約車也將納入管理範疇。(記者 束涵)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