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聽過最現實的答案

這是我聽過最現實的答案

春節放假回家,每天都要接受來自家人“愛的嘮叨”,翻來覆去還是那句話:“趕緊換份工作,小城市關係多不發愁,遇到事情也有人幫忙,至少可以少奮鬥幾年。”

畢業多年,他們的想法從未改變過,總覺得一個人在大城市打拼,沒有人脈關係,無依無靠,要想闖出一個好結果,無疑是難上加難,而且職業發展到了30歲後,就會更加依賴人脈。

我們都知道人脈的重要性,人脈即資源,是指在關鍵時刻能為你提供幫助的資源。不管是小城市發展,還是在大城市奮鬥,都需要人脈的助力。

但從底層認知上,兩者發展人脈的方式是有區別的。在大城市工作,我們該如何發展自己的人脈關係呢?

這是我聽過最現實的答案

表妹小原是二本生,電子資訊專業,畢業後一直沒有找到對口的工作,就留在家裡聽從父母的安排。後來靠各種找人託關係,兜兜轉轉終於入職一家本地企業做文員。

入職後她工作很努力,文筆也算紮實,再加上家裡的關係,這還不到兩年時間,就被提拔為辦公室副主任,一時間成為親戚間豔羨的佳談,總覺得小城市的人脈資源特別好用。

實際上,大城市和小城市的人脈概念不盡相同。小城市的人脈像“連連看“遊戲,有著相同的背景和生活方式,講究的是親戚關係、鄰里關係、朋友關係等。

而大城市的人脈是“拼拼圖”,要的不是趨同,而是互補,這樣才能發揮更大的合力作用。

舉個例子,工作中需要做一張宣傳海報,領導要得很急,但自己不會PS作圖,也不會用“稿定設計”,該怎麼解決?

那就需要快速從“人際簿”中找人,找到對這方面擅長的人來幫忙,或同事、或朋友、或盟友,這就需要平時要注意人脈關係網的搭建。

在大城市工作,我們是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讓工作成果得到認可。從結果導向上來說,人脈的本質實際上是價值互補,拿價值補需求,才能共同成事。

這是我聽過最現實的答案

在大城市積累人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個相互瞭解的過程,是以互識、互惠、互信作為基礎的。

一是互識。

“互識”是要開啟自己的人脈場,如果你每天只是朝九晚五、宿舍公司兩點一線,是很難去拓展人脈。但這並不是說讓你去請客吃飯混人脈,而是要找準自己的“人脈場”,有的放矢。

比如我是從事HR工作的,基本上每年都會參加古典老師主導的“做自己節”。因為來參加活動的物件都是企業管理者和HR,可以結識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建立屬於自己的行業、專業領域的人脈。

也可以主動去參加外部培訓課程、學習沙龍、主題活動,外延自己的人脈。當然你需要提前準備好自我介紹,突顯個人標籤,以及你所能帶來的價值,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還要關注對方的自我介紹,找準自己的“價值互補”物件,拿到聯絡方式,針對共同話題多聊幾句,建立真正的“互識”。

二是互惠。

認識嫋嫋源於讀書社群,她是一個程式設計師,每天和程式碼打交道。一度出現過職業發展的迷茫和困惑,得知我擅長做職業規劃,便來連結諮詢。

針對她的情況,我提供了診斷建議和指導意見,她很是認同並表示感謝,說後面有需要隨時call她。說來也巧,後來我在做員工滿意度調查工作時,還真找她做了一套相當智慧的調查問卷,對彼此也有了更深的認知,這便是互幫互助、互惠互利。

用心理學上的“富蘭克林效應”來解釋,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辦法,不是單一地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簡單地說,人脈有時是麻煩和幫助出來的。

三是互信。

所謂的“互信”,是指人脈關係中會有一小部分的人,你們透過互識、互惠的過程,發現雙方的格局、認知、思維模式都比較同頻,未來可以發展成合作伙伴關係。

你們願意為彼此冒險,也願意把“後背交給對方”,這是人脈關係中最稀缺的一類。你們可以合作做專案、開發產品等,發揮真正的互補,實現1+1>2的效果。

這是我聽過最現實的答案

我們知道了建立人脈關係的過程,那該如何快速精準定位關鍵人脈呢?與其求一個人,不如找一類人,可以運用搜索引擎定位關鍵人脈。

一是找“內行”型人物。

簡而言之,這類人得是個行家,總是能最先接觸到內部資訊。可以是行業資訊,可以是專業知識,也可以是某項技能特別厲害。

他們有著前瞻的眼光、獨到的見解,能一針見血地看到問題的核心,能敏銳地捕捉到關鍵資訊,並精確地利用“資訊差”提供價值增量。

二是“聯絡員”型人物。

社交網路中有個“六度空間理論”,是指我們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的間隔不會超過六個人。通俗地說,最多透過六個中間人,你就能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聯絡員”型人物,懂得運用此理論建立“人際社交圈”。他們個人能力不一定很強,但善於與人打交道,喜歡與外界溝通交流,能將素不相識的人聯絡在一起,這點是極其難能可貴的。

三是“推銷員”型人物。

近兩年,在網路上特別流行個人私域運營,個人IP做得很優秀的人,大多數都具有“推銷員”潛質。

他們的人脈關係圈不一定很大,但卻有著很強的共情力和感染力,能夠精準地定位目標客戶,尤其懂得如何說服別人,透過三言兩語就能打消別人的顧慮,這就是典型的“推銷員”型人物。

儘管關鍵人脈很重要,但也不要忽略其他朋友。我們需要做好時間管理和精力分配,可以將大塊的時間放在有價值的人身上,但也要關注到相熟的人的感受。

在大城市積累人脈並不困難,關鍵是要找對辦法。我們可以把“人”視為搜尋引擎,把過往積累的人脈當成“資料庫”,以問題為導向進行資源整合,助力職業向上發展。

新的一年,願你人脈多多,錢脈多多,工作上“兔”飛猛進。

留言說說,你如何看待人脈?

釋出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