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聚焦精準發力 奮力走在發展前列——南昌經開區深入貫徹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全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使命呼喚擔當,奮鬥創造未來。自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勝利閉幕以來,南昌經開區上下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黨代會精神上來,圍繞“做大經濟總量、做強產業發展、做精城市建管、做優營商環境、做實民生事業”,把力量凝聚到市黨代會確定的各專案標任務上來,持續強化責任擔當,始終保持“歸零”心態、“衝刺”姿態、“實幹”狀態,奮力推動市黨代會精神在南昌經開區落地落實。

聚焦“產業強區” 構建發展新格局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命脈,產業強則經濟強。

市黨代會報告提出了“聚焦產業發展,不斷增強綜合實力”,南昌經開區將堅持專案為王,牽住專案建設“牛鼻子”,突出招商引資“生命線”,透過明確“抓什麼”“怎麼抓”,即大抓產業叢集,強抓招商、專案推進、企業服務機制保障,著力引進一批具有帶動性、引領性、爆發性的工業、服務業專案,實現二三產聯動、並舉發展。做大做強中國(南昌)數字經濟港,依託四大運營商和贛鄱資料湖,大力引進5G、大資料、區塊鏈、北斗等領域高階機構、高階人才和帶動力強的高階專案;緊盯電子資訊產業零器件,特別是半導體、汽車電子等重點領域;堅持“龍頭企業—產業鏈—產業叢集—產業基地”發展思路,堅持大抓智慧移動終端產業、半導體產業、汽車電子產業、LED光電產業發展,力爭再引進一批具有核心技術和重大引領作用的投資過100億的專案,形成在全省有重大影響、有品牌效應的產業叢集。

聚焦“創新驅動” 增強科研基礎能力

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培育壯大新動能的“主引擎”。

一方面,南昌經開區將依託區內20餘所高校和25萬在校學生的優勢,充分挖掘高校人才和技術資源,建設一個集科技研發、孵化育成、共享實驗室、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檢驗檢測、科技金融服務為一體的開放式高校科技創新中心,促進科研、產業、資本、人才的系統聯動,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人才鏈“四鏈合一”,最終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高地和科技創新中心。

另一方面,積極支援全區各類企業、科研院所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大力推動企業工程研發中心建設,推動3-5個企業工程研發中心建成,推動全區科技創新能力快速提升;加快培育創新主體,完善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大力培育獨角獸、瞪羚企業。同時,構建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市場服務為橋樑、科研機構參與的“政產學研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

聚焦“品質提升” 構建城市建管新標杆

城市功能的完善與均衡是城市先進性的一個重要標誌。只有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對各項發展要素的聚集能力,才能增強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

市黨代會報告提出“聚焦城市建管,不斷提升功能品質”,為此,南昌經開區將立足精細化管理,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重點推進道路提升改造、汙水管網及配套設施建設工程、老舊小區改造、城市綠道、小遊園、郵票綠地等建設;重點抓好菜地、攪拌站、教練車三大整治工程。紮實推進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系統規劃白水湖、黃家湖、下莊湖、儒樂湖、楊家湖、孔目湖“六湖”整治工程,推進黃家湖水環境治理、白水湖湖體治理等生態專案,打造“水清、岸綠、原生態”的示範湖區。

聚焦“內外開放” 打造國際型開發區

南昌經開區將以對內對外雙向開放為目標。對外,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境外合作;對內,主動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轉移,加強與發達地區合作。加強與機場、鐵路、港口等口岸平臺及綜保區、海關的合作,在多式聯運上做文章,從物理空間上實現無縫對接,從體制機制上實現協調互動,從產權運營上實現融合發展。著力搭建對外開放平臺,全力推進與以色列國家級先進技術產業園蓋夫亞姆產業園合作打造“中以國際創新園”,與韓國高科技企業共同打造“中韓高科技產業園”等國際合作產業園建設。(修傑淼 南昌日報記者 鄒佳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