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說稅事 記者吐心聲

轉自:中國稅網

本報記者 賀豔 通訊員 田俊傑

“‘便民辦稅春風行動’今年啟動得好早!”“新的稅惠政策出來後可要第一時間通知我啊!”“稅務部門會推出什麼新舉措?”春節假期剛過,重慶媒體記者紛紛聯絡當地稅務人員,詢問新一年有什麼新稅事。

稅收,尤其是稅惠,已經成為近年來媒體記者關注的重點和見諸媒體的熱詞。本報記者請打探新稅事的重慶媒體記者,講述了他們難忘的稅事。

1月30日,重慶市稅務局機關幹部來到街道商鋪,宣傳輔導小規模納稅人相關稅費優惠政策,送去兔年吉祥物。  郭睿 攝

稅費優惠政策為市場添活力

在重慶所有跑口財稅的記者們看來,2022年實施的稅費優惠政策,無論是規模還是幅度,都是歷年之最。“力度只增不減、規模遠超預期,影響範圍之廣,史無前例。”

作為跑財稅口多年的一線記者,重慶日報移動新聞客戶端“上游新聞”記者孫瓊英和稅務部門打交道多年,見證著稅費優惠政策年年加力、步步擴圍。“2022年減稅力度空前。就拿佔比最大的‘重頭戲’增值稅留抵退稅來說,3月初國家宣佈對製造業等關鍵行業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到5月將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擴圍到批發和零售業等7個行業;將先進製造業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政策範圍擴大至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對存量留抵稅額一次性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按月全額退還,可見國家減稅降費決心之堅定。”孫瓊英說。

《當代黨員》雜誌社記者唐餘方是稅務局的“常客”。這些年,她先後報道了國地稅徵管體制改革、營改增試點及成效、七部門打擊虛開騙稅專項行動等主題,見證著稅務工作的不斷髮展。

她認為,2022年實行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積極作用日益明顯。

“這些年來,退稅減稅降費政策從宏觀‘降稅負’到微觀‘降成本’,每一項具體舉措都釋放著惠民生的訊號,能直接減輕企業經濟負擔,促進經濟增長。”唐餘方說,2022年的系列稅費支援政策更加突出精準性和針對性,主要瞄準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製造業、科技型企業等國民經濟執行及產業鏈、供應鏈中的重點環節、薄弱環節,實施政策扶持。

唐餘方感慨,2022年她採訪報道了許多這樣的案例,減稅降費幫助一些企業渡過了生死緊要的關頭,一些企業堅定了研發創新的信心。

重慶電視臺記者楊汶霖2022年採訪最多的是創新型企業,他用鏡頭記錄下稅收助力重慶智翔金泰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創新發展的一幕幕。得益於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該公司退稅6100萬元。優惠數字之大、政策落地之快,都給楊汶霖留下了深刻印象。

納稅人獲得感持續增強

“六稅兩費”減免政策擴圍、中小微企業裝置器具稅前扣除力度加大、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專項附加扣除……2022年,稅費優惠政策密集落地,增強了市場主體的減稅獲得感。“每次採訪,我都能明顯感受到稅費優惠給人們帶來的踏實的喜悅感。”南川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劉曉娟說。

楊汶霖的搭檔,重慶電視臺記者唐暢用鏡頭記錄下了很多納稅人自然流露的喜悅。採訪小規模納稅人稅收減免政策時,經營農家樂的老闆算著減稅賬,計劃把這一紅利透過打折方式讓利給遊客,吸引更多人來消費;採訪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時,企業負責人盤算著把減免下來的稅款繼續投入研發,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採訪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時,剛添了二寶的寶爸說扣除更多,負擔更輕了……

好的政策關鍵在於落實,圍繞稅費優惠政策,稅務部門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從稅務總局到各省市稅務局到各區縣局,再到基層科所,從綜合部門到業務部門,再到一線視窗,各層級、各條線的稅務人擰成一股繩,宣傳輔導政策,更新升級資料平臺,最佳化電子稅務局功能模組,推動稅費優惠政策高效落地。

快速的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匆忙的腳步聲,熱烈的業務討論聲……在2022年4月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落實前夕,華龍網新聞中心記者趙紫東在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稅務局增值稅留抵退稅專項工作組的辦公室裡見到這樣的場景,他也用筆記錄下了稅務戰線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的一個個先進典型和一件件感人事蹟。他們中有以身作則、衝鋒在前的業務骨幹,有忠於職守、無私奉獻的一批青年黨員和志願服務工作者……都讓趙紫東非常動容。

“改革的硬仗一場接一場,稅務人一直保持奔跑的姿態。”人民網重慶記者莢天宇說。從“一廳辦”到“一窗辦”再到“跨部門聯辦”,從“同城通辦”到“川渝通辦”,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細數他採訪本上的重要節點,一篇篇報道呈現了稅收徵管改革推進的脈絡。“從納稅人口中、涉稅資料中,能感覺到辦稅更輕鬆,服務更精細,監管更精準,共治更有力。”莢天宇說。

“作為媒體人,我會持續關注稅務部門的各項便民利民工作舉措,用我手中的筆,聚焦納稅人繳費人的獲得感,宣傳稅收改革發展程序中的鮮活故事。”重慶市大渡口區融媒體中心記者王雯說。

新春說稅事 記者吐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