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胡鑫宇遺體不是句號,“真相大白”還在路上

摘要

有關部門要做好公共溝通與傳播工作,及時公佈最新調查進展。

1月28日,在失蹤106天后,江西中學生胡鑫宇的遺體終得尋獲。對於期盼著他能平安歸來的親朋好友和熱心網民而言,這樣的發展無疑令人倍感沉痛。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這起牽動人心的事件,離“真相大白”的結局更近了一步。

發現胡鑫宇遺體不是句號,“真相大白”還在路上

網民十分關注胡鑫宇事件(圖片來源:封面新聞)

106天很短,從歲末到年初,彷彿只是一轉眼的工夫;106天也很長,其間的每分每秒,都令關心胡鑫宇的人備受煎熬。在這106天裡,無數天南海北的普通人,因為一份樸素的善意,為一名素不相識的少年牽腸掛肚。與此同時,事發地的警方與社會力量,也一刻不停地尋找著胡鑫宇的去向。在直接線索相對不足的情況下,胡鑫宇的遺體能被找到,離不開每個參與搜尋者的努力。

據江西省、市、縣公安機關聯合工作專班通報,遺體被發現時處於縊吊狀態,衣著與胡鑫宇失蹤時一致,經DNA檢驗,確係胡鑫宇無疑。這些資訊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將事件的可能性指向了“死者自殺”的方向。對此,輿論反應不一,有人認為真相已經相對清晰,剩餘疑點不多,也有人圍繞遺體被發現的時間、地點等細節,提出了新的疑問。

這些觀點在網友口中,似乎各有各的道理,一時引得爭議紛紛,讓人無從判斷。越是在這種情況下,公眾越需要具有公信力和權威性的結論。有關部門的官方調查,也因此顯得尤為緊要。胡鑫宇失蹤和死亡的原因,不論是治安問題、教育問題、心理問題,還是單純的不幸,都需要有一個明確說法,使死者得以安息、使其家人能夠平靜、使社會大眾不再擔憂。如今,胡鑫宇遺體被發現,為事件點了一個“逗號”,只有查清疑案背後的全部真相,才能逐漸撫平人們心中的傷痛,給此事畫上“句號”。

需要指出的是,對普通人而言,不論是根據現場情況,推測胡鑫宇可能自殺而死,還是從其他線索出發,提出他殺的可能性,都只是一種個人猜測,而不能被視為嚴肅的調查假設。作為普通人,我們在關心此事時,並不掌握太多涉及死者隱私的細節,對於遺體尋獲現場情況的瞭解,也僅限於當地警方已經公佈的有限資訊。因此,網上流行的推論聽起來再合理、再通順,也無法代替警方的深入調查,更不能被先入為主地認定為“真相”。

與此相對應,有關部門也不妨將網友的討論視為公眾提出疑問的一種形式,在回答這些疑問的過程中澄清事實、消除誤解。面對這樣一起公眾關注的案件,相信警方一定能做到不忽略任何一種可能,不漏過任何一條線索,不放棄任何一個調查方向,確保得出最嚴謹、最可靠的調查結論,儘可能讓輿論提出的每個問題都有對應解答。

發現胡鑫宇遺體不是句號,“真相大白”還在路上

事發校園山後環境(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此外,有關部門也要做好公共溝通與傳播工作,及時公佈最新調查進展,有耐心、有章法地迴應輿論關切,把調查得出的結論說清楚、講明白。如此一來,人們自然會對事件真相逐漸形成共識,那些偏離現實的不合理推論,也自然不會再有生存的土壤。

公眾之所以如此關心胡鑫宇,既是人性中的善意使然,也是因為這樣一個正值花季的未成年人,戳中了很多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喚起了我們以社會共同體一員的身份關心他人、與他人守望相助的衝動。

今天,我們共同關心一個陌生的少年,這樣的場景將會讓我們相信:如果有一天自己遇到什麼事情,一樣會得到別人的關心。這也正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生動寫照。此時此刻,不論是胡鑫宇的家人、警方辦案人員,還是在網上關注此事的普通人,大家都懷著共同的期待:早日查清真相,讓所有的疑問與關切都能有始有終。

/中青評論

/

楊鑫宇

輯/黃帥

釋出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