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說我的標題不大合適沒反映我的主題不合適,我要不要改一下呢?

前面我說過如果孩子健康他就會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個健康不但是生理的健康更多的是心理的健康。

對於生理上的健康我們比較容易判斷,只要你沒有疼痛、沒有不適感我們就可以說你是健康的。對於心理上的健康比較複雜,我認為可以根據一個人對現實的妥協程度判斷一個人健康程度,怎麼會有這個感悟呢?話說有一天我寫了一篇文章,晚上老婆看到了,她覺得我的標題不大合適沒反映文章的主題,非要我改一下,我起那個題目確實是有一點與內容不符合但是我還有其他方面的考量,而且人都不喜歡別人給指出缺點,所以我就不願意改,她就非常堅持說:如果你不改以後我就不看了,我就說你愛看不看,然後我們兩個都非常生氣,誰都不願意妥協。到了第二天我們倆個又都恢復正常了能夠聽取對方的不同意見了。我們還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段子,一對小夫妻因為擠牙膏方式有分歧而離婚。

一個健康的人必是能與現實妥協的人。雖然“我不妥協”這句話聽起來很酷,但是不完美是世界的常態,你可以追求完美但是必須接受不完美。與現實妥協並不是無所事事而是承認自己能力的邊界,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改善自己的處境,否則就會讓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淵。

正好現在高考剛剛結束,我們每年都能聽到許多高考故事,比如有的孩子沒考上理想的學校,但是在家長看來上個一般學校也能接受,但是孩子卻不妥協非要復讀考好學校,結果復讀的成績並不理想給自己和家長平添了許多痛苦。

現在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有執念的人卻越來越多,許多人其實是用不可企及的目標來麻醉自己,好像自己追求的目標比別人高階自己就高人一等。但是,這樣顯然會使自己陷入一種更被動的境地,為了從這種被動中解脫出來又給自己提出一個更高的目標,從而迎來更大的失敗,這樣惡性迴圈下去要麼幡然悔悟要麼崩潰。

一個健康的人應該是能正確感知現實和自己的能力,從而能正確做出選擇的人,他會在需要妥協的時候妥協,而這種妥協並不會給他造成多大的困擾因為這是他的主動行為。而一個不知妥協的人要麼是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有不正確的認知,要麼是對自己的能力有不正確的認知,當被迫進行妥協的時候就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正確感知現實的唯一途徑就是把自己放在現實中而不是宅在家裡讓自己與世界隔離,但是現實又是如此的讓人沮喪許多人被擊倒了再也不想出去了,有什麼可行的辦法嗎?這是另一個主題我們以後再談。

謝謝大家,這裡是溪樹教育,我們的目標是分享知識讓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