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諾獎詛咒”,這絕對是今年最讓人期待的科幻作品

打破“諾獎詛咒”,這絕對是今年最讓人期待的科幻作品

文學界有一個公認的說法,叫做“諾獎詛咒”,是說作家一旦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就再也寫不出和相同質量的好作品了。

一百多年來的諾獎得主裡,幾乎沒有人能夠打破這個詛咒。

於是,諾獎後的第一本書,成為了許多大作家的噩夢。

一方面,諾獎的光環還未冷卻,全世界的讀者滿懷期待。另一方面,過大的期待值常常會壓垮一位忠於表達自我的寫作者。

但是,最近有一個作者似乎打破了這個詛咒——2017年的諾獎得主石黑一雄,出版了他得獎後的第一部作品

《克拉拉與太陽》

這本書在出版之前就備受讀者期待,出版後更是廣受好評,豆瓣評分8。4,我有朋友說:感覺最近全世界的大V都在讀這本書。

石黑一雄在書中丟擲了一個十分殘酷的問題:

假如孩子不幸去世,你願意讓AI延續他的生命,成為他繼續活下去嗎?

換做是你,你會怎樣選擇呢?

打破“諾獎詛咒”,這絕對是今年最讓人期待的科幻作品

“成為人類”

《克拉拉與太陽》講述了一個乍一看十分“狗血”的故事。

書中有一個關鍵情節,女孩喬西身患重病,隨時可能離世。

久治不愈,母親都已經在心裡放棄了她,然而作為陪伴她的太陽能AI,克拉拉,卻透過向太陽虔誠祈禱的方式,在一天早晨,讓陽光灑在喬西的身上。從那一天開始,喬西居然就奇蹟般地痊癒了。

書單君當時看到這裡直接傻掉了,恨不得直接打電話給石黑一雄(當然,我沒他電話),質問他:

喂!你小子是不是編不下去了硬寫的情節啊?

事實上,就連石黑一雄本人,在接受新京報書評週刊的採訪裡,也談到:

克拉拉的邏輯在我看來似乎很可笑……太陽真的有這樣的力量嗎?或許克拉拉是這樣相信的,但我自己不覺得太陽能拯救喬西,或者說能解決一切問題。

作者自己都認為這邏輯是可笑的,為什麼還要寫這麼一出呢?彆著急,且聽書單君展開講講這個故事。

那是一個AI高度發展的時代,人工智慧擁有與人幾乎無異的智慧,它們會獨立思考,有好奇心,有極高的觀察、推理和共情能力。

打破“諾獎詛咒”,這絕對是今年最讓人期待的科幻作品

克拉拉是一個專門為陪伴兒童設計的太陽能人工智慧,當她還作為一件商品擺在櫥窗裡時,就喜歡觀察外面的人。由於她的能量是太陽給予的,她幾乎像人類信仰神一樣地信仰著太陽。

有一次,她看到一個乞丐和一條狗躺在街邊不動,以為他們死了,但被陽光照耀過以後,他們又活動了起來。她認為那是太陽的慈悲,把他們救了回來。

幾天之後,喬西和媽媽買走了克拉拉。那是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喬西一直生著病,她媽媽一直在找醫生給她治病,卻一直無法根治。

但有了克拉拉的陪伴,喬西至少會過得開心一點。

一家人對克拉拉都還不錯,把她當作真正的人一樣尊重,然而,偶爾喬西不在的時候,媽媽會對克拉拉提出一個奇怪的要求——模仿喬西。

由於克拉拉強大的觀察和計算能力,她可以模仿出喬西的一舉一動。她如何走路,如何笑,對事物會做出怎樣的判斷,甚至什麼時候、會以怎樣的方式對媽媽撒嬌。

一開始,克拉拉以為,這只是一個遊戲,但隨著喬西病情的加重,媽媽對克拉拉說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事情:

每週末,媽媽都會帶喬西去市裡找一位畫師,給喬西畫畫。實際上,那並不是畫畫,而是在製作一個和喬西一模一樣的AI外殼。

打破“諾獎詛咒”,這絕對是今年最讓人期待的科幻作品

打破“諾獎詛咒”,這絕對是今年最讓人期待的科幻作品

媽媽雖然很愛喬西,但在心裡,已經認定,女兒病逝是遲早的事情。她無法承受那種喪女之痛,於是想出了一個主意:

希望克拉拉在喬西死去之後,穿上那個製作好的外殼,成為她在媽媽心中的延續,繼續活下去。

沒錯,不是模仿喬西,而是成為她。

由於被設計成“為買主無私奉獻”,克拉拉同意了這個計劃。但她依然不願意放棄希望。

喬西身邊所有人,都接受了她即將死去這個事實,只有克拉拉這個AI,還在用自己的方式,每天向太陽祈求,祈求太陽大發慈悲,救喬西一命。

於是,在那個晴朗的早晨,克拉拉當著全家人的面,拉開窗簾,讓太陽灑在喬西的身上。從那以後,喬西漸漸康復了。

隨著喬西一天天長大,用來陪伴兒童的克拉拉,漸漸派不上用場了。更多時候,她都獨自一人待在倉庫裡,觀察窗外太陽的走向。

喬西離開家去上大學以後,克拉拉也就徹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打破“諾獎詛咒”,這絕對是今年最讓人期待的科幻作品

壽命將盡的克拉拉,在AI報廢場,用最後的能量,仔細整理自己一生的記憶。

喬西最終活了下來,書單君心裡卻很不道德地產生了一絲遺憾。因為這樣就回避了一個問題,一個我閱讀過程中最感興趣的問題——

克拉拉到底能不能代替喬西?

你相信“心”嗎

在《克拉拉與太陽》書封上,寫著這麼一句話:

你相信有“人心”這回事嗎?我不僅僅是指那個器官,當然嘍,我說的是這個詞的文學意義。人心。你相信有這樣東西嗎?某種讓我們每個人稱為獨特個體的東西。

這是書中的原句,書單君讀到這裡的時候,最想問的一個問題是:

那麼,克拉拉有心嗎?

如果真的有“心”這回事,它只能存在於人身上嗎?

克拉拉如此具有主觀能動性。她會思考,會反思,會總結歸納,還能感受到他人的情緒。

這樣看,她是不是與真實的人無異了?事實又並非如此。

克拉拉是被設定成百分百為人類著想的。在這個故事裡,她自始至終都是絕對無私的。沒有疑惑,沒有反抗,也不會考慮自己。

打破“諾獎詛咒”,這絕對是今年最讓人期待的科幻作品

而且,她如此崇拜太陽,認為太陽真的能聽到她的呼喚,大發慈悲,拯救人類。

石黑一雄自己都說,“不認為太陽能拯救喬西”。喬西身邊的人顯然也是這麼想的。在“那天早上”之後,他們顯然也沒有將克拉拉當作救命恩人來對待。

一切都是克拉拉自己的想象。或許即使沒有那天早晨的太陽,喬西仍然會漸漸好轉,只有克拉拉一人,把這份奇蹟,歸功於自己所信仰的圖騰——太陽。

現實中的AI科學家,早已表明過態度:AI是一個黑匣子,我們只能看到它運算出的答案,永遠無法知道,它的內部是怎麼運算的。

因此,我們永遠也無法知曉,一個超智慧的AI,到底會不會擁有屬於自己的“心”。

但石黑一雄的發問並沒有止步於此。

如果說,克拉拉的高智慧性,讓我們產生了”她是否有心“的疑問,那麼,他設定出“用克拉拉代替喬西”這個情節,就把話題引向了一個更本質的問題:

人是否具有某種獨特的東西,使得我們無法被機器替代。

打破“諾獎詛咒”,這絕對是今年最讓人期待的科幻作品

看待這個問題,《克拉拉與太陽》裡有三種不同的視角。

為喬西製作外殼的畫師,是一個信奉科學的人。他堅信,每個人的內心裡,並沒有什麼獨一無二、不可轉移的東西。而所謂的人心,其實是一種古老的迷信。

這種思想在現實之中並不少見。

說出“我思故我在”的笛卡爾,提出了機械唯物主義,認為人就是機器。沒有靈魂,也沒有“心”。只要把人無限地拆分下去,就會發現,人完全是由物質所組成的,沒有什麼獨特的東西。

喬西的爸爸則認為,人心是一棟奇怪的房子,裡面房間套著房間套著房間……無論克拉拉多麼瞭解喬西,總會有一個她沒有進入過的房間。

心如此複雜,永遠沒辦法琢磨透——喬西的爸爸認為,這就是人的獨特性。

而作為AI克拉拉,給出了另一個視角:

人是獨特的。但獨特不在於人本身,而在於其他人對他的愛。

喬西的媽媽是愛她的,爸爸也是愛她的。哪怕那份愛裡參雜了一些自私,但依然是那份愛讓喬西無法替代。

因為說到底,“成為喬西”也只是媽媽的一場自我欺騙而已。

打破“諾獎詛咒”,這絕對是今年最讓人期待的科幻作品

我們該相信誰的觀點?

書裡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但是書單君認為,這是一個以克拉拉的視角出發的故事,那麼克拉拉得出的結論,大概就可以等同於作者的偏向——

是愛,或者說連線,使每一個具體的人變得無可替代。

無法被替代的玫瑰

讓我們來設想一個場景:

假如喬西真的不幸去世了,

按照媽媽的計劃,克拉拉穿上了喬西的外殼,成為了她,將會發生什麼事情。

那是一個十分荒誕,細思極恐的場面。

在女兒喬西的葬禮結束後,開啟家門,媽媽還來不及沉浸在悲痛之中,就要強迫自己忘掉女兒已經去世的事實。

假如有朋友前來拜訪,想要關心一下喬西的媽媽,悼念這個英年早逝的小女孩,她會驚恐地發現,“喬西”正坐在餐桌前,一邊和媽媽討論明天出去旅行的計劃,一邊假裝進食。

整個場面當然不會充滿歡笑,但也不至於侵染悲傷,而是平常得好似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平淡如昨。

那位前來悼念的朋友大概會震驚得說不出話來,卻不敢開口詢問。她會敏銳地注意到“喬西”空洞的雙眼,人工質感的髮絲,手腕處不自然地接合。卻只能像坐在餐桌上的媽媽一樣,假裝什麼都沒有看見。

往後的日子,媽媽將獨自面對這樣的“喬西”,直到克拉拉的壽命將盡,那時又該怎麼辦呢?再找一個替代品,還是延後爆發心中的喪女之痛?

這是一場多麼恐怖的生活。

打破“諾獎詛咒”,這絕對是今年最讓人期待的科幻作品

不論“喬西”扮演得多麼惟妙惟肖,媽媽在與“喬西”侃侃而談時,心中必然會不時閃現出一些,關於另一個喬西的記憶碎片。

設想到這裡,我猜,關於“喬西是否能被替代”這個問題,讀者的心裡應該有了答案。

而使喬西不可被替代的關鍵,恐怕就是那些幽靈一般閃現於媽媽腦海中的“記憶碎片”。

不只是母女關係,任何形式的情感連線,都會成為人無可替代的理由。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拍了一部電影,叫做《如父如子》。講述了一個抱錯孩子的故事。

六歲的慶多生活在一箇中產家庭,一家人關係和睦,生活平靜而幸福。但是,突然有一天,慶多出生的醫院打來電話,告訴他們“孩子抱錯了”。

爸爸良多心態崩潰了。他血緣上的孩子,被抱到了一個比較貧窮的五金店主家裡。兩家人的教育理念、家庭背景和環境,都大不相同。

良多是堅決想要把孩子換回來的。他覺得,血濃於水,血緣的關係,是無法打破的。於是,他們商量著,告訴慶多:你要做一個任務。去那個家裡生活,叫他們爸爸媽媽。

但是任務什麼時候結束?他不知道,他只告訴慶多:十年以後,你會理解我們的決定。

血脈上的連線斷裂了,但六年來日日相處的情感,豈是說斷就能斷的。

其間,兩邊的父母經歷了無數次糾結的時刻,最終,良多偶然發現相機裡,慶多偷拍的照片:爸爸工作時的背景、爸爸的睡姿、爸爸的腳。

看著兒子眼中的自己,良多泣不成聲,那時他才知道,

支撐著“爸爸媽媽”這些稱呼的,不是血緣,而是愛。

打破“諾獎詛咒”,這絕對是今年最讓人期待的科幻作品

打破“諾獎詛咒”,這絕對是今年最讓人期待的科幻作品

最終,良多還是沒有換走慶多。電影的最後,他跟在慶多身後,對他說:我還是你的爸爸。任務結束了,我們回家吧。

人尚且無法替代另一個人,更何況是AI呢。

就像《小王子》裡所講的一句話:

正是你花費在玫瑰上的時間,才使得你的玫瑰花珍貴無比 。

我想這時,或許可以回答《克拉拉與太陽》裡的那個問題:

你相信“人心”這回事嗎?那種讓我們每個人稱為獨特個體的東西。

我相信。

打破“諾獎詛咒”,這絕對是今年最讓人期待的科幻作品

作者 | 輕濁 編輯 | 燕妮

圖源 |《如父如子》、《上載新生》、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