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圈裡的仿生學

文|張泠

作為一個群體代稱,“躺平族”曾引發公眾討論。心理學研究認為,人類對於外部世界的認知可分為舒適、學習和恐慌三個區域,不同區域的人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狀態。與秉持“青春是用來奮鬥”的觀念、努力拼搏追求夢想的年輕人不同,“躺平族”青年在各種壓力面前選擇迴避或者逃避,他們更願意過與世無爭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在物質生活相對富裕的條件下,人們放慢腳步,以放鬆愉悅的心態,選擇相對舒適的工作方式安逸度日,本也無可厚非,但從“佛系”到“躺平”,這樣的處世姿態還是不免讓人擔心憂慮,畢竟無論從個人、家庭還是社會層面,進取的鬥志都是不可或缺的。

生活圈裡的仿生學

張琪、許平和陳晨是發小,在同一個宿舍院長大。三個人中,張琪學習最好,家庭條件也相對不錯。許平的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都生活在農村,而且身體都不太好,許爸爸和媽媽需要定期給家中老人寄錢。從記事起,許平就覺得家裡的日子總是過得緊緊巴巴。陳晨媽媽當年為了能有城市戶口,嫁給了比自己大9歲離過兩次婚的陳晨爸爸,她從小就被媽媽告知“你和別人家的孩子不一樣”,在媽媽的解釋中,似乎她應該比別人家的孩子要卑微些。

從上小學到現在,30年過去了,三個“小夥伴”的人生軌跡正在發生著不同的變化。

被溫水煮著的青蛙,還會跳出來嗎?

高考時,張琪憑藉優異的成績考進了985大學。大三時,原本準備考研的她,因為男朋友不想考研,她便也隨之放棄。大學畢業,她進了一家事業單位,男朋友當了公務員,一年後兩人結婚。得力於雙方家庭的支援,他們買了房子、有了車,生活上無憂無慮,工作上穩定安逸,溫溫吞吞的日子過得舒舒服服。張琪的老公是個溫厚的男人,沒有什麼雄心壯志,朝九晚五按時上下班,業餘時間看看電視,玩玩遊戲,自己沒有太高的生活目標,對妻子也沒有太多要求。似水流年,這樣的日子一晃就是十載。

畢業10年,大學同班同學再聚首,張琪和老公做了髮型,置辦了新衣,很有儀式感地前去參會。同學相見,“分外眼紅”,一番肆無忌憚、興奮地喊叫、擁抱,一番痛快淋漓、歡快地暢飲、神聊。當熱鬧和喧囂退去,回到家中的張琪卻陷入深深的失落之中。老公發現了妻子的悶悶不樂,問她是不是累了,還是身體不適。張琪沒作聲,沉默良久,她問老公:“這次聚會你有什麼感受?”“什麼感受?高興啊!”老公答道。“除了高興沒有別的?”張琪又問。“別的?”老公有些不解,“歲月不饒人?好幾個男生開始謝頂了。”“好吧!”張琪顯然不滿意老公的回答,但她也沒有和他繼續交流的興趣。

生活圈裡的仿生學

那一晚,張琪失眠了,她的腦中反覆出現著同學們聊天時的場景。他們學的是生物科學專業,本科畢業當年,接近60%的同學上了研究生,工作後又有7人考了研。聚會聊天時,同學們常常談到專業領域的科研情況和工作發展方向,就連當年班裡學習最不起眼的“小妹”,讀博之後說起專業研究也是滔滔不絕。而張琪卻發現很多時候自己插不上話,因為她無話可說,因為她早已不關注生物科學領域的那些事了。無法和同學們熱聊的還有她老公,只是他熱衷於頻頻舉杯,和同學們觥籌交錯中,不動聲色地流露著自己的滿足和幸福。

躺在床上“鐵板燒”的張琪,突然想到了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她覺得自己就如那隻在溫水裡舒舒服服眯著眼睛享受的青蛙,逐漸喪失了危機意識,而當危險真正來臨時,被溫暖酥軟了的筋骨,便再也緊張不起來,無力彈跳,只能坐以待斃。好在她及時發現了水溫的變化,也許這場同學聚會就是刺激她“跳出來”的最後一度水溫。

站在欲斷裂樹枝上的鳥兒,會掉下來嗎?

許平從一所普通大學畢業後,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家庭條件不允許她在家待業,於是她邊找工作邊四處打工。她做過家教,當過售貨員,還應聘家政公司,幹過上門服務的保潔員。後來她考了教師證,準備當一名小學老師,各種考試都很順利,但面試後卻沒有了下文。苦惱過後,她和幾個同學商量自主創業,上門洗車服務方興未艾之時,許平入了夥。然而,幹了不到一年,這個行當又走到了盡頭。四處亂飛的許平感覺不能再這樣折騰,她需要氣沉丹田,需要冷靜思考,需要重新學習,科學地選擇職業方向。

靜下心來的許平,給自己放假三個月,在這段時間,她四處考察、探訪,還上了兩個職業培訓班。看著辛苦勞累的女兒,許媽媽很是不忍,她對女兒說:“再不濟,咱家還有個小超市呢,實在不行你就回來打理它,別再東一頭西一頭了哈!”許媽媽說的超市是許平大學期間幫家裡開起來的,店面屬於小區的門頭房,面積不大,從工廠內退的許家老兩口完全可以管過來。“那個超市有你和我爸打理就足夠了,”許平不同意媽媽的說法,“供我讀了四年大學,我總該比你們更有本事些吧?要是隻為了開超市,我不去上大學也能幹的。”

生活圈裡的仿生學

三個月苦苦尋覓之後,許平盯上了一種新型創業孵化平臺,創業者可以在這裡瞭解到國內先進的創業專案,享受大資料系統賦能。這一發現讓許平熱血沸騰,她感覺自己終於找到了施展拳腳的地方。許平先是到總部旗下的商學院學習,後又在總部的指導下開設了門店。創業之路很辛苦,眾多事情都需要她親力親為,但從小吃慣了苦的許平欣然地“苦”著,直到生意越來越好,直到她開起了第二家店、第三家店。

蘇格拉底曾對一位找他指點迷津的年輕人說:“一隻站在樹上的鳥,從不擔心樹枝會斷裂,因為它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同樣,成功的人也從來不害怕挫折和失敗,在他們眼裡,挫折和失敗就像是斷裂的枯枝,但只要內心奮鬥的信念不倒,就像是鳥兒有一雙翅膀,定能一飛沖天。”

敏感緊張的小兔子,能有安定的生活嗎?

長大後的陳晨越來越內向,尤其是父親去世後,她與同院發小們的主動交往越來越少,高考後她去外地的一所高職院校讀了專科。

大一寒假,張琪和許平約陳晨一起出來玩,但她總是一副鬱鬱寡歡的樣子,眼睛裡還常常飄忽著不安。兩個好朋友問她原因,她說她很自卑,感覺自己事事不如人。許平說:“為什麼要自卑呢?如果覺著專科學歷不滿意,可以專升本啊?”“我是打算專升本,但那又怎麼樣?能改變我和別人不一樣的現實嗎?”陳晨苦笑著攤了一下手。“陳晨,你總說和別人不一樣,”張琪有點生氣,“我就不明白有什麼不一樣的?你健康、聰明,長得也不難看,自卑啥呢?”陳晨仍然微笑著,但眼睛裡面卻閃現著些許恐慌,她說:“出身啊,家庭啊,我是不是永遠也趕不上你們?包括將來的工作、生活,我們的差距是不是會越來越大?”

“陳晨,我現在不知道怎樣說服你,但我清楚你的心態不對,這些想法不對。我的家庭背景又比你好多少?可我不自卑,也不會因此焦慮,我要憑著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庭條件,也要憑著自己的努力打拼未來。”說這些話時,許平的眼神裡閃爍著堅定的光。

三年專科畢業,陳晨成為班裡兩個成功專升本的同學之一。本科畢業,她自謀職業,到一家動漫公司工作,因為專業本領過硬,更因為她努力、勤奮,幹活總比別人多,3年後她被升職,又過了兩年,她幹到了公司的中層。

按說這樣的工作業績,陳晨應該感到滿意,並因此增強自信,可實際不然,她反而更加焦慮,整日擔心不能勝任工作,幹不出好的成績被同事笑話,被上司嫌棄。這種恐慌不安,導致她神經衰弱,本來就不好的睡眠質量,現在更差,以至於影響到正常的工作。無奈,她去看了精神科,醫生告訴她患上了嚴重的焦慮症。

想從溫水裡跳出來的張琪,約兩個發小一起吃飯,許平愉快地答應,陳晨卻以工作忙為理由婉拒,張琪一聽急了,說:“你要是不來,這輩子都不理你了!”三個很久沒有在一起吃飯的好朋友終於聚齊。畢竟是發小,幾句寒暄之後,便有了暢所欲言的氣氛。

張琪說了自己的青蛙感受,陳晨卻說她生在福中不知福,並說自己像一隻敏感緊張的兔子,整日不得安寧以及被焦慮症折磨的痛苦。聽完兩位好友的訴說,許平長嘆一聲,說:“你倆啊,一個被舒適軟蹂躪,一個被恐慌硬折磨,實際上都是心病,想祛病啊,先改變認知吧!”

生活圈裡的仿生學

心理學研究認為,人類對於外部世界的認知可分為舒適、學習和恐慌三個區域,不同區域的人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狀態。處在舒適區的人,安逸、放鬆、穩定,有安全感,覺察不到任何壓力,不思進取,沒有危機感;處在學習區的人,願意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不斷嘗試新鮮事物,探索未知領域,努力爭取成功;處在恐慌區的人,常感到憂慮,恐懼,壓力大,以至於不堪重負,出現心理問題。

其實無論是舒適的青蛙、自信的小鳥,還是恐慌的兔子,都有自己的生活理想,而理想是否能實現,則要看各自的努力程度以及努力過程中面對不斷出現的問題心態正向調適能力的強弱。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生活圈裡的仿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