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療法》安徽分享會

轉載 | 安徽中醫藥大學國醫堂

作者:範賢耀

2019年6月11日,香港茶療研究中心衛明主任親臨安徽中醫藥大學國醫堂分享茶療的研究心得。

香港茶療學會的會長衛明

是【中國茶療法】概念的提出者,他也是前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持續及專業教育部主任和首席講師,已從醫幾十年,在浸會大學的近十年,衛明潛心茶療,推廣茶療文化,已帶出多名茶療方向的研究生。

2010年主編出版了《中國茶療學》,首次提出“中國茶療學”的系統概念

,在中醫學界和茶學界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昨天上午,中國茶療第一人、香港茶療研究中心衛明主任親臨

安徽中醫藥大學國醫堂合作化路門診部

,在四樓養生大講堂和來賓分享茶療的研究心得。

《中國茶療法》安徽分享會

茶出現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從來就不單純只作為飲料。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本草拾遺》稱:諸藥為各病之藥,惟茶為萬病之藥;其它如使人有力悅志、輕身換骨,消食下氣、祛魔利水、明目謐思等等,各代名醫方家關於飲茶祛疾的論述,也是屢見典籍,不勝列舉。

茶,不僅僅是飲料,更是藥方。

《中國茶療法》安徽分享會

早在唐朝,著名藥物學家陳藏器,因為用茶治好了唐玄宗兒子的病,被御賜為“茶療鼻祖“。也是陳藏器,提出了“諸藥為各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的說法。

衛明說,推廣茶療是一個艱難過程。茶自古為藥,但如今人們卻不瞭解茶療。

在這些年的推廣過程中,衛明覺得他的宣講和消費者的認知之間存在鴻溝,他決定先從理論上突破。2010年,他在香港編著出版了《中國茶療學》。

2017年,他決定在這個基礎上推出升級版的《中國茶療法》,用更直接的方式推動人們學習茶療。

講座結束,衛主任親自把脈,現場給一位

三叉神經痛患者

親自沏茶,這道茶不是普通市面上茶行賣的茶。

《中國茶療法》安徽分享會

三叉神經痛患者茶療體驗

“此茶非彼茶!“衛明老師說,大部分人日常喝的茶,並不是真正具有治療意義的茶。比如給這位先生治療頭疼的茶,他使用幾百年樹齡的普洱老樹,對產地、土壤和樹種有特別的要求,喝下去後,它所蘊含的物質和歸經效果,自然不可能與日常普通的茶相提並論。

此外,茶療茶的用水和沖泡方式也很講究,比如在治療鼻敏感的過程中,除了茶材本身的要求之外,還要注重泡法,尤其要用最能夠提升香氣的水來沖泡,以逼引出茶材獨特的通竅效果。

1小時後,飲茶治療三叉神經痛的先生說

“我來的時候手碰到頭髮都疼,現在手可以摸頭了,疼痛好多了”。

衛明老師說:“這種茶喝過以後四小時見效,如果疼痛以100分算的話,你感覺減輕了50%,就說明有效,你四小時後如實告訴我,有效就有效,沒效就沒效?”。

注:昨日下午四點多,患者微信回覆疼痛減輕了50%以上。

《中國茶療法》安徽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