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放開衛生院、村衛生室自主採藥權

特約撰稿人|虞國慶

別再讓低價藥成了“空頭支票”,基層醫生無藥可用。

自2009年國家在基層醫療機構推行基本藥物制度以來,初步解決了基層醫療機構,尤其是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購藥難的實際問題。

不過,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基層醫療機構碰到了一些難題,亟待解決。

01

低價藥成了“空頭支票”

筆者發現,基藥經過一些省級招標及有的地方的二次議標,出現了一種不太正常的現象:有些老百姓常用藥的價格跌破了原本的市場價,使得好多產品中標也成了死標,中標目錄上有,但是配送企業那裡沒有。

這樣一來,即使基層醫療機構點好了所需要的藥品,但是遲遲配送不到位。問其原因,配送的商業企業說:“沒貨,廠裡至今沒有發過來。”

再打電話給中標企業,回答也很明瞭:“原輔料漲價,生產出來賠錢。”

就這樣,中標的產品雖說價格很低,基層醫療機構也需要,但是種種原因無法配送到基層醫療機構,使得有些衛生院及村衛生室最終還是處於缺藥的境地,只能將這個結果再告訴前來看病的村民。

如今大部分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已沒有了對外自主採購藥品的許可權,因為有關政策規定,基層醫療機構必須100%使用基本藥物。

基藥的價格是降了下來,但作為生產企業來說,賠本的產品肯定是不生產的,因為誰都要創造效益養活職工。

筆者認為,

要使一個產品真正透過招投標,再落實到基層醫療機構,必定要使生產企業、配送企業、基層醫療機構和患者多方受益。否則“想象中”的低價難以兌現,最終將成為一張停留在目錄上的空頭支票。

02

放開採藥自主權

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是處在最基層的醫療機構,每天面對著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

他們不求高大上的臨床藥品,也不用層層帶費用的控銷產品,只求在本院的藥房裡能擺上基本藥物的大部分產品,能滿足治療老百姓常見病的普通藥品就可以了。

基藥固然是好,藥費基本能報銷,大部分的常見病也能治癒,但有時配不上,拿不到,醫院著急,病人著急,醫生等不起,病人更等不起。

如果衛生院或村衛生室有一定範圍的藥品自主採購權,那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因為當地的衛生院或村衛生室覆蓋的就是方圓多少公里,當地基層醫生對轄區人口,本地區常見病,患者大概需要哪一類藥品都十分了解。

目前,有些省份已經開展了對基層醫療機構自主購藥的試點工作,並且走出了可喜的一步。

試點中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可以在一個小範圍內,根據本地區多發病的實際情況,跳出原有的藥品目錄,藉助各級政府藥品招投標平臺,選擇一些適合本地區使用的藥品,進行自主採購。

這樣緩解了目錄產品不對路、唯低價藥採不上的供需矛盾,擴寬了基藥產品產銷結合的新思路,給國家新醫改的方向賦予了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