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菜是涼了放冰箱好,還是趁熱放好呢?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避免浪費,很多人選擇把剩菜放進冰箱儲存,之後再加熱食用。對於剩飯剩菜,人們還是會隱隱擔心它的安全問題,平時也聽到過一些它對身體健康有害的說法。那麼疑惑點就出現了,飯菜是涼了放冰箱好,還是趁熱放好呢?

真正科學的做法是:

吃不完的食物要趁熱放進冰箱,越快越安全。

飯菜是涼了放冰箱好,還是趁熱放好呢?

雖然剩菜還熱著的時候,會散發熱蒸汽,直接放到冰箱中首先會拉高冰箱的溫度,對於原本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而言,會加速食物的變質,而且會影響冰箱的製冷執行、縮短冰箱的壽命,還會增加耗電。

但是飯菜剛出鍋的溫度一般在90℃以上,降到60℃後就會有細菌開始生長,在30℃~40℃是最適宜細菌生長的溫度,而降到7℃及以下,大多數細菌的繁殖就會變緩。

對經常成為致病原因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等病菌來說,4℃~60℃之間的溫度是最適合它們快速增殖的溫度,要讓病菌增殖的速度變慢,讓食物中儘可能少存在病菌,當然要把不吃的食物儘快轉移到4℃的冰箱裡,越快越好。除了儘快之外,密封也很重要,最好最方便的辦法就是使用有蓋子的密封盒儲存。

也有一種說法,剩菜最好放涼了再放入冰箱,理由是這樣不會影響冰箱內部的溫度,而且省電。但是隻要考慮一下冰箱的內部體積,再考慮一下一碗菜的體積,就明白這種對溫度的影響實在是微乎其微。至於省電,和健康比起來,省的那一點電實在得不償失。

所以我們需要把不夠科學的習慣糾正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