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倆羊倌躲雨,竟然發現3000年前的“寶藏”,墓主人究竟是誰?

1967年,甘肅靈臺縣西北30裡,曾有個西屯鄉;“甘肅”就不用多做介紹,到處是半戈壁的土陵山丘,西屯鄉也一樣,這裡的老百姓除了種莊稼,每家都養著幾隻羊。

9月裡的一天,莫名其妙來了一陣急雨,不少放羊人被淋在了外面;“白草坡”的一處山洞裡也躲著兩個人,正是他們兩個,竟然發現了3000年前的“寶藏”。

曾有倆羊倌躲雨,竟然發現3000年前的“寶藏”,墓主人究竟是誰?

“白草坡”是一處山丘,往日不少人在這裡放羊,當地百姓再熟悉不過;當時雨來得急,兩個羊倌慌不擇路,躲進了一處半坍塌的土洞裡。

既然是“半坍塌”的土洞,再加大雨一直不停,危險肯定是存在的;洞裡的兩人坐臥不寧,一會兒站在洞口看天,一會兒又回到洞裡席地而坐。

其中一人脾氣急,站在洞口看了老半天,眼見大雨沒有停的意思,氣得他一邊咒罵著,一邊回身進洞,也沒看地面,一屁股就坐了下去。

曾有倆羊倌躲雨,竟然發現3000年前的“寶藏”,墓主人究竟是誰?

就聽“哎呦”一聲,這人捂著屁股蹦了起來;原來地面上凸出一塊,硌的那人連聲喊疼,再細看,凸出的是一塊有稜有角的器物邊緣。

另一人不好意思笑,只能假裝觀察那塊凸起的稜角,就聽他說“這裡咋會有銅器?”

1967年,正值“大生產”的時代,那時廢銅鐵可是好東西,這要送到回收站,說不定還能換把鐵鍬呢;兩人一見有“銅”,也不管手頭有什麼工具,抓起來就刨土。

本以為土裡就埋著一件“銅”,誰知他們越挖越多,銅器的樣式更是稀奇古怪,有的像臉盆、有的像鐵鍋,還有的像水壺。

曾有倆羊倌躲雨,竟然發現3000年前的“寶藏”,墓主人究竟是誰?

看樣子,這些銅器埋在地下很久了,不僅滿是綠鏽,有的器皿都已經碎成了幾塊;那個時代的老百姓,幾乎沒聽過“文物”這個名詞,倆羊倌心裡奇怪,但眼見“廢銅”能賣錢,也就沒往下多想。

直到雨停,這兩人也沒將銅器全部挖完,但也挖出了不少;這麼多“廢銅”,兩人搬不動,於是一人先行跑回村找人幫忙。

當時雨已經停了,村裡人一聽羊倌說“有廢銅”,紛紛扛著工具趕往山裡;訊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白草坡”上到處都人,甚至連當時的村公社都驚動了。

畢竟“白草坡”是座土山,又經一場大雨,這麼多人真要出點事就麻煩了;於是,村公社趕緊維持現場,並根據當時土山情況組織勞力挖掘。

曾有倆羊倌躲雨,竟然發現3000年前的“寶藏”,墓主人究竟是誰?

那個時代講究“一切為公”,西屯鄉有好事,肯定第一時間上報,這也驚動了考古部門;沒等考古隊趕到,山裡就有人挖到了奇怪的東西,樣子和“暖水瓶”差不多。

有人晃了晃“暖水瓶”,裡面居然還有液體,村裡人沒心眼,只要“廢銅”,不要“水”;這下可好,有人撬開“暖水瓶”,順手就把裡面的“黑水”倒掉了。

再等考古隊趕到,現場早被挖的一片狼藉,專家眼見如此,也是無可奈何。

曾有倆羊倌躲雨,竟然發現3000年前的“寶藏”,墓主人究竟是誰?

之後,考古隊接手發掘,經勘探,這裡可不是一般的“土洞”,而是一處西周早期的墓葬群,距今差不多有3000年的歷史。

這些跟老百姓講,西屯鄉人聽不懂,但要說是“國家的”,人們紛紛將挖出的銅器交了出來;加上後來發掘的,考古隊共發掘出土1800多件文物,不僅有青銅器,還有陶、玉等器皿。

後經鑑定,這次考古發掘收穫頗豐,僅一級文物就達27件;可惜了那件“暖水瓶”,專家證實為“青銅提樑滷”,被人倒掉的液體,很可能是3000年前的“美酒”。

不過也有驚喜,考古隊發現了一柄3000年前的“帶鞘”短劍,即使放到今天,這也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簡單來講,這柄“帶鞘”短劍,劍長21。2釐米,鞘長18。7釐米,鞘最寬處達10。5釐米。

曾有倆羊倌躲雨,竟然發現3000年前的“寶藏”,墓主人究竟是誰?

這柄短劍是青銅材質,連劍鞘也是青銅質地,或是年代太過久遠,應該原有木質劍柄的,但發現時已經腐朽消失,僅剩一節青銅短柄。

即便如此,仍舊難掩這柄短劍的精美、華麗。

先說“劍鞘”,竟然是一條鏤空蟠蛇構成,“蛇頭”三角,雙目凸起,兩側佇立著一對圓雕“犀牛”;這樣的造型,就是放在今天也足夠新穎別緻,放在3000年前,這樣的青銅工藝足以稱得上“巧奪天工”。

曾有倆羊倌躲雨,竟然發現3000年前的“寶藏”,墓主人究竟是誰?

3000年前,青銅器只有王公貴族能用,再加精緻造型,反映出墓主人地位尊崇;單從劍鞘造型看,頗有異域風格,難道是3000年前的蠻夷貴族?

這就怪了,3000年前的華夏大地上,除了中原外,其餘“蠻夷之地”甚至還沒有開化,怎麼可能出現青銅器呢?

這一發現,就連專家也被嚇了一跳,但再看“劍身”,專家這才平復心情;原來,劍身上飾有夔紋和斜三角紋,這些都是典型的中原特徵。

曾有倆羊倌躲雨,竟然發現3000年前的“寶藏”,墓主人究竟是誰?

既然“鏤空鞘青銅短劍”是中原之物,如此奇異的造型,這還是考古發現中少有的“唯一”;由此再次證明了墓主人的尊崇地位,“白草坡”上究竟葬著哪位西周貴族呢?

遺憾的是,這片區域毗鄰斷崖土澗,又經3000年的風雨侵蝕,這裡早已多次垮塌;雖然是一大片古墓群,但還是被歲月摧殘的千瘡百孔,想尋找墓主人的資訊,談何容易。

曾有倆羊倌躲雨,竟然發現3000年前的“寶藏”,墓主人究竟是誰?

好在出土青銅器上出現了銘文,其中有一處“潶伯作寶僔彝”字樣,這就容易解釋了;所謂“潶伯”,也可以讀作“黑”,理解為“黑水”。

“古黑水”是甘肅靈臺縣境內的達溪河,“黑伯”是周王分封在“潶”的爵位,說白了就是分封諸侯中的“潶國”。

曾有倆羊倌躲雨,竟然發現3000年前的“寶藏”,墓主人究竟是誰?

稍有不足,儘管專家知道這是“潶國”貴族墓葬,但畢竟已過3000年,這位“潶伯”究竟是西周哪位貴族,直到今天仍舊難以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