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甘肅魏晉壁畫墓的發現始於1944年。當時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發起的西北科學考察團歷史考古組在敦煌一帶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在佛爺廟灣墓群發現了1座單室磚室墓,具高大的照牆,其上繪有不少畫像,時代為魏晉時期。20世紀50至70年代又在酒泉、敦煌、嘉峪關、永昌縣東四溝村及民樂縣永固鄉的八卦營墓群均有發現。迄今為止發現的這一時期壁畫墓數量已達49座,分佈在河西走廊廣大的區域內,在甘肅省東部和中部不見。

01

出行圖

魏晉(220年~316年)

高約17cm、寬約35cm

1993年甘肅省酒泉市果園鄉西溝村7號墓出土。現存於酒泉市肅州區博物館。

墓向173°,位於前室西壁第四層,此層均為出行場景,由五幅圖組成,此為其中之一。在磚面上塗白堊之後再繪畫。繪一前一後兩個騎吏騎馬前行的場景。前面的騎吏著白衣褲,一手持長矛,一手持韁策馬疾行,其前方有墨書題名“兵胡大年”;後面的騎吏著灰色中衣,緊隨其後,前方有墨書題名“兵孫旌”。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出行圖

02

農耕圖

魏晉(220年~316年)

高約19cm、寬約39cm

1993年甘肅省酒泉市果園鄉高閘溝村魏晉墓出土。現存於酒泉市肅州區博物館。墓向東,畫面中一農夫在趕牛耙地。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農耕圖

03

朱雀圖

魏晉(220年~316年)

2007年甘肅省高臺縣羅城鄉河西村地埂坡墓地1號墓出土。原址儲存。

墓向71°,位於墓葬後室頂部南坡。此墓為雙室土洞墓,墓壁經修整平滑堅硬後進行繪畫。畫面中朱雀居於南坡,代表南方。朱雀振翼站立,昂首,細足,一足抬起,大尾後揚。以墨線繪出輪廓後,再以紅彩平塗,畫面鮮麗活潑。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朱雀圖

04

神獸圖

魏晉(220年~316年)

2007年甘肅省高臺縣羅城鄉河西村地埂坡墓地4號墓出土。原址儲存。

墓向西,位於墓葬前室西壁通向後室的甬道口上部。此墓為雙室土洞墓,墓壁經修整平滑堅硬後進行繪畫。以白堊為底,以土紅色線條起稿,再以墨線繪出輪廓後平塗色彩。繪三隻神獸。中間為受福,半立姿,頭頂有一角,前足捧物,肩有雙翼。右側神獸,頭頂有一角,蹄足,肩有雙翼,長尾。左側為麒麟,頭頂有一角,蹄足,短尾,肩有雙翼。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神獸圖

05

伏羲圖

魏晉(220年~316年)

高19。5cm、寬39cm

1994年甘肅省高臺縣駱駝城壁畫墓出土,現存於高臺縣博物館。

墓向北,位於墓葬前室。在磚面上塗一層白堊,再於其上繪畫。畫面中的伏羲人首蛇身,獸足,頭有三尖冠,著交領紅衣,右手持日輪,日輪內有飛烏,左手持矩,身邊繪雲氣。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伏羲圖

06

女媧圖

魏晉(220年~316年)

高19。5cm、寬39cm

1994年甘肅省高臺縣駱駝城壁畫墓出土,現存於高臺縣博物館。

墓向北,位於墓葬前室。在磚面上塗一層白堊,再於其上繪畫。畫面中的女媧人首蛇身,獸足,頭梳高髻,著交領紅衣,右手持月輪,月輪內有蟾蜍,左手持規,身邊繪雲氣。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女媧圖

07

東王公圖

魏晉(220年~316年)

高19。5cm、寬39cm

1994年甘肅省高臺縣駱駝城壁畫墓出土,現存於高臺縣博物館。

墓向北。位於墓葬前室。在磚面上塗一層白堊,再在其上繪畫。畫面中的東王公身著交領紅色袍服,席地拱手而坐,側面。頭有三尖冠,肩有雙翼。身後有一棵樹,前繪一朵雲氣。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東王公圖

08

西王母圖

魏晉(220年~316年)

高19。5cm、寬39cm

1994年甘肅省高臺縣駱駝城壁畫墓出土,現存於高臺縣博物館。

墓向北。此圖位於墓葬前室。在磚面上塗一層白堊,再在其上繪畫。畫面中的西王母頭梳高髻,身著交領紅色袍服,席地拱手而坐,面前繪一棵樹,身後繪一大朵雲氣。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西王母圖

09

鳳圖

魏晉(220年~316年)

高16cm、寬38cm

2000年甘肅省高臺縣駱駝城苦水口1號墓出土,現存於高臺縣博物館。

墓向東,位於墓葬中室的上部。在磚面上塗一層白堊,再於其上繪畫。一隻鳳立於中央,前面繪雲朵。此種鳳鳥影象呈龜背狀,具有河西地區的特點,也是識別鳳鳥與其他祥瑞鳥的區別性標誌。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鳳圖

10

出行圖

魏晉(220年~316年)

高250cm、寬300cm

1972年甘肅省嘉峪關市新城3號墓出土。原址儲存。

墓向351°,位於墓葬前室東壁上層。在墓壁塗白堊,然後於其上繪畫。此墓出行圖沒有完全採用一磚一畫的形式,而是部分運用通幅壁畫的形式,顯示了早期壁畫的特點。此圖人物眾多,規模宏大,是河西地區這一時期墓葬出行圖中最大的。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出行圖

11

屯營圖

魏晉(220年~316年)

高60cm、寬90cm

1972年甘肅省嘉峪關市新城3號墓出土。原址儲存。

墓向351°,位於前室南壁上層東側。在墓壁塗白堊,再於其上繪畫。畫面採用整壁的通幅壁畫形式。畫面中央為大帳,墓主人手持便面,端坐於帳內的大榻上,帳門外立二侍卒。大帳外是佈列森然的小帳。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屯營圖

12

宰豬圖

魏晉(220年~316年)

高17。5cm、寬36。5cm

1973年甘肅省嘉峪關市新城6號墓出土。原址儲存。

墓向341°,位於前室東壁。在磚面上塗白堊,再於其上繪畫。豬體型碩大,極為肥壯,置於長几待宰,几旁置盆,後有一持刀屠夫。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宰豬圖

13

耙地圖

魏晉(220年~316年)

高17。5cm、寬36。5cm

1973年甘肅省嘉峪關市新城6號墓出土。原址儲存。

墓向341°,位於前室西壁。在磚面上塗白堊,再於其上繪畫。畫面中一男子披髮,蹲於耙上,雙手牽著韁繩,駕一牛在耙地。周圍繪有三棵粗壯的樹。人物披髮,與漢族髮式不同,是居於河西地區的羌人形象。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耙地圖

14

男墓主宴飲圖

魏晉(220年~316年)

高150cm、寬220cm

1973年甘肅省嘉峪關市新城6號墓出土。原址儲存。

墓向341°,位於中室西壁,與女墓主宴飲圖相對。在磚面上塗白堊後繪畫。畫面中男墓主居中,正在接僕人遞過來的烤肉串,賓客手持便面或手持耳杯正在歡飲,下方有樂伎正在演奏。周圍是捧案進食的眾僕以及正在切肉的庖廚等內容。最上方繪出行圖,下方繪絲帛。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男墓主宴飲圖

15

絲帛箱奩圖

魏晉(220年~316年)

高125cm、寬130cm

1973年甘肅省嘉峪關市新城6號墓出土。原址儲存。

墓向341°,位於墓葬後室。在磚面上塗白堊後繪畫。分層繪畫,繪有箱、圓形絲帛和方形絲帛影象,圓圈形影象也是絲帛。這是河西地區魏晉墓室壁畫的繪法之一,象徵墓主人擁有可觀的財富。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絲帛箱奩圖

16

母子圖

魏晉(220年~316年)

高17。5cm、寬17。5cm

1973年甘肅省嘉峪關市新城7號墓出土。原址儲存。

墓向336°,位於前室東壁。畫面中一位母親抱著幼小的孩子。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母子圖

17

六博圖

魏晉(220年~316年)

高17。5cm、寬36。5cm

1973年甘肅省嘉峪關市新城7號墓出土。原址儲存。

墓向336°,位於中室東壁。畫面中二男子相對而坐,舉手投箸,中間放置博具。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六博圖

18

鎮墓獸

魏晉(220年~316年)

高17。5cm、寬36。5cm

1979年甘肅省嘉峪關市新城12號墓出土。現存於嘉峪關長城博物館。

墓向345°,位於前室北壁墓門處。在磚面上塗白堊,再於其上繪畫。畫面中獨角獸長尾上卷,眼睛圓睜,頭向下,背部有斑紋,立於墓門兩側,意在鎮墓辟邪。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鎮墓獸

19

雞群圖

魏晉(220年~316年)

高17。5cm、寬36。5cm

1979年甘肅省嘉峪關市新城12號墓出土。現存於嘉峪關長城博物館。

墓向345°,位於前室東壁。在磚面上塗白堊,再於其上繪畫。畫面上繪滿了13只雞,表現了墓主人的富足。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雞群圖

20

白虎圖

西晉(265年~316年)

高約16cm、寬31。5cm

1999年甘肅省敦煌市佛爺廟灣墓群出土。現存於敦煌市博物館。

在磚面上直接以墨線繪畫。白虎張口露齒,肩有雙翼,大尾上揚,作奔騰狀,背部有條紋。畫法精細。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白虎圖

21

萬鱣圖

西晉(265年~316年)

高約15cm、寬30cm

1999年甘肅省敦煌市佛爺廟灣墓群1號墓出土。現存於敦煌市博物館。

墓向280°,位於墓葬照牆。在磚面上用白堊塗出大形後,再於其上以墨線繪出輪廓等,物像輪廓外不施白堊。畫面中動物魚身鳥翼,下有一雙鳥足,應為飛魚。左上方題名為“萬鱣”,是動物祥瑞之一。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萬鱣圖

22

赤雀圖

西晉(265年~316年)

高約16cm、寬31。5cm

1997年甘肅省瓜州縣踏實墓群2號墓出土。現存於瓜州縣博物館。

位於墓葬照牆。在磚面上塗白

後繪畫。赤雀圓睛長喙,淡墨色繪出身體,細長足,尾下垂,作低首覓食狀。為祥瑞之一。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赤雀圖

23

白兔圖

西晉(265年~316年)

高約16cm、寬約31。5cm

1997年甘肅省瓜州縣踏實墓群2號墓出土。現存於瓜州縣博物館。

位於墓葬照牆。在磚面上塗白

後繪畫。白兔四肢蜷曲,雙耳直立。

魏晉風物:甘肅地區出土的魏晉時期墓葬壁畫

白兔圖

這一時期的壁畫墓與漢代壁畫墓相比,題材內容大幅增加,施畫區域也擴大到整座墓室,墓壁幾乎都施畫。無論二室或三室,在各室內均按一定的配置規則繪上影象。結合照牆壁畫、墓室壁畫的內容及其分佈位置,依影象本來的意義分類進行繪製。大體可以將壁畫題材分為天上世界、昇仙與仙境,祥瑞,墓主人的世俗生活及財富,鎮墓驅鬼厭勝四類,分別繪於相對固定的位置上。壁畫風格也呈現出多樣性。題材的豐富和繪畫風格的多樣,表明了這一地區在魏晉十六國時期經濟的發達。自魏晉以來,河西地區長期穩定,又有著較好的經濟條件,沒有受到中原戰亂的影響,漢文化在此地紮下了深厚的根,因此壁畫墓在此地長盛不衰,一直延續至十六國時期,壁畫墓仍然興盛。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壁畫形式即小幅磚畫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