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東征∶摧毀波斯、蹂躪印度兩次!因手下打煩了造反才回國

《古蘭經》第十八章中提到了一個名叫左勒蓋爾奈英(長著雙角的人)的神秘人物,據說真主安拉賜予他統治世界的權利,使他能夠到達世界的東西兩端。後世伊斯蘭學者認為,這個雙角男其實就是伊斯坎達爾,即亞歷山大大帝,而雙角則意味著亞歷山大對東西兩個世界的統治,即歐洲和波斯。

伊斯坎達爾古老的征服,被認為是公元7世紀和8世紀阿拉伯人征服大業的榜樣,他們創造的阿拉伯帝國,從大西洋一直延伸到印度。在在地中海與大西洋的加的斯,伊斯坎達爾建造了一座燈塔,指明瞭船隻難以航行的危險海域;在北方中亞大草原的邊緣,他建造了一道銅牆鐵壁(懂王的牆?),將野蠻種族阻擋在外。

亞歷山大東征∶摧毀波斯、蹂躪印度兩次!因手下打煩了造反才回國

亞歷山大征服的疆域著實驚人。從公元前334年—前330年,亞歷山大征服了小亞細亞半島、敘利亞、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西伊朗。波斯第一帝國國王大流士三世兩次被擊敗,一次是伊蘇斯戰役,另外一次是高加米亞戰役;公元前331年—330年的冬天,薛西斯位於波斯波利斯的宮殿被付之一炬,正式宣告了波斯帝國對世界統治的終結。

在攻佔了波斯的四個都城一巴比倫、蘇薩、波斯波利斯、埃克巴坦那之後,亞歷山大穿過伊朗北部,繼續向東推進,追擊逃亡的大流士三世。當大流士被他自己的侍臣暗殺之後,在如今的阿富汗和烏茲別克地區,弒君者貝蘇斯將亞歷山大拖入了一場漫長而艱苦的游擊戰。

亞歷山大東征∶摧毀波斯、蹂躪印度兩次!因手下打煩了造反才回國

與宮廷的深度隔離,在漫無邊際的中亞大草原上追逐幽靈般的波斯叛軍,這種孤獨壓抑的環境讓亞歷山大變得偏執與妄自尊大。暗地裡對國王圖謀不軌的陰謀分子,全被就地正法,而亞歷山大也開始命令子民們把他當作神來崇拜。

公元前327年春,亞歷山大轉向了南方,他率領車隊翻越興都庫什山,稀裡糊塗的打下了印度。200多年前,大流士一世曾宣稱印度是波斯帝國的一部分,但他的征服很可能並不長久,因為過了開伯爾山口,就再也找不到能證明波斯人來過的證據。這是亞歷山大第一次將他的征途,拓展到了波斯帝國邊界之外。

但是,入侵印度可能並不屬於對未知領域的探索。亞歷山大顯然搞錯了西、南兩個方向,他覺得自己一直在埃及附近轉悠,甚至認為印度河與尼羅河上游是通的,因為他在印度河裡發現了“只有尼羅河才有”的鱷魚和蓮花。所以到達旁遮普後,國王想當然的認為,只要順流而下,就可以來到地中海。結果,這個想法把直接他們帶到了阿拉伯海。

亞歷山大東征∶摧毀波斯、蹂躪印度兩次!因手下打煩了造反才回國

所以當這個天大的誤會被揭開時,馬其頓士兵們直接發動了兵變,斷然拒絕繼續向南行軍。於是將士們只好沿著印度河、橫跨傑德羅西亞沙漠,一路西歸。在的漫長返鄉旅程中,他們肆意地屠殺、劫掠沿途居民。公元前323年夏,在對阿拉伯半島發起海上攻擊之前,由於一陣狂吃暴飲,亞歷山大在巴比倫溘然離世。

世界之王的英年早逝,讓我們很難判斷他原來的征服計劃究竟有多大。一些學者認為,亞歷山大的野心是沒有止境的,就算把歐洲和亞洲都吞了,他也不會滿足的。但事實上,亞歷山大的遠東之徵似乎駁斥了這種說法。除了印度之外,亞歷山大並未試圖擴充套件波斯帝國原有的邊界。

即便是印度,也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裡被拋棄了。在東北方向,亞歷山大也沒有超越前輩居魯士的所到之處,即位於塔吉克的錫爾河。那裡有一個被稱為“絕域亞歷山大里亞”的城市地基,表明當時繼續向北擴張的計劃確實被放棄了。

亞歷山大東征∶摧毀波斯、蹂躪印度兩次!因手下打煩了造反才回國

實際上,在很多方面,亞歷山大帝國與之前的波斯帝國都非常相似。原有的波斯行省被保留,只是擔任總督的被換成了馬其頓人。波斯人認為他們的帝國已經涵蓋了整個可以居住的世界,南北過於炎熱或寒冷的地區都被排除在外。而亞歷山大也似乎接受了這種世界觀,他的帝國就像他的波斯前輩所定義的那樣,就是整個“有人居住的世界”,不多也不少。

馬其頓人從未認為自己是在走向未知領域,他們的征服,全都發生在遠古希臘英雄探索過的世界之內。公元前332年—前331年的冬天,亞歷山大就曾效仿他的兩位“祖宗”∶赫拉克勒斯與珀爾修斯,深入利比亞沙漠去向“宙斯阿蒙”尋求神諭。

當現存的希臘傳說無法為亞歷山大的征途提供先例時,馬其頓人就自己來發明“先例”。高山要塞奧爾諾斯,位於今天巴基斯坦的部落地區,被當地人認為堅不可摧,連神都無法攻克。而在亞歷山大將其一舉攻佔後,很快就有了這樣一個傳奇∶說赫拉克勒斯也曾試圖攻克這座要塞,卻未能成功。

亞歷山大東征∶摧毀波斯、蹂躪印度兩次!因手下打煩了造反才回國

在開伯爾山口北部,人們發現了常春藤,這種植物被認為與狄俄尼索斯有關,這讓亞歷山大堅信,自己正在追隨狄俄尼索斯的腳步。由於以前從來沒有將狄俄尼索斯與印度聯絡起來的神話,這些馬其頓人不得不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將一段全新的故事插入酒神的生平之中∶在遙遠的過去,狄俄尼索斯曾征服這片次大陸,為野蠻的印度人帶來文明與法治。

根據這種說法,亞歷山大只不過是恢復了希臘(馬其頓)人對印度的統治,而這個社會最初的形成,要歸功於狄俄尼索斯的征服。公元前325年,馬其頓人終於成功橫跨傑德羅西亞沙漠。為了慶祝對印度的再次征服,他們舉行了長達一週的濫飲,以表達對酒神的敬意。亞歷山大本人,則親自在宴會上扮演狄俄尼索斯。

亞歷山大對印度的征服,是古代將領所能進行的最大膽、最遙遠的遠征,印度也被牢牢植入了希臘人和馬其頓人所熟悉的神話體系之中。

亞歷山大東征∶摧毀波斯、蹂躪印度兩次!因手下打煩了造反才回國

亞歷山大的繼承人,是與他同父異母、又有些腦殘的弟弟阿里達烏斯,還有他未出世的孩子,即後來的亞歷山大四世。兩人都沒有能力統治亞歷山大帝國,所以從一開始就需要攝政輔佐。然而不幸的是,由於先君向來喜歡大權獨攬,一時很難找到能夠勝任該職位的人選。

因此,在亞歷山大過身後的十年裡,那些自封的“攝政”之間衝突不斷,誰也沒有足夠的權威讓這個龐大的帝國保持統一。公元前317年,阿里達烏斯被亞歷山大強勢的母親奧林匹婭斯暗殺,她本人似在乎覬覦馬其頓的王位;公元前310年,年少的亞歷山大四世被悄無聲息地除掉了。

至此,權力落到了那些接管舊波斯行省的馬其頓總督手中∶這些人多是亞歷山大隊伍裡的老兵,他們掌握了波斯前任所積累的財政與軍事資源。其中最活躍的,是和腓力二世同輩的獨眼安提柯,他是小亞細亞中部弗裡吉亞的總督。於公元前306年自立為王時,安提柯已經佔有了小亞細亞和敘利亞的大片區域。其周圍環繞著四支強大的勢力∶分別是埃及的托勒密、遠東及巴比倫的塞琉古、色雷斯的利馬科斯和馬其頓卡。

亞歷山大東征∶摧毀波斯、蹂躪印度兩次!因手下打煩了造反才回國

公元前301年,安提柯陣亡,他短命帝國被其他統治者瓜分;然而他兒子圍城者特里,卻在馬其頓和希臘本土重建了一個了不起帝國。公元前281年,色雷斯國被77歲的塞琉古征服。此時,下一世紀幾大力量基本上已經晰:埃及和黎凡特的托勒密王朝、亞洲的塞琉古王朝和馬其頓的安提柯後裔。

這些新王國的合法性是存在很大問題的:在繼承者戰爭中獲勝的三個家族,與亞歷山大本人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因此,他們必須另闢蹊徑,找到自己瓜分亞歷山大王位的理由。對托勒密來說,這並不困難,因為他曾是亞歷山大的發小,於他愉快地接受了說他是腓二世私生子的流言,這樣一來,他成了亞歷同父異母的兄弟。

托勒密還擁有一樣最為有利的王家遺產,那就是亞歷山大的遺體。在被送回馬其頓的路上,國王的屍身被托勒密的手下無恥地劫持;經過防腐理之後,先君被展示在首都亞歷山大里亞一個玻璃棺裡。其他王朝雖然無法證明自己與亞歷山大有如此密切的關係,但國王們至少可以仿他形象。

亞歷山大東征∶摧毀波斯、蹂躪印度兩次!因手下打煩了造反才回國

幾世紀以來,在原亞歷山大帝國的每一個角落,國王們的肖像都高度一致:鬍鬚得乾乾淨淨,眼睛向上凝視,髮型野性而飄逸,此外還有一縷額髮,和亞歷山大一模一樣。亞歷山大是理想王者的模型,他所有繼承者會被以這標準來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