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飈:《從溫州中學保送北京大學到普林斯頓大學》中的經濟學家

這本書是微信讀書的朋友推薦的,看到標題我就立馬下單買了一本。在每週的飛機上斷斷續續看完。

項飈:《從溫州中學保送北京大學到普林斯頓大學》中的經濟學家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對項飈完全沒有印象。

看完這本書才搜了一下,項飈簡介:

1990年從溫州中學畢業保送北京大學。1998年獲北大碩士學位,當年受邀免考牛津大學博士,2002年獲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學位。

項飈研究員長期從事人口流動和社會、經濟變遷的研究,曾在國內和澳大利亞、印度作長期的實地調查。

主要著作有Making Order from Transnational Migration: Labor, Recruitment Agents and the State in Northeast China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Global Body Shopping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07,獲2008年度安東尼利茲獎);《跨越邊界的社群》(三聯書店,2000;英文版,Brill Academic Publisher,2005)。

回到這本書上來,這本書整體給我的感覺是值得一讀的書。

全文透過對話的形式展開,以項飈個人成長和科研經歷為脈絡,聊了非常多關於個體、群體、民族的問題,包括學術層面的一些探討。

對於我們個人的啟發,就是我應該如何思考自己的價值,如何思考自己和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的關係。

項飈在這本書裡提供了很多新的觀察這個世界和社會的視角,是我們之前的小世界裡沒有的新視角。

說說我印象最深刻一部分:

項飈和吳琦在“邊緣與中心”聊到:在現代性之下,“邊緣”和“中心”變成一組對立關係,中國人有特別強烈的中心情結,覺得邊緣的生活不值得過,造成極大的焦慮。權力和資源過度集中。

項飈認為人們常說的“紅二代”一般不貪腐是有道理的,鉅貪往往是那些從底層爬上來的人,不管是官場還是學術單位。那些從底層上來的人往往更變本加厲。

就是因為他們對自己“邊緣”的定位。他不認這個命,為了從邊緣進入中心可以不擇手段,進入中心之覺得原來在邊緣學到的那些做人原則也可以統統不要。

邊緣的人要進入中心的慾望特別強烈,這當然會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但是也會造成各種扭曲。

他們沒有想清楚自己是誰,進入中心之後開始變質,如果跟周邊的人、生活的世界不清楚,就會變成投機主義者,其他人就變成了利用工具。

上面這部分話,我前前後後看了好多遍。時刻都在想自己會不會成為這樣的人。

關於這個問題,項飈也給出瞭解法,他認為中國的學者需要承擔很大的責任,就是講清楚每一個具體的問題,而不是老講全國性的大問題。

在每個邊緣找到自洽的小世界,不要怕邊緣,或者知識不夠,把自己的不夠、天真真實地展示出來,就會很可愛,不要裝腔作勢。

現在看來好像就有這麼點意思。

這本書因為是對話體的形式,所以內容的結構性會相對弱很多,讀起來會有點費力。具體的有價值的點等待各位自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