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山東長壽老人,一生無兒無女,享年117歲,遺言使人受益匪淺

引言:

自古以來,長壽乃至長生不老就是人們追求的終極目標,即使是一國之長的皇帝,也免不了為自己長生不老的終身大事分神,秦始皇為實現永生派徐福尋找蓬萊仙境,歷朝歷代皇帝,中年過後也都會尋覓道士法師,為自己煉製可以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

追求長生不老體現了人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現世的懷念,但自然規律是無法被打破的,人這一輩子總有到頭的時候,物理的衰朽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因此,在人們逐漸認識到這一點後,如何活得更久已經替代了長生不老,成為人們的終極目標。一旦有人能夠活到百歲以上,人們都會為他的壽命之長而祝福,並嘖嘖稱奇。

他是山東長壽老人,一生無兒無女,享年117歲,遺言使人受益匪淺

在山東煙臺,有這樣一位老人,他出身貧苦,給人當了半生的苦力,直到中年才娶到妻子,一生更是沒有子女,最後卻活到了117歲。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瞭解老人的生活,我們或許能夠得到一些啟發。而他臨終前的一席話,更是匯出了一些現實的真諦。

01

煙臺是山東的一個地級市,這裡位於環渤海地區的港口,是國家的歷史文化名城。由於地處靠海,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裡的老百姓普遍都打魚為生。但打魚也不是個輕鬆活,十天半月收網卻一無所獲的現象是比比皆是,這種靠老天爺賞飯吃的活動註定了會有可憐的人成為窮光蛋。而楊明運的家就是貧民中的一員。

他是山東長壽老人,一生無兒無女,享年117歲,遺言使人受益匪淺

楊明運出生於1897年,此時清朝還處於光緒和慈禧執政期間的時候,社會已經處於大變局的階段,穩定社會的破壞讓窮人變得更加隨處可見。在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家裡的經濟狀況已經是難以支撐了,這意味著年幼的他得出門幹活以補貼家用。僅僅只有13歲,他的父親就將他送去了附近的廟裡當童工。他所在的這座廟宇不算大,因為偏僻,只能靠著附近虔誠信徒的一點可憐的香火維持,這座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鳳凰山廟。到廟裡後,他每天砍柴、挑水、灑掃、煮飯,這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未免過於勞累,但為了可以勉強果腹,楊明運還是堅持著這樣的日子。

02

在寺廟的日子是枯燥的,幫工掙得的丁點碎銀能夠幫他免於餓死的命運,卻是貧困的看不到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估計楊明運都計劃在這裡度過餘生了。直到他20多歲,長成一個利落的小夥子,他的父親才來接他走。天真的小夥子認為父親接他回去是幫他成家立業,但沒想到父親現實的很,接他回去只是因為他的年齡已經足夠成為家裡的勞動力。在他回去之後,父親就給他找了個在碼頭搬運的活,雖然幸苦,但在寺廟的這麼多年已經養成了他吃苦耐勞的品格,因此他一直堅持幹著。

他是山東長壽老人,一生無兒無女,享年117歲,遺言使人受益匪淺

而且,碼頭上的生活與寺廟相比無疑是豐富了不少,碼頭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是他在寺廟所無法見到的。楊明運是一個和善、樂觀人,他也因此交了不少好朋友。要說楊明運的愛好,那就是坐在街邊聽書了,他雖然沒有讀過書,也不識的幾個大字,但憑藉他過人的記憶力,聽過的書總能被他背下來,這也算一種獨特的本領了。就這樣,他一邊在碼頭幹活,一邊記下在街邊聽到的書,然後在閒暇之餘把精彩的部分講給工友們聽,這麼一來一回,給他在碼頭上長了不少人氣,這段日子過得很是自在。

03

吃苦耐勞的品格讓楊明運過上了比較順利的生活,但比較遺憾的是,由於出身貧窮,他此時辛勤地工作只能勉強維持生計,更不用說娶媳婦了。有些人認為一個人能夠照顧自己就很好,但在那輩人眼中,娶媳婦和傳宗接代無疑是頭等大事,是無論如何都必須進行的。所以,雖然貧窮,但楊明運一直在努力嘗試能夠進行一段婚姻。

他是山東長壽老人,一生無兒無女,享年117歲,遺言使人受益匪淺

這麼一找就又是十幾年,直到30多歲,楊明運才勉強託人找到個勤勞、能吃苦的老婆。依照當時的條件,楊明運能娶到這樣一個賢惠的老婆,可謂是“得婦如此,夫復何求”,兩口子在結婚後的感情也很好,楊明運是過苦日子的老實人,自然不會和老婆有什麼爭執,但讓人略微有些不滿的是,妻子一直以來一直沒有生育。都說既來之則安之,對這個情況,他一直保持和樂的態度,也沒有對妻子有過多的抱怨。

雖說如此,但實在是拗不過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為了彌補這個遺憾,兩口子從親戚家過繼了一個侄子,將他當成親兒子養育,直至他長大成人,安家立業。

他是山東長壽老人,一生無兒無女,享年117歲,遺言使人受益匪淺

人總是離不開生老病死,相濡以沫的妻子去世以後,楊明運更加看開了這個道理,心態變得更加自如,在親如父子的侄子一家的細心照料下,楊明運度過了一個幸福安詳的晚年。估計是他善良樂觀且豁達的心態感染了身邊的人,不光是侄子,就連侄媳婦對他也是百般孝順,將衣食住行都為老人安排得十分妥當。後半生幸福豁達,前半生的勞作又打下了良好的身體素質,這些因素讓這位前半生充滿了磨難,晚年卻幸福的老人,一直活到了117歲才去世,這個年紀放到現在,真可以算得上長壽了。

結語:

楊明運老人在臨終前,說了這麼一番話:侄子一家比親生兒女還親。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們的社會一直在講求兒女孝順,但實際上,很多子女在長大後對父母都是不聞不問,這個現象導致了很多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不幸福不快樂,一手拉扯大的子女不一定是最關心自己的人。長壽的老人,除了擁有強健的體魄與豁達樂觀的心態外,還需要有關愛他的家人為他提供貼心的照料,只有這樣,老人才能活的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