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水利建設為何興盛?成立專門水利機構,對有功之臣大加賞賜

唐朝的水利建設為何興盛?成立專門水利機構,對有功之臣大加賞賜

隋朝建國僅37年就被唐所取代,由於隋煬帝的大興土木和肆意揮霍享受,唐朝建國初期急需恢復和發展經濟,在最快的時間內處理好隋煬帝留下的殘局。

水利工程建設作為對農業經濟發展可以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的一項措施,很快被提上了日程。

為了緩和經濟緊張的問題,

唐朝大力支援水利工程的建設活動,十分重視水利工程建設帶來的經濟效益。為了進一步完善水利工程建設,

唐朝時期還建立了專門的水利管理機構,同時對在水利建設方面的有功之臣大加賞賜宣傳

,將水利建設推到了一個非常高的位置。

唐朝的水利工程建設被廣泛用於農業灌溉帶動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唐朝統治的時間共有二百八十九年,

自唐高祖李淵建國後的兩個半世紀的時間裡,唐朝共建立了275項水利工程,

之後的幾十年,唐朝處於瀕臨分崩離析的末期,所以很多史料已經不可考。

單從這一資料來看,

唐朝時期確實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興修水利工程專案

,這些水利工程,絕大部分都是用來進行農業灌溉的。

唐朝的水利建設為何興盛?成立專門水利機構,對有功之臣大加賞賜

古代

科學技術不發達,生產力低,幾乎全部要依靠純手工和純體力勞動。

人的精力和體力是有限的,這也是古代生產力一直無法實現飛躍的主要原因,不過

富有智慧的古人十分善於利用自然條件,將其轉化為對自己有利的存在。

小農經濟是我國古代最主要的經濟形式

,即便不瞭解它的內涵本質,從名字上也不難看出,

小農經濟體制下,最重要的就是農業

。唐朝興修水利工程時,最看重的也正是其對農業的推動發展作用。

水是萬物之源,莊稼也不例外。想要得到好收成,就必須合理對莊稼進行灌溉,在沒有噴頭、潛水泵、滴灌管道的古代,

如果單純靠人工灌溉,不僅耗時耗力,而且收效甚微。

向來勤於動腦的古人很快就想到了透過興修水利工程來實現灌溉目的的法子,

唐朝人把水利工程和農業建設結合起來,引水入田,按照時令變化進行簡單的整修活動

,就能夠保證莊稼得到適時適量的灌溉,同時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還能帶動地方經濟。

唐朝的水利建設為何興盛?成立專門水利機構,對有功之臣大加賞賜

從結果來看,唐朝的這一措施實施的效果很不錯。

北方的很多水利工程,灌溉農田的數量都是以“千頃”為計數單位;黃河流域有不少地方有很多前代遺留下來的水利工程基礎,

唐朝人將這些“遺蹟”充分發揮利用,很快將附近的水利工程建設了起來。

有了大量水利工程對農田的灌溉幫助,

唐朝的農業經濟恢復得很快,糧食產量猛增,隋唐兩朝交替帶來的負面影響漸漸被淡化消除。

以前交不出糧食的很多地方,不僅能夠多交糧食,甚至還能開義倉,用來救濟貧苦百姓。

所謂

義倉,就是公益糧倉

,是隻有地方糧食產量很高時,才有能力開設的,很多義倉的建立初衷,

就是為了提前存糧,以備災年無糧時拿出應急。

這種存在,唐朝時出現了很多,足見當時很多地方在糧食儲存量上都是十分富裕的。

如果沒有這些水利工程建設,地方政府根本不可能手握這麼多餘糧。

農業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後,唐朝統治者開始嚐到了大力建設水利工程的甜頭:

地方稅收明顯增加了。

唐朝的水利建設為何興盛?成立專門水利機構,對有功之臣大加賞賜

安史之亂後江淮兩道因水利工程建設良好成為賦稅的主要供應地

剛剛建立唐朝時,

各地的農民起義還沒有完全平復,邊境也因為隋唐交替的動亂並不安穩。

唐太宗李世民,在還是秦王時,就經常代表朝廷出征,打下了大唐的大半江山。

家業打下來了,但打家業的過程也花了不少的銀子。

這樣的背景,

讓剛剛起步的唐朝缺銀少糧,國庫空虛

。直到大力興修水利工程後,唐朝的農業經濟得到了快速的恢復和發展,

各地地方政府也不再需要完全依靠中央財政支援,慢慢開始實現經濟獨立。

農業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後,很多地方政府的稅收也都實現了盈利。

關於水利工程對稅收的影響,只要仔細對比,是很容易發現的。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整個流域中所擁有的水利工程數量也是十分可觀的。

河南、河北作為緊緊依靠在母親河旁的地區,自然也得到了不少水利工程帶來的益處

。唐朝初期,這兩個地區也是稅收最多、被中央政府剝削最嚴重的地區。

唐朝的水利建設為何興盛?成立專門水利機構,對有功之臣大加賞賜

江南道、淮南道,是南方水利工程中十分重要的兩處

,水利工程建設起來後,這兩個地方每年都能拿出一二百萬石的糧食放入義倉。天寶二年,江淮兩道甚至能拿出四百萬石糧食“充官祿”。

大唐負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大中之治三大盛世,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為強盛的一個時期,

和當時經濟的高度發達密切相關

。而在中國古代佔據著主要經濟地位的小農經濟,唐朝時期也一定是高度發達的,

這大多要歸功於這一時期的水利工程。

如果沒有這些水利工程的灌溉,農業不可能發展起來,

這點從安史之亂後的農業發展狀況就可見一二。

安史之亂後,

由於北方是戰亂的主要發生地,大量水利工程遭到了嚴重破壞,北方農業和經濟都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稅收情況不容樂觀。

而江淮兩道,由於幾乎沒有受到破壞,甚至還加強了某些水利工程的建設,

所以不僅農業上得到了發展,經濟上也在穩步上升

北方交不出多少賦稅之時,

江淮兩道成為了朝廷稅收的主要來源。

無論是銀錢還是糧食,江淮兩道都能拿出數倍於其他很多地方的數量上交國庫,

長江下游也成為了當時全國最富庶的地方。

唐朝的水利建設為何興盛?成立專門水利機構,對有功之臣大加賞賜

很多人對如今江浙一帶的第一印象就是富庶,這種印象的起源和唐朝時期江淮兩道的“大手筆”有很大關係。

江浙一帶直至今日仍能維持住富庶,也是受到了不少唐朝留下來的水利工程的蔭庇。

也不是每個朝代都能夠大力興修水利工程的,否則隋煬帝也不會因為京杭大運河的修建被唾罵千年

。要想大力興修水利工程並取得正面積極的結果,需要很多條件。

唐朝水利建設得益於統一安定的大環境和地方政權自主化程度高

隋煬帝會自負地一意孤行修建京杭大運河,是因為他堅持認為

,以隋朝當時的條件,修建一個京杭大運河完全不是問題。

這是一種思想上的錯估,對於統治者而言,這樣的錯誤是十分致命的。

對比隋煬帝時期,唐朝的水利建設背景和基礎有些相似之處,也有些不同之處。

不管是隋煬帝,還是唐朝的統治者,

他們能夠推動水利工程建設的大規模或大範圍同時進行,都要歸功於當時穩定統一的大環境。

只有在穩定且統一的環境下,他們才能夠調動起全國的力量進行建設,同時保證水利工程不會被惡意破壞。

想要修建一項工程很難,但想要毀掉一項工程就容易多了。如果隋煬帝時期,或者唐朝的環境是不統一或不穩定的,

要麼他們根本沒辦法將這些水利工程合為一體形成規模,要麼水利工程的修建過程會不停遭到破壞,導致工期遙遙無期。

唐朝的水利建設為何興盛?成立專門水利機構,對有功之臣大加賞賜

統一穩定的環境,對他們興修水利工程這件事,都起到了基本的保障作用。不同的是,

隋煬帝一次性投入過大,而唐朝統治者們則是採用了一個長期多次的投入方法。

隋朝從建立到滅亡,不過37年,隋煬帝接手的隋朝,

雖然國庫充盈,但都是他父親“省吃儉用”的結果

。只有“富一代”的累積,如果揮霍過度,那一定會很快失去這些父輩打拼下來的東西。

隋煬帝一次性同時在水利工程和戰爭上投入了大量的錢財,當然很快就將其父親攢下的家底敗光了。

而且他只有花錢的能力,賺錢能力幾乎為零,當然沒辦法長久地維持下去。

唐朝的統治者們並沒有如他一樣短視

,他們結合多代人的努力,長時間、不停歇地進行水利工程建設,讓唐朝的水利工程不是隻擁有一個十分宏大的工程,而是鋪遍了全國範圍,成為了一張網

,牢牢地兜住了唐朝。

值得一提的是,

唐朝的地方官員自主化程度很高,當時的地方長官,在很多事情上擁有獨立的決定權,

只需要事後向中央報備說明即可,無需事事等到中央下達決定後才能著手去辦。

再加上唐朝對興修水利有功的官員不吝讚賞,所以唐朝的地方官員們

不僅對興修水利的熱情很高,同時也有將水利工程落到實處的能力,

唐朝水利工程的興修,也就成了一個幾乎必然的結果。

唐朝的水利建設為何興盛?成立專門水利機構,對有功之臣大加賞賜

唐朝的水利建設,不僅僅造福了當代的百姓,而且惠及到了我們這一年代,

他們留下的一些基礎建設和水利工程方面的知識,都是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