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爆發原因,1次偶然約架,將近30個小弟兄不情不願來到戰場,有人真幹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是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塞爾維亞青年槍殺。2個歐洲小國,1次偶然事件,各自背後的協約同盟從“撐場子”到槍炮相向,世界五大洲32個國家捲入戰爭。

一戰爆發的原因,在戰責認定上以德國、奧匈帝國、英國、俄國最多,歸納起來是帝國擴張與大國競爭,聯盟體系與秘密外交,軍事戰略與軍備競賽,戰爭心理與戰爭情緒,七月危機與各國參戰決定等等,但似乎都不夠全面。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真正原因,是各種因素“偶然”的風雲際會,儘管戰爭規模宏大,參戰者卻半推半就、不情不願。原因的曖昧不明,實際上是人類心中的惡魔,導致一戰更像一場沒有目的也沒有收穫的無謂之舉。

一戰爆發原因,1次偶然約架,將近30個小弟兄不情不願來到戰場,有人真幹

1。“約架”找人撐場子,不怕人多人少,就怕有“二桿子”真幹。

20世紀初,可謂人類世界未有之大變革,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有點像小孩子脾氣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說約架就約架。奧匈帝國聽起來強大,但就是一個歐洲沒落貴族,算是中等小國而已,塞爾維亞就更弱小,他們之間的矛盾,原本就是一場區域性衝突,但就因為當時流行打架約架各自站隊,每個國家都有三五個好友,一聲招呼就對壘分明。

2個小弟鬧矛盾原本不是什麼大事,可“大哥”們參與起來就成了大事,先是德國為奧匈帝國強出頭,對塞爾維亞宣戰,接近著俄國也不能看著小兄弟受欺負,大哥們直接撕破臉皮,還有將近30個小弟兄不情不願地來到戰場。

原本想著就是做做樣子,仗還是不打的好。這就跟現實中的約架一樣,人越多,顧慮越多,就越打不起來。從斐迪南大公遇刺到各國熱火朝天地宣戰,中間有很多次機會避免這場戰爭,各國決策者實際上也沒有放棄尋求和平的努力。但壞就壞在各自隊伍中都有二桿子,一看場面亂了起來,就迫不及待唯恐天下不亂。大哥只說了一句“幹”,還沒指明方向,這些“二桿子”就槍炮大作幹成一團。

一戰爆發原因,1次偶然約架,將近30個小弟兄不情不願來到戰場,有人真幹

各國一看,該宣戰也宣戰了,傢伙事也都準備好了,本想著過來瞧瞧惹惱,不想被人誤打了幾梭子子彈,還不小心捱了幾腳,火氣就蹭蹭蹭上來,二話不說也捲入了戰局。但實際上自己都沒明白為什麼要打,實在想不起理由了就想陳年爛穀子舊事,所以,一戰參戰各國真正打起來的時候都是宿敵捉對廝殺,下手分外狠。

2。不明不白投入7400萬軍隊打了4年多,損失慘重,打完了要追究誰是罪魁卻沒人承認。

一戰從1914年打到1918年,32個國家共投入7400萬軍隊,在14個國家國土上發生戰爭,死亡軍民944萬人,其中戰勝國死亡540萬人,戰敗國死亡400萬人,看傷亡比例很不合理,就跟戰爭開始的原因一樣不合理。除此外,交戰國後方因為疾病、飢餓死亡的平民超過1000萬人,傷殘士兵2100萬人,被俘虜650人,整個戰爭的核心歐洲打得千瘡百孔。

一戰爆發原因,1次偶然約架,將近30個小弟兄不情不願來到戰場,有人真幹

戰爭損失十分慘重,各國都有點心疼,頭破血流靜下來想想,約什麼架,打什麼人,自己都沒搞清楚明白,莫名其妙就被綁上了戰車。大家各自回家都在想,約架時到底誰先動了黑手,誰不顧江湖道義,撐場子罷了,上來就一頓猛幹,結果摟都摟不住火。

打架時都奮不顧身,到了追究戰責時開始相互推諉甩鍋,德國白皮書,英國、塞爾維亞藍皮書,法國黃皮書,俄國橙皮書,奧匈帝國紅皮書,五花八門眼花繚亂相繼出版,唯一想證明的一件事,就是透過公佈外交檔案,證明自己參戰純屬無奈,就是自衛而已。

一戰爆發原因,1次偶然約架,將近30個小弟兄不情不願來到戰場,有人真幹

這些不同顏色的外交檔案的相繼出版和公佈,無非就是想證明一件事,就是戰爭爆發的原因不是己方,自己參戰無非是被迫無奈。國家層面的相互甩鍋剛過一輪,各國參戰政客、將士開始出版回憶錄和著述,他們的目的也是追溯大戰爆發的真正原因。儘管在陳述上比較多地講述了自己所經歷的局勢變化,但有一個鮮明的共同點便是——我們國家無罪,都是XX先欺負我們。

這樣的爭吵和辯論延宕百年之久,至今仍有諸多歷史學者探究一戰的戰責主體,但實際上已經由當年的意氣之爭上升到學術層面的討論。基本上確定的“嫌疑國家”有德國、奧匈帝國、英國、俄國,其中德、奧兩國受到的抨擊最多。

一戰爆發原因,1次偶然約架,將近30個小弟兄不情不願來到戰場,有人真幹

3。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真正原因其實就是人類內心的惡魔——全民戰爭心理。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就是因為德、奧嗎?客觀來說也只是一個導火索,真正的原因很多專家學者分析了很多,比如帝國擴張與大國競爭,聯盟體系與秘密外交,軍事戰略與軍備競賽,戰爭心理與戰爭情緒,七月危機與各國參戰決定等等,但似乎都不夠全面。

一戰爆發的真正原因是歐洲全民心中滋生的戰爭心理,由此在五大洲中唯有歐洲對一戰坦然接受甚至喝彩。具體分析其原因有三:

其一,長期片面的民族優越感和愛國主義宣傳。每一個歐洲國家都以尊重自己的傳統為美德,並且將其視為自己獨有的品質,這種愛國主義教育本無可厚非,但實際的宣傳中卻總鄙視、敵視其他鄰國,這種民族顯耀和民族獨尊的心理容易造成偏激的民族主義和沙文主義,使得青年不是畏懼戰爭而是渴望參與戰爭。

其二,社會生活中對達爾文適者生存和優勝劣汰自然法則的錯誤理解及應用。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都將戰爭視為解決一切矛盾爭端的手段,這種極度崇尚武力的氛圍在歐洲大陸蔓延,最後演變成只有好戰的民族才能保持繁榮,只有不停地吞併弱小國家和民族才能保證自己的強大。

其三,歐洲歷史上和區域性的戰爭範例都認為能夠短時間內分出勝負,錯誤地估計了戰爭的嚴重性和造成了災難後果。在歐洲本土戰爭中,無論是1866年普魯士對奧地利的戰爭,還是1870年的普法戰爭,都在短時間內結束。人們想當然地認為一戰也會短時間結束,但卻沒有料到32個國家7400萬軍人參戰的災難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