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說什麼呢?

想說什麼呢?

講完了上一篇的射箭入石,順帶數落了一下古代大學者劉向,接著往下讀,仍然是一篇講射箭功夫的小典故。

楚王遊於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數發,猿搏矢而笑。乃命由基,由基撫弓,猿即抱木而號。及六國時,更羸謂魏王曰:“臣能為虛發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於此乎?”羸曰:“可。”有頃,聞雁從東方來,更羸虛發而鳥下焉。

(《搜神記》卷十一之002)

譯文是——

楚王在遊園時看到一隻白猿,於是命令擅長射箭的人去射它。接連射出幾支箭,白猿都接住了箭大笑。楚王讓養由基來射。養由基拿起弓弦,那猿就抱著樹木哭了。到六國時,更羸對魏王說:“我可以只拉弦不發箭就讓鳥掉下來。”魏王說:“射箭技支可以高到這種地步嗎?”更羸說:“可以。”一會兒,聽見一隻大雁從東方飛來,更羸只拉弓不發箭,大雁掉了下來。

還是老規矩,先就原文論原文。這一則故事裡面有兩個小故事,都是講射箭的技術高明,宣揚武夫高超。結合上一篇以及整個《搜神記》已經讀過的分卷習性,看來這一卷的內容大體都是建立在武功的基礎上了。可以說,這裡的兩位射箭高手,比上篇裡的兩位(熊渠子、李廣)更高一個臺階,甚至高得不止一個臺階。為什麼呢?因為熊渠子和李廣兩位,功夫最高也離不開箭頭的觸達,還有力量與速度的配合。到了養由基及更羸兩個人這裡,他們根本就是實現了一張手,對方就敗了的田地,連媒介都不需要了,真正是隔空打物的神奇啊!

來研究一下,他們是怎麼實現的。正如我上一篇文章裡聊到,注入思考,才會有閱讀的樂趣。

首先,我們來研究一下養由基的功夫,主要是從白猿的表現來判斷的。要說,這隻白猿果真是隻還沒有脫胎成人的野獸,進化的路還長著哩,整個沒腦子。要知道,其它射手也不是什麼菜鳥,都是個頂個的擅長射箭的專業人士,你這斯避得開他們的箭,是僥倖好不好,你還嘚瑟個啥?不嘚瑟不就不會叫養由基來對付你了麼?你就可以逃了保住命了啊!現在好啦,養由基一來,你就只有等死了,抱樹哭有啥用處喲!可以養由基的弓箭水平確實不一般。

可是,我們也要換個思路、換個環境來想一想。假設養由基去其它山上,是不是隻需要做個拉弓的動作,白猿們就會嚇得動彈不得只等死期到呢?我看不一定。野獸的特點就是部落之間不會交流,不是親眼所見、親身所體驗到養由基的厲害,是不會怕他的。因此,我判斷養由基其實是專門看護楚王苑子的武士。苑子裡的野獸都償到了他的厲害,身上有他給的痛,才記得他、怕他!而養由基呢?也不一定是每次都真用致命的箭去射這些動物,無非驅趕而已。不然的話,這苑子裡還能有什麼樂趣,楚王也只能看看樹木花草了,一點野性也沒有,哪裡是那個時代的特徵。

接下來研究更羸的箭術。這人很奇怪,怎麼就無厘頭地說自己的本事大呢?而且說完不久,湊巧就來了一隻鳥,讓他好好地表現了一把。怎麼看、怎麼想,都象是一場表演,與當今的“擺拍”有驚人的相似。有這樣的人在,魏王之前怎麼就不曾聽聞呢?這次“自投羅網”,豈不好好讓他保衛國家,一人能抵百萬兵啊。

魏王有了這樣的高手,後來怎麼樣呢?想到這一層,突然發現自己竟然搞不清楚這個魏王是誰?因為查不到更羸究竟生於哪個朝代。

呵呵,算了,我也不賣關子了,還是直接解密了吧——這位更羸,其實是一個虛擬的人!他是成語“驚弓之鳥”裡的人物。成語驚弓之鳥的典故是什麼回事呢?我還是抄錄一小段讓大家讀——

戰國末年,秦國日益強大,逐漸有了吞併六國的野心。有一段時間,趙、楚、燕、齊、韓、魏六國決定聯合抗秦。一天,趙國使者魏加和楚國春申君一起商談抗秦主將的人選。當魏加知道春申君準備讓臨武君擔任主將時,只是搖頭嘆氣不吭聲。春申君知道他不同意,就問他原因,魏加想了想,說:“我講一個故事給您聽,聽完了,您就會明白的。”

接著他就講了起來。

“從前有個神射手名叫更羸,射起箭來真可以說是百發百中。一天,他和能王一起散步時,天空中飛過幾只大雁。他對魏王說:“大王,我只用弓,不用箭,就可以把大雁射下來。”魏王哪裡相信。更羸又說:“我試給您看。”

過了一會兒,一隻大雁從東方飛來,更羸舉起弓,沒有用箭,只拉了一下弓弦,隨著嗡的一聲弦響,這隻大雁就從空中掉了下來。

“魏王大吃一驚,說“想不到你會有這樣的本領。”

更羸說:“這並不是我有什麼超人的本領,而是這隻大雁受過箭傷,您沒有看見它飛得很慢,叫聲很悲悽嗎?飛得慢,是它的傷口疼痛;叫得悲,是它離開雁群很久了。它驚魂未定,又聽到弓弦響,就拼命想往高處飛,使勁,傷口又裂開了,所以就掉了下來。”

接著,魏加話鋒一轉說:“臨武君剛被秦軍打敗過,看到秦軍就會害怕,如同受過傷的鳥一樣,怎麼能再讓他擔任主將呢?”

春申君覺得魏加的話有理,就採納了他的建議,沒有讓臨武君當主將。

看到沒有?原來是為了方便說教,隨口編的一個所謂的射箭高手的故事。而且,人家故事裡的更羸,自己也承認了,不是他的箭術高,實在是那鳥兒被他利用了。

至此,這一條《搜神記》裡的功夫就一點都不神秘了,問題是大傢伙們為什麼還要這麼無頭無尾、斬頭除尾、繪聲繪色地流傳,乃至被幹寶不得不收集在他的《搜神記》裡呢?

我想來想去,只能給出兩個理由。一個是低階理由:人們就是喜歡講這些神奇的人與事。一個是高階理由:人們已經懂得並熟練掌握虛張聲勢與威懾的重要性了!幹寶所生活與工作的東晉,從成立之初就不是很穩定,至少不是靠他司馬家一枝獨大的力量而造就的政權,“敵我”雙方(不管是內部矛盾還是外部矛盾),在虛張聲勢與威懾的運用上,都運用得比較嫻熟了吧!

2021-11-20

《幹倒》專欄267

圖片源於網路

向原作者致敬

海起小店

啃一本書 《搜神記》

作一篇小說 《老子行》(暫擱)

解一部經 《道德經》(不定期)

一類現象/一份思考/一番境界

每一段都是智慧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