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視為神的“高水位執行” | 汙水處理中的痛點和問題表現點

曾被視為神的“高水位執行” | 汙水處理中的痛點和問題表現點

【編者按】曾經在一次調研會上,有資深專家對汙水處理“

高水位執行

”進行質疑,讓我以為神。後來經瞭解,其實這在汙水收集處理上是再平常而形象的名詞,這不由得讓我們聯想到不管是環境管理還是環境諮詢工作者,對於工程類非常陌生的問題。由此萌發寫此文的想法,一為科普一些環境基礎設施熱點工作的知識,二為環境管理者開拓視野。

本文編寫過程查閱了一些資料(包括網上的),和有關專業人士進行充分地探討,得到了北極熊的大力支援和斧正,在此一併鳴謝。

曾被視為神的“高水位執行” | 汙水處理中的痛點和問題表現點

前言

建了汙水處理廠,建了管網,實施了雨汙分流,理論上生活汙水處理已經形成處理、收集的閉環,原來的納汙河理所當然的從“黑臭水體”變成河清岸綠,魚翔淺底了吧?

不一定。

(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釋出的5批典型案例中,廣東省有2宗說到治水不力的問題,分別是粵西的茂名市和珠三角的中山市,清合也及時進行了跟蹤和轉載,見中央環保督察廣東首個典型案例出爐,問題果然出在這兒和中山內河涌汙染問題突出,水質畫面不忍直視。

按說粵東西北經濟發展比較落後,沒錢萬萬不能的大投資治水,環境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被點名批評在於硬設施缺失,實屬無奈。

而中山地處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不至於淡薄,治水的投入不至於少,設廠建管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可是兩市在河涌水汙染的問題上如出一轍,劣質水體依然大量存在。

說明有錢不是萬能。

有讀者留言:中山市不是搞了幾年的雨汙分流工程嗎?

搞了雨汙分流就能徹底解決問題,就能河清岸綠,魚翔淺底?答案是:不一定。

到了這裡可以引進一個名詞,叫高水位執行。

曾被視為神的“高水位執行” | 汙水處理中的痛點和問題表現點

(二)

根據室外排水設計規範,常規汙水管道充滿度為0。57-0。75。相當於說,正常的管道,大約半管水流動是最健康的。

但很多城市的汙水處理系統卻經常出現,汙水管道超過半管執行,有一些甚至幾近滿管執行。這就是我們說的高水位執行。

要知道,管網高程走向以及收集規模都是有正規設計的。我們假設設計是合理的,出現高水位執行,說明可能出現以下的問題:1。有可能地表水透過溢流口或截流井進入;2。有可能管道出現漏點,河湖水、地下水等外水進入;3。末端泵站提升量(處理量)不足。

說得粗淺一點,高水位執行的管網,就如已經吃飽了撐著,只有吐出來的份,哪有吃進去的量?又如佔著茅坑不拉屎,裡面的一動不動,外面的人只有憋著了。

汙水管被佔滿了,上游的汙水進不了管道,極可能溢流入河,河道不髒才怪。

出現這種高水位執行怎麼辦?CCTV就能解決,即為管道檢測,用於管道內部狀況及排水管道健康檢測。

CCTV之後,根據機器人檢測到的問題,落實工程措施進行整改是難度不高的事情。但卻有可能碰到一些極端情況,管道不是水位多高的問題,而是滿管滿管的執行,甚至出現下游井口水位遠高於管網高程的現象,到下游地區出現“井噴”的異象。

在水系發達和地下高水位的南方地區,這種現象屢見不鮮。

(三)

我們再來看這種極端情況。

正常情況下,汙水管網水位應該是支管>次幹管>主幹管,汙水水流方向應該是支管→次幹管→主幹管→汙水處理廠。

但是,現在卻有很多汙水管網的執行水位狀況呈現主幹管>次幹管>支管的情況,這是高水位執行的另一種不利情況。

這種會引發最麻煩的事情,就是汙水逆流。

截流併網工程採取慣例的末端截汙方式,對合流管進行截汙,由於截流併網工程的實施,汙水管、合流管和河道水系貫通在一起,汙水管網執行水位正常(較低)時,合流管內的旱季汙水可以順利截流至汙水系統。

當汙水管網執行水位高於合流管底高程及河道水位時,因為水往低處流,將誘發“主幹管→次幹管→支管→截流管→合流管→河道”汙水溢流入河事件,導致大量汙水溢流入河,這也是水體雖然經歷了多輪治理,但河道水質並沒有得到改善甚至越治越差的根本原因之一。

曾被視為神的“高水位執行” | 汙水處理中的痛點和問題表現點

(四)

汙水處理廠、汙水管網和源頭收集系統建立之後,如果發現進水濃度不行、水量偏大,則多半會發生高水位執行的情況。

究其原因,有可能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汙水處理廠的處理量不足。比如,某個地區有100萬人口,粗略按照每個人每天排水250升去計算,如果總汙水處理量不足25萬噸,應該可以判斷其汙水處理量不足。或是,某個地區的自來水供應量為30萬噸,按照0。85的汙水排放係數,則總規模小於25。5萬噸的汙水處理廠,加上地下水滲透係數,明顯為不足。

二是外水進入。南方富水地區,由於地勢低,地表水位高,截流井存在地表水倒灌風險,導致河水倒灌,不僅降低汙水處理廠進廠濃度,還會增加“汙水量”,擠佔了汙水空間,也會導致汙水管網高水位執行。

三是工程缺陷。汙水管網的埋深都在2米以下,一旦有外水進入,哪怕是一個小洞,在壓強、高差的推動下,其水量不容忽視。

(五)

怎麼判斷汙水管網的問題?四步曲。

一算處理量。處理量充不充足是前提。

二看汙水處理廠的線上監測資料,如果COD、氨氮等指標長期低下,比如COD總是在100上下波動,哪肯定是不正常的。

三看水量。指標資料低,水量卻不少,肯定是外水滲透不少。

四看水位。高水位執行也是很容易看到的指標,出現晴天溢流更會說明問題。

如果處理量沒問題而進水水質資料偏低,那肯定就是外水問題和工程缺陷問題。

怎麼弄?出現基礎問題的還是要補短板為主,增規模建管道補空白實施雨汙分流,出現工程性的問題的請出CCTV等手段,對工程查漏補缺,開展有效的擠外水工作。

(六)

汙水處理廠一般控制COD250mg/L、氨氮25 mg/L的設計要求,而剛建成管網的地區多數遠遠不能達到這個要求。

有一次,有一位北方來的專家說要求BOD達到150mg/L,我們只能淡然一笑——-這跟要求語文考100分沒有兩樣!考就考唄,評就評啦。

對照《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修訂本)》(2017—2020年)“練江、小東江流域內城鎮汙水收集率於2020年底前達到95%以上,汙水處理設施的COD、氨氮進出水濃度差達到110mg/L和12mg/L以上”的要求,達到這樣的要求倒不是太難的事情,但距離十四五對我們提出的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要求還有不少差距。

然而到了基層農村尤其是廣大的粵東西北,汙水治理宜接地氣,一步一個腳印,建而有用,建而能用,建了用上發揮效果,不能高大上急功近利。就如北極熊寫的文章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力求紮實、有效,不宜高大上急功近利。

【結語】

俗話說黑臭在水裡,根源在岸上,關鍵是排口,核心在管網。

判斷管網的問題,只需觀察是否高水位執行,就比較容易判斷出問題來。如果管網裡的水位是充盈的而不是半管流動的,別高興,可能有漏點——-有外水進入了;如果越末端水位越高,井口水位明顯高於管道高程,問題可能比較大了——-汙水溢流的情況分分鐘發生。判斷出問題,接下來就是消除隱患查漏補缺的事情了。

也由此可以說,高水位執行是汙水處理的痛點。

同時也是隱患的表現點,有如某人紅光滿面,卻可能是的血壓偏高……

【名詞解釋】什麼是管道CCTV檢測?

CCTV是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 的縮寫,即為管道檢測,用於管道內部狀況及排水管道健康檢測。管道CCTV檢測是採用先進的CCTV管道內窺電視檢測系統,在管道內自動爬行,對管道內的鏽層、結垢腐蝕、穿孔、裂紋等狀況進行探測和攝像,同時記錄管道內的狀況,從而將地下隱蔽管線變為在電腦上可見的內部錄影,方便管理部門根據管道狀況作出最合理的管道處理方案,依據檢測技術規程再進行評估,為制定修復方案提供重要依據。

編輯:君君。環評網際網路

曾被視為神的“高水位執行” | 汙水處理中的痛點和問題表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