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可以明智,但是,讀印度歷史,你可能越讀越變成了傻子!

印度作為文明古國之一,自然有其獨特的文化底蘊,例如:印度人的歌舞獨樹一幟,傳承久遠,還有,印度人的本土宗教佛教流傳甚廣,影響極深。可是,這時有人卻提出了反對意見:“印度人沒有歷史”,說出這句話的人正是馬克。

讀史可以明智,但是,讀印度歷史,你可能越讀越變成了傻子!

人類在印度大地上繁衍了幾千年時間,留下數不清的文明印刻。

據考,印度是最早出現人類文明的地區之一,而恆河正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這是眾所周知的歷史,且是僅次印度大陸的歷史,也就是1947年至今我們口中的印度,並非“古印度”。古印度文明包含的範圍更廣,不但囊括了今印度共和國,就連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尼泊爾這些地區也屬古印度文明的傳承地。

那麼,為何馬克思會否定印度人的歷史呢?

筆者分析馬克思這句話的真實含義並非如此,而是另有所指:

首先,印度沒有類似《史記》這種史官撰寫的正史,印度的歷史中往往夾雜著宗教因素,與神話混為一談;

其次,歷史上的印度並不和平,屢次被外族侵略,印度的歷史更像是不斷被外來人口征服的屈辱史;1853年7月22日,偉大革命導師在大英帝國首都倫敦發表了一篇通訊稿,名為《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中寫道:

“印度過去的全部歷史,如果還算得上歷史的話。就是一次次被異族征服的歷史。印度的社會根本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而我們通常說的印度的歷史,不過是一個接著一個入侵印度的侵略者的歷史,印度就在這個無抵抗、無變化的消極基礎上建立了龐大帝國。”

讀史可以明智,但是,讀印度歷史,你可能越讀越變成了傻子!

最後,印度的國土在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裡都不完整,很少統一。

希羅多德的一部《歷史》堪稱西方世界最經典的史學作品,我國司馬遷的《史記》更是史學著作中的佼佼者,然而,印度卻並沒有類似的歷史作品。印度人不喜歡以寫實的口吻講述歷史,每當提起歷史,他們往往會說:“很久很久之前有個國王… …”至於這名偉大的國王姓甚名誰,印度人通常會一問三不知。

印度人的宗教十分發達,隨之而來的,是數不清的神話傳說和佛教經典,但是,流傳至今的史書屈指可數。倖存的幾部印度史學作品中,幾乎每一章中都會出現大量的幻想和神話,讓人無法認同這是真實的歷史。有時,甚至要到文學和自然科學著作中去考證古代印度的歷史事件。

讀史可以明智,但是,讀印度歷史,你可能越讀越變成了傻子!

讀印度歷史就像是在看《上下五千年》中三皇五帝之前的部分,讀者根本不需甄別便可區分神話與史實。

被印度人奉為歷史經典的書籍總共有兩本:一是《諸王世系》,二是《大史》。拋開這兩本書中的神話元素不談,這兩部作品根本沒有一個統一的紀年。例如:《大史》中記載的歷史,因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整部著作中使用了二十種紀年方式,史學家讀起這部作品時都難免一頭霧水,根本無法弄清每個紀年代表的準確年代,以及每個紀年之間的聯絡。

簡單來說,印度歷史就是一本糊塗賬,讓後世史學工作者無從下手。

11世紀到過印度的穆斯林學者比魯尼(Biruni)就曾評論說:“印度人不十分注意事物的歷史次序;他們在述說皇帝的年代系列時是漫不經心的,當要他們非說不可的時候,就困惑起來,不知說什麼好,他們總是代之以講故事。”可以說,伯拉尼的話是非常接近於事實的。

讀史可以明智,但是,讀印度歷史,你可能越讀越變成了傻子!

但是,之所以現在會有部分印度史實浮出水面,還得歸功於外國人的記錄。打個比方說,印度曾有某位國王建立一座龐大的帝國,在印度史書中,這位國王大展異能,但是,都是些不可靠的記載。所幸,在這位國王統治期間,玄奘曾抵達印度,並將會見國王的細節記錄下來。由於,玄奘的遊記記載詳細,唐朝史官又十分重視玄奘出使西域,所以,作為現代人的我們可以透過我國的史書得知,這個無名國王叫做戒日王,他的在世年代也可以透過玄奘的遊記考證。

印度人家喻戶曉的阿育王則存在於印度傳說故事以及佛學經典中,在這些作品中,我們僅能知道阿育王旃陀羅·笈多的孫子,其生平充滿玄幻色彩,是個偉大的君主。但是,阿育王統治的具體年代是什麼時間?印度人無法給出準確解釋。亞歷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1年曾入侵過印度北方地區,遭遇孔雀王旃陀羅·笈多及其子民的抵抗。這段歷史被收錄在《亞歷山大遠征記》裡,由古希臘史學家阿里安修撰。

有了這份歷史資料作為佐證,我們終於可以確定孔雀王和他孫子阿育王的具體年代。

讀史可以明智,但是,讀印度歷史,你可能越讀越變成了傻子!

印度人連本國的歷史都搞不清,還需外國人結合外國曆史資料作參考才能得知真相。由此可見,馬克思同志說“印度人沒有歷史”並非空談,這樣真假難辨、斷斷續續、缺乏證據的歷史資料,難免會讓人摸不著頭腦。

常言道“讀史使人明智”,但是,這句話並不適用於印度歷史,並且,讀印度史極有可能收穫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