儂智高:民族英雄也好,王朝叛賊也罷,對他的評價為何截然不同

儂智高:民族英雄也好,王朝叛賊也罷,對他的評價為何截然不同

儂智高:南疆三立國,蓋棺終難斷

對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有時候在措詞上很有些吃不準,是叛亂還是起義?成功了,便是推翻了舊政權的開國君主,如朱元璋,如努爾哈赤,失敗了,大部會歸於叛亂,尤其是規模比較小的。

按照史學家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的階級鬥爭史觀,一般歸於三個標準,即針對朝廷,不是政府官員以及被鎮壓的,都算作起義。

這個就更有些讓人疑惑了,因為幾乎所有的起義都是針對朝廷,而且絕大部分是立國建號的,在新中國成立後,可以說只有要是反皇帝造反的,統統都是起義,沒有一個是劃去叛亂之中的;而在傳統史書中,是沒有起義這個詞的,統統都是叛亂。

儂智高:民族英雄也好,王朝叛賊也罷,對他的評價為何截然不同

也有人說,向著階級鬥爭正義一方投奔的就是起義,這就有點鬼扯了,如那梁山宋江,明明就是一夥披著“替天行道”外衣的強盜山賊,你如何就是判斷出他是否正義?如果以分裂國家,顛覆國家主權來劃定,那可以說,歷史上所有的起義,都是叛亂。

儂智高就是這樣一個很難界定之人,有說是起義,有說是叛亂,或者是造反,但近來官方似乎都定性為叛亂,當然,反駁之聲亦是多多,而且有許多人是將他視為英雄,有的還冠以民族英雄,因為,他曾經的對手是交趾,也就是今天的越南。

儂智高,壯族,北宋安德州人,即今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人,其父儂全福為當地勢力最大的壯族部族首領,他同父親一起建立“長生國”,與交趾李朝相抗衡,被李朝擊敗後,他又先後兩次建國,並請求“內附”,遭拒後開始反宋,數敗朝廷征剿之兵,最後儂智高敗於狄青,流亡大理,不知所終。

儂智高:民族英雄也好,王朝叛賊也罷,對他的評價為何截然不同

這個簡介寫來很複雜,也很混亂,這是因為他所處的地方很特別,一會兒宋朝,一會兒又越南的,弄得人一頭霧水,這要從他所處的地域來說明。

儂智高主要活動之地叫廣源州,當時在北宋時屬邕州,州治在今天的南寧,現在這個州的地域一部分在廣西,一部分則在今天的越南境內,但在當時,名義上的確是屬於大宋王朝的,史書載,“廣源州舊隸邕管羈縻,本非交趾有也。”

廣源州是邕州所屬四十四個羈縻州之一,隸左江道;但這個地方當時名義上是我大宋王朝的土地,但在管理上卻是被越南李朝所控制,很是奇葩。

儂智高:民族英雄也好,王朝叛賊也罷,對他的評價為何截然不同

於大宋來說叫做“羈縻”,也就是有點關係的地區,如果要比之於琉球同中國的關係,可能要稍微密切一點,至少在名義上,這裡是中國的土地,由邕州官員打理,儘管他們是不做任何事,大概相當於“少數民族自治市”一類的吧。

地處鬱江之源,這裡物產豐富,而且以金礦為最,據記載,僅在1039年夏,廣源州一次就被迫“獻”給交趾一塊重達112兩的生金,記為“交趾賦斂無厭,州人苦之。”

雖然在名義上隸屬宋朝,但這裡分別是由各個土司所控制,在相互的爭鬥中,儂智高家族最終佔據了上風,其父儂全福還被宋王朝授以邕州衛職,這有點像後來努爾哈赤同明朝的關係一樣,可是,後來卻遭“轉運使章戚罷遣之,不受其地。”

儂智高:民族英雄也好,王朝叛賊也罷,對他的評價為何截然不同

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宋王朝簡直就是腦袋被驢踢了,人家來歸附,你卻“不受其地”,就如同乾隆時的羅芳伯,在婆羅洲建立的蘭芳共和國要求內附被拒絕一樣,生生地將其拒之門外,聽任其自生自滅。

宋朝既然不管,交趾李朝自然會變本加厲地對這方土地進行盤剝,為了對抗李朝的剝削,當地民眾苦不堪言;史書記載,“廣源雖號邕管西羈縻州,其實服役於交趾。”

為反抗交趾貪得無厭地盤剝,儂智高的父親儂全福乾脆將所控制的州改為“長生國”,自稱“昭聖皇帝”,立妻為“明德皇后”,將儂智高封為“南衙王”,此時的儂智高僅14歲;自此,儂全福拒絕向交趾奉土稱臣,並整頓甲兵,準備同交趾李朝相抗衡。

儂智高:民族英雄也好,王朝叛賊也罷,對他的評價為何截然不同

不要看交趾這蕞爾小國,當時的戰力還真不差,立即出兵攻打,很快就將儂全福擊敗,並將其俘虜,史載為“交趾惡之,遣兵襲虜之。”所幸的是,他的妻子阿儂帶著儂智高逃脫。

為了贖回父親,他們交納了大量的贖金,可是,交趾在收了贖金後立即食言,將儂全福斬殺,所以,儂智高又一次建國,國號“大曆國”,並七次上書給宋王朝獻上大批財貨,要求內附,但宋王朝怕得罪交趾李朝,統統予以拒絕。

沒有宋朝的支援,在交趾的進攻下,儂智高再次戰敗被俘,而此時的李朝為了對付宋朝,任其為廣源州知州,替交趾國管理這片富庶區域。

儂智高:民族英雄也好,王朝叛賊也罷,對他的評價為何截然不同

有著殺父之仇的儂智高表面上應允,一旦脫離樊籠後,立即翻臉,同交趾國公開決裂,於是,李朝又派兵進剿,但這一次卻被儂智高打得大敗,不過,這時的儂智高年齡尚小,真正的操控者是他的母親阿儂。

此時的儂氏家族還是一門心思地想要投靠宋朝,哪怕給個地方上的頭銜,混身官服以示是宋朝子民也行,他們不停地與宋王朝周旋,送上厚禮,上表示好,派人進京覲見,求得大宋王朝的首肯,但無一例外地都被拒之門外。

期間儂智高還前去參加了宋朝的科舉考試,可惜沒考中,其中是否僅僅是水平還是其他問題,不得而知,但不管怎麼說,這說明他們從內心還是認定自己是大宋臣民,堅決同交趾李朝死磕到底。

交趾緊逼,大宋不管,儂智高被徹底激怒了,從渴望歸宋轉而舉起了反宋的旗幟。

儂智高:民族英雄也好,王朝叛賊也罷,對他的評價為何截然不同

據司馬光《涑水記聞》中記載,儂智高召集部眾曰:“今吾既得罪於交趾,中國又不我納,無所容,止有反耳!”

此時的他犯了個戰略方向的錯誤,他以打代求,想用不斷地擴張來逼近大宋朝就範,以提高同宋王朝談判的籌碼,於是,他成立了“南天國”,一面同交趾血戰,一面又去攻打邕州。

在攻下邕州城後,他們發現,之前他要求依附於大宋朝的檔案,都被當地官員束之高閣,根本沒有上報,憤怒下的他殺了官員,一條黑道走到底,只有公開與大宋朝為敵了。

一路上,他們所向披靡,攻佔了宋朝許多城池,當地官員不敢上報,一直到儂智高圍攻廣州城後,嶺南震動,朝廷方才知曉。

儂智高:民族英雄也好,王朝叛賊也罷,對他的評價為何截然不同

宋仁宗大驚,沒想到在嶺南還會發生如此大的事件,急忙撤回西夏前線的主力,派樞密副使狄青率兵進剿,由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掛帥出兵,也能看出朝廷對此事的看重,而且先鋒官為大名鼎鼎的楊家將後人楊文廣。

沒想到,楊文廣輕敵,遭遇儂智高的伏擊,被打得大敗虧輸,後來還是狄青率領主力前來,突襲崑崙關得手,逼迫儂智高決戰,然後以三萬鐵騎的絕對優勢,方將儂智高擊潰,並將包括阿儂在內的眾多核心成員俘獲,奪回邕州城,儂智高僅率數百人逃往大理。

在宋王朝的追逼下,為了不連累在大理國的宗親,儂智高選擇了自刎,時年僅31歲,當然,也有人認為是不知所終的,宋王朝隨即將原來眾俘獲的阿儂等人斬殺,震動嶺南的儂智高事變自此平息,其族人改姓農。

儂智高:民族英雄也好,王朝叛賊也罷,對他的評價為何截然不同

儂智高一直是被壯族民眾視為英雄,即使在今天,還有廟宇享受香火祭祀,所以,在對他的評價上是個很令人棘手的問題,糾結之處便是儂智高起兵究竟是正義還是不義?千百年來爭議不休。

與中國歷史上的起義相比,儂智高的起兵有著很大的不同,與其同朝的浙東方臘,或《水滸》中的宋江,前者同宋王朝勢如水火;後者是一心尋求招安,儘管同史實有著很大的出入,宋江是被張叔夜剿滅的。

以上這兩次起義,嚴格來說都不算正宗的農民起義,方臘乃一方之豪強,是借朝廷對民眾的盤剝揭竿而起;而宋江一夥則是因各種原因糾集在一起的,是由個體的原因而“逼上梁山”的。

儂智高:民族英雄也好,王朝叛賊也罷,對他的評價為何截然不同

而儂智高卻大不一樣,他雖是地方土司,但這一帶卻被交趾國長期欺壓和剝削,山民早已是貧困至極,民不聊生,而儂智高一族本身也遭受異國的欺壓,但作為宗主國的宋王朝卻不聞不問,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的起兵是帶有反侵略戰爭的正義之處。

最大的不同是,他從隨其父親起兵時開始,他們就一直要求成為宋王朝的一個能正常管理的州府,從而改變所謂“羈縻州”的現狀,也就是說要成為有人管的地方政權。

當然,這並不是什麼儂智高有著維護國家統一的高尚,而是想獲得保護和支援,不受交趾國的盤剝,這個我覺得也是有著正當性道理的。

儂智高:民族英雄也好,王朝叛賊也罷,對他的評價為何截然不同

農民起義最直接的原因是官逼民反,能生活得下去,誰還會去造反,當時儂智高起兵時,史載為“西山諸蠻,凡六十族,皆附智高”,從這點來看,是符合這個定義的,否則,他不會那麼得民心。

是誰逼得他們要造反呢,卻是由交趾的剝削而引起的,這雖然顯得很奇怪,卻是當時的實情。

但我覺得,更重要的因素決定儂智高起兵的,是北宋王朝的不作為,甚至為了避免既要同西夏征戰,又要同交趾糾纏,從而陷入兩面作戰的不利局面,出於“恐失交趾之心”的畏懼心理,而對儂智高採取嚴詞拒絕的政策。

儂智高:民族英雄也好,王朝叛賊也罷,對他的評價為何截然不同

交趾的逼迫和宋朝的拒絕,或者叫不信任,這兩大因素使得儂智高走投無路,他多次的請求,甚至不惜以類似行賄的方式請求歸附:“以馴象、金銀來獻,朝廷以其役屬交趾,拒之。”所以,不得已,乾脆以打促談,最終同宋王朝戰成了一團,也因此背上了叛賊之名。

從宋王朝的角度看,不願意兩線作戰自是有道理,更重要的是,他們對當時屬於窮山惡水的兩廣之地並不重視,所以,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從根本上就不願意介入儂智高同交趾的爭鬥之中。

我曾經想過,如果儂智高不去掉頭打宋朝,而是一心向南去打交趾,結果會怎樣呢?

雖然與儂智高的實力相比,交趾應該要稍稍高出一頭,便怎麼說也比宋朝要弱很多吧,如果他能假以時日,不說能取得宋朝的支援,同交趾磨個十年八的,那交趾也受不了啊。

儂智高:民族英雄也好,王朝叛賊也罷,對他的評價為何截然不同

這就同西夏與宋朝作戰一樣,以西夏那幾個人,將宋王朝煩都煩死了,最後還不是要和談,互市,還每年“賞賜”多少的幣帛,李元昊能做到,難道儂智高就不能做到嗎,交趾的實力畢竟連宋朝的十分之一也沒有的。

現在對儂智高的評價是眾說紛紜,民族英雄也好,王朝叛賊也罷,誰也說服不了誰,我只是覺得,不應該簡單地將其定位於分裂祖國的叛亂分子,也不能歸於為反抗宋而發動的起義,因為他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

我只是對宋王朝的軟弱感到不解,當然,這是站在今人的角度說話,而在當時,也許宋朝的所為,就是一種共識,我們也不能以現代人的觀念來苛求古人。

儂智高:民族英雄也好,王朝叛賊也罷,對他的評價為何截然不同

更讓人不可理喻的是,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年,宋王朝以“荒遠”和“瘴癘”為由,乾脆把廣源州送給了交趾,就是說,連所謂的“羈縻”也不要了。

正是在送出去的這片被交趾改為高平省的土地上,上世紀八十年代就發生了對越反擊戰,多少中華好兒郎血灑疆場,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