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華:從歷史文化背景解讀南越王玉器的特點

漢代的墓葬很多都被盜掘,這也是文帝霸陵被發現後成為重點保護的關鍵;

在考古歷史中,漢代的獅子山漢墓,滿城漢墓、定州劉暢墓,馬王堆漢墓,彭城王墓、大雲山漢墓、包括最近挖掘的海昏侯漢墓等等,但是這些都不屬於帝王級別,而屬於諸侯王或侯的墓葬,廣州南越王的墓葬發現,對考古史的意義也是極大的,他雖然與漢王級別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作為一個諸侯國的墓葬,這個等級也是頗高的,而這位趙昧的身平,就要從他的爺爺趙佗說起了。

沈華:從歷史文化背景解讀南越王玉器的特點

一、漢代南越王歷史背景

漢室江山,諸侯國幾乎都是劉姓的天下,獨獨偏居一隅的南越國,國王卻姓趙?而且還不是劉邦的造反兄弟,他生於公元前240年,是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將領。作為一個前朝遺臣,卻能成為一方諸侯?想必也是具備一定的膽識和謀略的。

公元前219年,趙佗年輕有為,受秦皇嬴政指令,跟隨秦將任囂一起帶領50萬軍隊南征,掃蕩百越之地,打了10多年,最後付出20多萬秦軍性命代價,拿下百越之地,建立了大秦三十六郡之中的南海等郡縣。

統治南郡後,趙佗已經成為南下幹部當中的主心骨,本來是要凱旋迴秦,衣錦還鄉的,但是不料得到秦皇駕崩的資訊,又看到秦二世昏庸無道,公子扶蘇的下場,特別是秦亥管理天下的方法與始皇嬴政大不一樣,各地諸侯紛紛抱怨,百姓也苦不堪言,各地都有反抗和起義,趙佗就決定先不急著返回秦宮,留待南越靜觀其變,看看事態的發展,再選擇合適的時候再回去覆命。

沈華:從歷史文化背景解讀南越王玉器的特點

在率軍鎮守南越的管理過程中,將秦軍與駐軍所在地的居民進行融合,因為很多秦軍都是從佃戶中抽排計程車兵,本身就是農戶,教當地人們關於農耕種植和耕作,並積極推進漢化政策,傳播中原文字和地區的文化思想,鼓勵秦軍與當地居民通婚,把南越地區的民生和經濟發展的非常好。

在劉邦擊敗項羽,統一天下之時,也就是公元前204年,漢高祖三年,趙佗也將征服下來的百越之地,獨稱南越國,自詡“南越武王”,劉邦得知後,因漢室江山剛剛成立,百廢待興,也不想再燃戰火,於是派陸賈前往南越說服,趙佗也深知一旦交戰,後果兩敗俱傷,同意歸附於漢,成為漢朝的藩屬國。

沈華:從歷史文化背景解讀南越王玉器的特點

而我們在1983年發現的這座南越王墓葬,其實就是趙佗孫子,南越國第二位國王趙昧的墓葬。

趙佗的傳奇有很多,一個就是他是目前最長壽的一位君王,據說活了104歲,在漢武帝的建元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37年才去世,熬的江山都要傳給孫子,也就是我們發現的這位“南越文帝”,還有一個傳奇就是趙佗的墓葬至今也沒有被發現?是早就被盜?還是一直沒有找到?關於他活了一百多歲的傳奇是否真實?可能這個謎團需要等到將來才能解開了。

我們知道,漢時南越國一方面是國力豐厚,有足夠的實力追求奢侈的葬禮規模,另一方面,每一位君王都害怕自己的墓葬被盜,也都採取了很多的手段和方法,傳說中,趙佗生前害怕有人盜墓,為自己選擇佈置了幾十個遺冢,而他死時,孫子為他舉辦了一個極為特殊的葬禮,安排了四支一模一樣的送殯隊伍,最後誰也不知真實的墓葬到底在何處?

千百年以來,各種盜墓賊從來沒有放棄過尋找趙佗的墓葬,畢竟作為一個開國之君,長壽之王,墓葬裡面的陪葬財寶,是很多盜墓賊的夢想天堂。

特別是到了三國時期,天下又一次開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擁兵自重,我們熟知的曹操便是有名的“摸金校尉”,這也是他們募集軍晌最便利的方式之一,還有一個就是三國時期吳王孫權,當時佔據著江南吳國屬地,為了得到傳說中的那些殉葬財寶,特地派遣了5000人在嶺南地區尋找趙佗之墓。不過,千辛萬苦地探尋,始終沒有發現,最後發現了南越王國的一個重要墓葬,開啟以後才知道是第三代君王趙嬰齊的墓葬,趙佗的墓葬便一直成為謎冢,至今也沒有發現。

沈華:從歷史文化背景解讀南越王玉器的特點

這次的墓葬發現也是具備一定的偶然性,1984年在廣州象崗山修建房屋,發現很多墓葬,在最底下發現巨石覆蓋的王級墓葬,從中發現“文帝行璽”和“趙昧”金玉印,證明此墓是南越王第二代君王墓,也是國內考古行動中第一次發現帝王印。

沈華:從歷史文化背景解讀南越王玉器的特點

南越王墓也是目前國內考古正式挖掘的一個君王級別的墓葬,雖然與歷史上漢代的帝王墓有差別,但是此墓中出現的很多玉器都是我們國內研究漢代玉器的頂級資料,也是我願意花費幾期的筆墨來詳細描述的一項文化遺產,這座墓葬中還充分展示了各種各樣的漢代帝王級別的玉組配飾,讓我們對漢代組佩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沈華:從歷史文化背景解讀南越王玉器的特點

二,玉組配的文化背景及藝術特徵

組玉佩的前身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的山頂洞人的原始裝飾。我們通常都將西周的玉組配作為佩飾的頂尖裝飾手法,從這座墓葬中讓我們知曉,西漢組玉佩的組合形式一般比較簡單,但像南越王組玉佩這樣複雜、元件繁多的實屬少見。墓葬中完整地出土了從三套玉佩,從復原的組玉佩來看,無論是整套的組合形式紋飾的和諧搭配,還是配件的雕琢技藝,它的造型藝術和紋飾裝飾藝術,均達到了幾乎近於完美的境地。

沈華:從歷史文化背景解讀南越王玉器的特點

到了東漢時期,組玉佩的出現開始驟然衰落。

雖然在考古現場偶有發現,但是基本已經瀕於消失,到了魏晉時期及其後完全絕跡。

沈華:從歷史文化背景解讀南越王玉器的特點

三、顯貴身份的組玉佩鑑賞要點和基本特徵

南越王墓共出王組玉佩11套,是已知漢墓中出土最多的一座。

沈華:從歷史文化背景解讀南越王玉器的特點

這11套組玉佩,分別發現於墓主、其夫人及殉人身上。以墓主和右夫人佩掛的組玉佩最講究、富麗。組玉佩一般由數枚精緻的玉雕飾品組成,有的還雜以其他質料的珠飾等。

墓主玉衣內胸腹部的組玉佩,由32件各式質料的飾品組成,以玉質為主,有雙鳳渦紋璧、龍鳳滿紋壁、犀形璜、雙龍蒲紋璜、套環等主件,配以人形飾、壺形飾、獸頭形飾、玉珠、玻璃珠、煤精珠、金珠等輔件,穿綴成色彩斑斕的組玉佩。

沈華:從歷史文化背景解讀南越王玉器的特點

其中的璧、璜是主幹,而龍鳳渦紋壁、犀形璜為漢代玉雕中的精粹。

龍鳳渦紋壁的內層透雕一奔龍,姿態雄健。壁內兩面滿飾排列整齊的浮雕勾連渦紋。壁外兩側各透雕一,雙鳳呈對稱地匍匐攀援回首狀。此壁龍鳳採用的是剪影側面造型的手法,構圖豐滿、佈局對稱、虛實和諧。既有立體感又有中心感。

沈華:從歷史文化背景解讀南越王玉器的特點

龍鳳紋構圖,講究對稱平衡,但龍必居中,龍體矯健。鳳為附屬,鳳姿嫵媚。

沈華:從歷史文化背景解讀南越王玉器的特點

透雕犀形璜的塌脊如鞍狀,吻、尾向上翹卷呈璜形。犀身正反兩面均飾浮雕渦紋,關節等細部以減地、細線琢刻,表現了肌肉的質感。

犀身外沿起邊線,加之採用了側面造型的手法,使輪席線突出,形象逼真。構圖設計打破了傳統的對稱平衡,表現出標新立異的風格。

沈華:從歷史文化背景解讀南越王玉器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