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沛丁氏:被陳壽刻意掩蓋的曹魏外戚家族

曹氏與夏侯氏,世為婚姻。

曹氏與夏侯氏長期通婚,後代多為中表親,以至漢末便常被人誤以為二家實出一家。比如曹嵩之“未能審其本末”,在當時便有人視嵩出自夏侯氏。

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世語》

但許多讀者朋友不知道的是:

曹魏初期外戚,除了夏侯氏,還有一家。

而這家外戚因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遭到了刻意掩蓋;以至留存史料甚少,至今仍被忽略。

我仔細閱讀《三國志》及相關引注,發現了一個十分震驚、顛覆我之前所思所想的結論:

以丁衝、丁儀父子為代表的譙沛丁氏,是曹操起兵初期、真正的心膂家族。丁氏不僅與曹氏聯姻,還與同郡夏侯氏聯姻。

而丁氏記載遭到掩蓋、湮滅難存的原因,恰恰出自《三國志》作者陳壽。

本文構思,是用現存史料進行脈絡推導與邏輯串聯,力爭還原出三國漢季的丁氏家族形象。筆力有限之處,望讀者朋友體諒;如能對讀者有微薄幫助,也是我的收穫。

獻醜了。

本文共 6900 字,閱讀需 13 分鐘

鄉黨舊交

丁衝,宿與太祖親善。

三國漢季,正處於皇權政治向門閥政治的過渡期,地方上呈現嚴重的宗族化、鄉黨化。河北、江東、荊楚等地皆出現大量世家豪族。

曹操也不例外。所信、所用者,無外乎宗族曹氏、外戚夏侯氏、以及譙沛舊人(許褚、文稷、史渙等為代表)。

丁衝出身譙沛,即曹操同鄉舊交。

丁儀字正禮,沛郡人也。父衝,宿與太祖親善。——《魏略》

丁衝還有個身份,即曹氏外戚。

曹操原配是譙沛丁氏。符合鄉黨間通婚聯姻的傳統。

太祖始有丁夫人。——《魏略》

丁氏之妹嫁給了同郡夏侯淵。

淵妻,太祖內妹。——《魏書九》

譙沛出身的丁氏、曹氏、夏侯氏三家聯姻。

這種關係,就類似《白鹿原》中的冷氏,將二女分別嫁入白家和鹿家。

白鹿原的故事雖然發生在清末民初,但中國傳統的鄉黨舊俗、親戚社會、地域文化,卻是一脈相承。

譙沛丁氏:被陳壽刻意掩蓋的曹魏外戚家族

白鹿原鄉黨聯姻

丁衝按年齡,應為曹操原配丁夫人的同父兄弟、或叔伯兄弟(從兄弟)。

小舅子跟隨姐夫/妹夫征戰,在兩漢三國是極端常見的。例子太多不贅述。

丁衝與曹操的外戚關係,還有一條殘存史料可為佐證。

丁衝曾與曹操同乘車輿。有此待遇者,僅見夏侯惇。

(儀)父(丁)衝,宿與太祖親善,時隨乘輿。——《魏略》

注:乘輿亦指代天子。該材料也可解釋為丁衝在長安任黃門郎時嘗隨駕。

夏侯惇是最早跟隨曹操在陳留起兵(190)並南下揚州募兵的大軍頭。晉武帝司馬炎給予其高度評價。

(晉武帝)詔曰:“惇,魏之元功,勳書竹帛。”——《晉陽秋》

而夏侯惇與曹操同乘車輿,得到巨大羨慕,時人榮之。

(太祖)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魏書九》

夏侯惇出身譙沛夏侯氏,不僅與曹氏長期聯姻,惇子夏侯懋還娶了曹操長女清河公主。

初,太祖以女妻(夏侯)楙,即清河公主也。——《魏書九》

尚公主者已是巨大榮耀,尚長公主者、基本是鐵桿心腹、社稷之臣的待遇。

而長公主最早的駙馬人選,恰恰是丁衝之子丁儀(後文會具體談到)。

丁衝與曹操同乘,大見親待;參考同郡姻親夏侯氏,也側面反映了丁氏在曹魏陣營的地位。

魏之元功

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今其時矣。

丁衝之名,完全不見《三國志》原本,《後漢書》亦無跡可尋,僅能從破碎的史料引注中略窺一二。

但即使從如此稀薄吝嗇的記載中,也能大致勾勒出丁衝在魏武初起時的重要地位。

丁衝曾力勸曹操、迎天子以令諸侯。

(丁衝)見國家未定,乃與太祖書曰:“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今其時矣。”

是時張楊適還河內,太祖得其書,乃引軍迎天子東詣許。——《魏略》

由於丁衝的記載被刻意抹殺,迎接獻帝的“畫策殊榮”,最終被荀彧和毛玠分享。

(荀)彧勸太祖曰:“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魏書十》

(毛)玠謂太祖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魏書十二》

丁衝不僅是迎接天子的畫策者,還是身體力行的執行人。

中平(190-193)或興平年間(194-195),丁衝曾受命前往長安,在李傕、郭汜的“關中偽政府”中供職,長期紮根敵後。

丁衝的敵佔區潛伏史,效果喜人。看其“黃門侍郎”官銜即一目瞭然。

黃門侍郎。這是天子近臣、清途冗員的專職。

侍中楊琦,黃門侍郎丁衝、鍾繇…… ——袁宏《後漢紀》

丁衝在長安,聯合鍾繇等人策動了針對李郭二人的兵變。

丁衝、鍾繇,尚書左丞魯充,尚書郎韓斌,與傕將楊奉、軍吏楊帛謀共殺(李)傕。——袁宏《後漢紀》

丁衝、董承、白波軍,攜天子東奔弘農(張濟)、出逃陝縣、之後赴安邑(張楊)、流浪至洛陽。

譙沛丁氏:被陳壽刻意掩蓋的曹魏外戚家族

天子還洛陽,太祖遂至;天子假太祖節鉞,錄尚書事

曹操迎天子遷治許縣,丁衝功不可沒。

而丁衝在“長安政變”中的大功,被陳壽刻意忽略。《三國志》中甚至不見其名諱,原因之後會解釋。

曹操對丁衝的工作業績極端滿意,授予丁衝司隸校尉的職務。

太祖得其書,乃引軍迎天子東詣許,以(丁)衝為司隸校尉。——《魏略》

司隸校尉,即漢末刺史頭目;負責監察司隸校尉部(長安、三輔;洛陽、三河為核心的京畿地區),同時監管十三州刺史。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最大的監察委首長。

注:長安後被劃入雍州,不做展開。

注:司隸為顯職。袁紹起兵初期,實職便是司隸校尉(其自領車騎將軍)。呂布投袁紹時,亦求做司隸校尉。

丁衝死後的繼任司隸校尉是鍾繇。

鍾繇是潁川士族,被荀彧保薦。鍾元常都督關中,位尊權重,憑司隸校尉任上的功績累官至三公。

丁衝之“司隸校尉”,其權重非同尋常。丁衝在曹魏陣營的地位也可見一斑。

丁衝之死

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丁夫人

丁衝之死,記載是極端隱晦的。

史料說,丁衝在司隸校尉任上,做了不長時間,返京敘職時“飲酒醉死”。

後(丁衝)數來過諸將飲,酒美不能止,醉爛腸死。——《魏略》

飲酒醉死是假。隱誅是真。

我之前寫過很多文章,強調毫無徵兆的“憂死”、“慚愧發病死”、“狂疾物故”、“染疾暴死”等,多為春秋筆法。

可考者甚多。如董太后、荀彧、于禁、劉瑁、糜竺、蔣濟、陳泰、趙娥兄弟等等。

對死亡原因的反常寫法,是常見的曲筆。

丁衝之死,其真實原因在於“丁夫人離異事件”。

建安二年(197),張繡降而復叛,曹昂敗死。丁夫人大怒,與曹操分居絕婚。

丁(夫人)常言:“將我兒(曹昂)殺之,都不復念!”遂哭泣無節。

太祖忿之,遣歸家,欲其意折。

後太祖就見之,夫人不顧,又不應。遂與絕。——《魏略》

曹昂戰死、丁夫人離異,這是丁氏衰落的轉折點。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口銜天憲、乾綱獨斷。如此身份竟被原配踹了,顏面掃地。其心情可想而知。

丁衝在建安元年(196)出任司隸校尉。其身為曹昂舅父、丁夫人兄弟,又是迎立天子的佐命元勳,鎮守司隸,位高權重。

丁夫人與曹操絕婚、嫡子曹昂又敗歿。此時,丁衝的立場便很尷尬了。司隸校尉不可能再讓其擔任了。

丁夫人廢放後,丁衝“狂疾發作”。遭魏武戲謔,稱:

“丁衝你犯病時、要是拿把刀子,我都怕你。”

昔吾同縣有丁幼陽者,其人衣冠良士,又學問材器,吾愛之。後以憂恚得狂病,即差愈,往來故當共宿止。

吾常遣歸,謂之曰:“昔狂病,儻發作持兵刃,我畏汝。”——《太平御覽》

狂病。這和川地原繼承人【劉瑁】的死因一模一樣。

(魏武)加(劉)璋振威將軍,兄瑁平寇將軍。瑁狂疾物故。——《蜀書一》

丁衝也從此失去了和曹操同乘車輿、同宿一宅的待遇。

(魏武與丁衝)俱共大笑,輒遣(衝)不與共宿。——《太平御覽》

《太平御覽》中的丁幼陽,即丁衝。

衝者,幼也。常見搭配:沖齡踐祚、朕以幼衝、沖弱、沖昧等。

丁衝字幼陽,完全符合表字命名方式,即其中一字與名“同義而異音”。

類似諸葛亮字明;曹操字德;周瑜字瑾;諸葛瑾字瑜等等。

注:丁衝字“幼陽”,故執金吾丁原字“建陽”。二者極為相似。

而丁原籍貫失考,未知何方出身。按三互法,僅知其非幷州人。

若丁原也是譙沛出身,那就很有趣了。

丁夫人廢放之後,丁衝返京述職“飲酒醉死”,死的恰到好處。

為什麼我如此確定是隱誅呢?

因為丁衝死時大量嘔血,非同尋常。

酒美不能止,醉爛腸死。

譙沛丁氏:被陳壽刻意掩蓋的曹魏外戚家族

酒美不能止,醉爛腸死

史籍記載“醉爛腸死”,斷句當為:

醉、爛腸、死。

死因歸於“爛腸”,死時必定伴隨大量吐血。

丁衝正值壯年(以其子丁儀曾被考慮招贅駙馬可知),當時的釀造技術也無法制造高純度酒精,喝點兒米酒、豈會吐血至爛腸?

醉爛腸死是假,毒藥鴆殺是真。

丁衝死後,卞氏曾去探望過離異寡居的丁夫人。

丁夫人本是瞧不起卞氏母子的。此時卻一改常態、前倨後恭,自貶為“廢放之人”。

可見丁衝死於非命。

(卞)後為繼室,不念舊惡,迎來送去,有如昔日。

丁謝曰:“廢放之人,夫人何能常爾邪!”——《魏略》

丁夫人是主動把曹操踹了的,不是被曹操“廢黜放逐”的。

丁夫人反常的謙詞,側面證明了丁衝之死、事出蹊蹺。

丁氏兄弟

丁儀、丁廙官不過右刺奸掾及黃門侍郎,外無摧鋒接刃之功,內無升堂廟勝之效,黨於陳思王,冀搖冢嗣,啟釁骨肉。

丁衝死後,膝下有二子丁儀、丁廙。

注:下文統稱“二丁”。

二丁少年失怙,過得很不順心。

原因是丁夫人昔日與卞氏不睦。

丁夫人做正室時,卞氏不過一歌女出身的小妾。

按《大宅門》劇情,這完全是黃春兒與楊九紅,且丁夫人還是個脾氣暴躁、言語刻毒版黃春。卞氏母子頗受欺侮。

初,丁夫人既為嫡,加有子修,丁視(卞)後母子不足。——《魏略》

注:子修即曹昂。

卞氏長子曹丕,以年長緣故,對此忌恨最為強烈。

曹丕登基後,曾下詔誅殺在自己年幼時、輕視自己的叔父曹洪。

始,洪家富而性吝嗇,文帝少時假求不稱,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獄當死。——《魏書九》

曹洪是開國元勳、先帝救命恩人,下場尚且如此。丁氏歧視卞氏母子,仇怨相及、連累著侄子丁儀、丁廙被曹丕敵視,也順理成章。

譙沛丁氏:被陳壽刻意掩蓋的曹魏外戚家族

魏武欲嫁女,太子沮其計

丁儀成年後,曹操曾想招丁儀做駙馬,將長女清河公主下嫁。兩家再次聯姻。

(魏武)聞(丁)儀為令士,雖未見,欲以愛女妻之。——《魏略》

注:以後文可知、此女為長公主“清河公主”。

清河公主是丁夫人一手帶大。生母是劉氏,丁夫人的侍女。

將長女嫁給老鄉兒子,也完全符合曹氏、夏侯氏、丁氏三家相互通婚的傳統。

曹丕聽聞,念及舊怨,挾私報復,從中作梗。

曹丕找到父親,擺出一副真誠臉,說丁儀“眼神兒不好”(單目失明),而姐姐是個“顏值黨”,擔心姐姐嫁過去受委屈。力主將清河公主嫁給夏侯懋。

五官將曰:“女人觀貌,而正禮目不便,誠恐愛女未必悅也。以為不如與伏波子(夏侯)楙。”——《魏略》

注:五官將即曹丕、正禮即丁儀、伏波即夏侯惇。

丁儀與駙馬之位,失之交臂,大受打擊。

此後,二丁對曹丕更加忌憚怨恨。遂拜入曹植門下,各種亂咬、各種打黑槍,完全成了王莽的孔光、曹操的郗慮。

毛玠、徐奕以剛蹇少黨,而為西曹掾丁儀所不善,儀屢言其短。——《魏書二十二》

崔琰、徐奕,一時清賢,皆以忠信顯於魏朝;丁儀間之,徐奕失位而崔琰被誅。——《傅子》

按說曹植也是卞氏之子。二丁理當遠離。為何改投曹植門下?

原因有二:

一者、曹植年幼。對丁氏離異(197)前的事情印象不深。

曹昂死時,曹丕十歲,曹植僅五歲。

曹丕那時已經記事兒了。《典論 自敘》中還記載了自己在宛城騎馬逃生的驚險回憶。

以此度之,曹丕對丁夫人的刻薄,必然印象更深。

建安初,上(即魏武)南征荊州,至宛,張繡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從兄安民遇害。時餘年十歲,乘馬得脫。——《典論 自敘》

二者、曹植輕佻放縱、不施威儀、無人君之象。

(曹植)性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魏書十九》

雖然同為卞氏之子,相比陰刻寡恩、睚眥必報的曹丕,曹植的性格無疑是好太多了。

二丁族滅

文帝即王位,誅丁儀、丁廙並其男口。

建安二十五年(220),二丁被接班人曹丕夷滅三族。

二丁之死,表面是交關諸侯、圖謀奪嫡。實際上依然是“外戚政治”的延續。

二丁之死,並非孤立事件。要結合前一年的故事一起看待。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植黨人楊修被戮。

史書記載曹植“極為恐慌”。

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植益內不自安。——《魏書十九》

為何陳思王黨人在建安二十四年之後突然失勢?須知曹丕立為世子,是在建安二十二年(217)。魏武、魏文動手,難道還有網路延遲嗎?

如我所說,楊修、二丁之死,表面是“交關諸侯”,實際是“外戚政治”。

建安二十四年發生了什麼事兒?

夏侯淵軍敗漢中,被劉備所殺。

夏侯淵是誰?是曹操的連襟兒。夏侯淵的老婆,恰恰是丁夫人的親妹;論輩分是二丁的姑母。

淵妻,太祖內妹。——《魏書九》

夏侯淵的兒子還娶了曹操的侄女兒,親上加親。

長子(夏侯)衡,尚太祖弟海陽哀侯女,恩寵特隆。——《魏書九》

夏侯淵在世,曹操、曹丕父子,顧慮到元勳和親家的感受,不願直接動手誅殺二丁;夏侯淵一死,二丁、楊修為首的曹植黨人,下場也就可想而知了。

丁衝父子失載始末

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

丁氏父子在《三國志》中無列傳。

佐命元勳、第一代頂級外戚丁衝,甚至連名字都沒出現過。

丁氏父子故事,僅見於《魏略》、《太平御覽》、《後漢紀》中的散碎記載。

丁氏父子如此下場,其實原因是頗為複雜的。

王沈是始作俑者,陳壽是罪魁禍首。

黃初年間(220-226),曹丕詔修國史。最早的執筆人是衛覬、繆襲等人。

黃初、太和中始命尚書衛覬、繆襲草創紀、傳,累載不成。

又命侍中韋誕、應璩、秘書監王沈、大將軍從事中郎阮籍、司徒右長史孫該、司隸校尉傅玄等復共撰定。

幾經易手,最終撰稿總監落到了王沈頭上。

其後王沈獨就其業,勒成《魏書》四十四卷。——《史通·正史篇》

(1)王沈

王沈是個標準的寡廉鮮恥之徒。

高貴鄉公之死,告密者就是王沈。

帝乃出懷中版令投地,曰:“行之決矣。正使死,何所懼?況不必死邪!”於是入白太后。

沈、業奔走告文王,文王為之備。——《漢晉春秋》

注:帝即曹髦;文王即司馬昭。

王沈靠著舔司馬昭的靴子,一路平步青雲,甚至家族都跟著沾光。用故主的鮮血,染紅自己的頂子。

王沈所修《魏書》四十四卷,言語荒誕、迴護甚多。基本上涉及敏感事件的(甄后之死、齊王之廢、高貴鄉公之崩),都是信口雌黃、胡說八道。

王氏《魏書》,在當時就有“穢史”的惡名。

王沈獨就其業,勒成《魏書》四十四卷。其書多為時諱,殊非實錄。——《史通·正史篇》

王氏修國史,秉承的基本原則就是“猛吹三祖、猛貶三少帝”。

注:三祖即太祖曹操、世祖曹丕(一說為高祖)、烈祖曹睿

三少帝即齊王芳、高貴鄉公髦、常道鄉公璜(所謂魏元帝)

既然王沈秉承旨意、要吹捧曹丕;那曹丕的政敵丁氏家族,自然是沒必要列入官修史書了。

王沈之禍後,還有陳壽之禍。

(2)陳壽

先宣告立場,我是很喜歡陳壽的。陳承祚身上有股子混不吝的痞子勁兒,誰都不鳥,不為尊者隱諱。

看《三少帝紀》中對曹髦的記載,我都替他捏把汗。陳壽是個純爺們兒,真漢子。

可惜,陳壽有個毛病,就是“貪”。

按說“貪”,也不是啥大毛病,比姦淫和殺戮要好得多了。可陳壽作為國史執筆人,他的貪、就經常公權私用,甚至導致重要人物失載。

《晉書》記載,陳壽管丁儀的子嗣索要大米,張口就要一千斛。

或雲丁儀、丁廙有盛名於魏。(陳)壽謂其子曰:“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晉書 陳壽傳》

注:見與,即“與見”,賓語前置用法。見者,我也。“見與”即“給我”。

按一斛一百來斤,千斛怕是夠裝幾個火車皮。

古代大米通常用作一般等價物,初平元年(190)到黃初二年(221)五銖錢廢棄時,大米實際充當了錢幣的作用。甚至到了明清,依然稱大米等穀物為“本色銀”。

注:貴金屬為“折色銀”。

譙沛丁氏:被陳壽刻意掩蓋的曹魏外戚家族

可覓千斛米見與

說穿了,陳壽不是要米;千斛大米,他擱哪啊?

陳壽就是要錢。

沒辦法,文化人也要恰飯嘛!

丁儀的子嗣面對勒索,大義凜然,一毛不拔。

丁不與之,(陳壽)竟不為立傳。——《晉書 陳壽傳》

索賄不成,陳壽直接把丁儀兄弟徹底寫死。

文帝即王位,誅丁儀、丁廙並其男口。——《魏書十九》

曹魏開國元勳,與曹氏、夏侯氏屢次通婚的故司隸校尉丁衝,也被抹去記載,不見於《三國志》。

有讀者朋友可能會問:二丁也許確實被夷三族了呢?

對,黃初元年(220),丁儀兄弟家族有可能確實被夷滅。

但魏晉出於政治需要、經常會大赦天下,從功臣子弟中尋找遠親過繼。

就連當年被夷滅三族的“頭號政治犯”曹爽,其父曹真也被從遠房族孫中過繼了後嗣,香火祭祀得到延續。

嘉平中,紹功臣世,封(曹)真族孫熙為新昌亭侯,邑三百戶,以奉真後。——《魏書九》

陳壽入晉已是蜀漢滅亡(263)之後的事兒了,離著“丁氏被夷”(220)過去快半個世紀了。丁氏早就後繼有人了。

所以,即使丁儀兄弟真被夷滅,丁氏在西晉有(過繼)子嗣也不奇怪。

何況丁氏出身譙沛、曹氏父子對譙沛老鄉是有特殊感情的。

當年魏諷之亂(219),騎督文稷、文欽父子坐收下獄。以老鄉緣故,文欽捱了一頓鞭子就給放了。

(文)欽字仲若,譙郡人。父稷,建安中為騎將,有勇力。

欽魏諷反,欽坐與諷辭語相連,及下獄,掠笞數百,當死,太祖以稷故赦之。——《魏書》王沈版

須知,五官將曹丕,藉著魏諷逆案,屠殺了數千家族。連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二子,都被曹丕屠滅了。

太祖時徵漢中,聞粲子死,嘆曰:“孤若在,不使仲宣無後。”——《文章志》

文欽能獨生,靠的恰恰是譙沛出身。

由此可知,丁儀兄弟也未必真被屠滅三族。或許只是王沈揣摩上意、穿鑿之訛;陳壽將錯就錯、附會於後。

歷史從來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能是為了榮華富貴,也可能是為了千斛大米。

譙沛丁氏的沉浮始末、以及消失原因,大致如此。

希望為讀者朋友帶來些許收穫。

我是胖咪,希望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