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的動亂,晉國為何沒有衰落?

十五年的動亂,晉國為何沒有衰落?

十五年的動亂,晉國為何沒有衰落?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子弒父、臣弒君、宗室殘殺等亂象可謂是層出不窮。在春秋四個實力最強的諸侯國中,齊國每位君主登基,都要面臨血雨腥風,如齊桓公餓死後的諸子爭位,動亂僅一年就讓齊國徹底跌下神壇;楚國的公族內鬥更是不勝列舉,如楚成王就是靠政變才登上君位的,且其晚年亦被親子所弒。至於地處西陲的秦國,則更是由於宗室內鬥陷入了四代人近百年的亂政中,若不是晉國卿族鬥爭日趨殘酷,以及秦國與楚國、齊國聯盟抗晉,秦國才沒有出現亡國之危。

縱觀春秋歷史,晉國中晚期似乎沒有宗族內鬥,歷任君主似乎都很平穩的繼位,除非太過殘暴(如晉靈公)才會出現權臣弒君行為,可這是晉文公即位後的情形。在晉文公即位前的十五年間,晉國四易其君,此等亂象若放在其他諸侯國,恐怕再無崛起機會了。可晉國卻在這場動亂結束後,重新崛起並稱霸,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首先這場長達十五年的動亂,並沒有出現大規模公族內鬥的情況發生,僅限於驪姬之子奚齊、少姬之子卓子、公子夷吾父子以及公子重耳數人而已,且他們之間最多也只是兩兩相鬥而已。如此下來,晉國的動盪造成的危害被最小化了,致使出現這種情況的就是造成驪姬之亂髮生的晉獻公。

十五年的動亂,晉國為何沒有衰落?

晉獻公的父親晉武公出身曲沃小宗,晉武公在位期間完成了先輩們的遺願,以曲沃旁宗的身份成功取代翼城大宗統領晉國。而到了晉獻公即位後,留在曲沃的非晉武公血脈的宗室子弟日漸強盛,甚至出現了威逼公族的現象。晉獻公對此非常擔心,害怕曲沃代翼事件的再次上演。晉獻公的擔心,被臣僚士蒍所察覺並提出了徹底剷除曲沃宗室的方法,那就是設計分化曲沃宗族子弟,而晉獻公與其中勢力較弱的宗子,聯合起來對付勢力強大的宗子。依此策實行數次後,曲沃宗子集團的勢力、影響力大幅度下降,且失去了對彼此的信任,最終被晉獻公驅趕到聚城並剷除殆盡。

正是由於晉獻公耗費兩年精力徹底剷除了公族勢力,並且晉獻公和後世諸公在即位後,都禁止除嫡子外的宗親留在晉國。這些措施讓晉國再無公族之患,且為之後的秦穆公幹涉晉國內政埋下了伏筆。如若晉獻公沒有剷除曲沃宗子集團的話,當驪姬之亂髮生時,曲沃代絳事件恐怕會再次上演,晉國也難免會走齊國的老路。這樣下來,春秋中後期的格局,很可能變成秦楚爭霸,三家分晉事件恐怕也不會發生了。

其次驪姬之亂看似與驪姬有很大的關係,可實際上驪姬掌握晉國政局最多僅一年。晉獻公在參加葵丘盟會後不久,即因病去世,臨終前交代足智多謀、忠貞不渝的荀息,讓他輔佐奚齊(其母為驪姬)即位。奚齊即位後,由於其年紀尚幼無法執政,故當時晉國的朝政,掌握在驪姬、荀息、梁五、東關五等人手中。

十五年的動亂,晉國為何沒有衰落?

在初步料理完國喪後,荀息按照晉獻公的遺命,尊奚齊為晉公,驪姬為國母,自己仍總領國政,且加封梁五、東關五為左右司馬,想以此來掌握軍權。荀息等人的舉動,觸犯到了前太子申生黨羽裡克、邳鄭父等人的利益,且這二人都是驍將。尤其是裡克,在晉獻公時代,裡克的地位居群臣之首,在晉國軍方有極大的號召力。

裡克見荀息、梁五等人插手軍權,且前太子申生就是驪姬等人逼死的。在新仇舊恨交織下,同是申生黨羽的裡克與邳鄭父立即發動軍事政變,接連殺死奚齊、卓子以及驪姬。荀息見裡克連弒二子,覺得有愧於晉獻公臨終囑託,不久就自盡明志。

這場長達十五年的動亂,雖與晉獻公和驪姬脫不了關係,可裡克的罪過也不小。連弒二君的裡克,讓晉國的危機進一步擴大,純屬於負薪救火。且裡克在暫領國政後,開始尋思立誰為君。在與諸大夫商議後,裡克決定迎公子重耳回國即位。可由於晉獻公將曲沃宗子盡數剷除,以及大哥申生自盡,裡克連弒二君,這些血雨腥風讓公子重耳心生狐疑,不願親身赴險。

十五年的動亂,晉國為何沒有衰落?

裡克見公子重耳不願回國,無奈之下只得迎立稍次些的公子夷吾了。公子夷吾想回國即位為君,可身邊的親信呂省、郤芮卻覺得回去有危險,與公子重耳身邊的臣屬不同的是,他們提議賄賂秦公並割地與秦,以此來換的秦穆公的支援。即使這樣,公子夷吾還覺得不保險,於是又送信給裡克,許諾將汾陽敕封給裡克。

公子夷吾有了雙重保險,這才稍稍安心,其在秦國軍隊的護送下,踏上了回國之路。與此同時,齊桓公也聽聞公子夷吾回國即位的訊息,也派了隰朋率領齊軍護送夷吾。

十五年的動亂,晉國為何沒有衰落?

公子夷吾(史稱晉惠公)在即位後,違背諾言殺死了裡克,且拒不割讓晉土與秦。裡克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換作是誰即位,都對這樣的臣屬不放心。由於當時公子重耳仍流亡在外,晉惠公害怕裡克會再來一次弒君政變,於是便賜死了裡克且不將國土割與秦國。

晉惠公雖有失德之舉,且沒有維護好晉國的大國地位,可晉惠公在位期間,晉國的朝局幾乎沒有動亂過,晉惠公只是稍次於兩位兄長罷了,也是有賢德之明傳於四方的。即使在秦穆公俘獲了晉惠公後,也顧忌晉惠公在晉國朝野,仍有一定勢力和影響力,便放晉惠公回國了。晉惠公這次回國後,也重整政教恢復了些許國力。

十五年的動亂,晉國為何沒有衰落?

在晉惠公統治時期,晉國雖沒有變得強盛,可也沒有損傷國本達到不可逆的程度。即使晉惠公有再多問題,就憑其在位十四年間,晉國保持著基本的穩定和統一,也不能將其劃入最差的那批君主吧。

這次長達十五年的動亂,嚴重影響到了晉國的發展的壯大。幸運的是在這次動亂中,沒有發生公族大規模內鬥爭權現象,且在晉惠公十四年的執政生涯中,晉國沒有出現太大的危機,且其子晉懷公在位時間不長,就被公子重耳趕下君位。這種比較平穩的過度,再加上晉文公和諸卿族的共同努力,晉國才得以成成為春秋中後期最強的諸侯國。

十五年的動亂,晉國為何沒有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