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的造假事件,戲子太監齊上陣,光緒皇帝慘被冒充

“造假”無疑是當前的熱門話題。“造假”歷來為人所不齒,一則違背了誠實信用,挑戰了人們的道德底線;二則違背了公平正義,擾亂了公序良俗和社會的正常秩序。

一百多年前的造假事件,戲子太監齊上陣,光緒皇帝慘被冒充

相比今人,古人造假,更讓人後怕三分。

徐芳在短篇小說《雷州盜記》中描寫了這樣一件事:

一百多年前的造假事件,戲子太監齊上陣,光緒皇帝慘被冒充

崇禎初年,有一個金陵人,以部曹的身份出任雷州知府。船入長江時遇到窮兇極惡的強盜。強盜知道他是知府,就把他和他的隨從殺了,只留下他的妻子和女兒。群盜殺人越貨後,讓同夥中一個最聰明的人做假知府,拿著公文前往雷州上任,而其餘的強盜裝作僕人。這個假太知府到雷州後,偽守非常廉潔能幹。一時間,雷州出現了大治的景象,假知府得到了監司使的好評。後來,真知府的兒子去雷州省親,發現了異樣,並密報監司使。監司使自知事態嚴重,便設計殺死了部分強盜,其餘盜賊倉皇逃走。

一百多年前的造假事件,戲子太監齊上陣,光緒皇帝慘被冒充

類似的造假冒充事件還出現在《西遊記》中。唐僧的父親陳光蕊高中狀元,即將赴任江州知州,途中被水賊劉洪殺死,劉洪帶著陳光蕊的老婆上任去了。這才有了“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讎報本”的故事。

一百多年前的造假事件,戲子太監齊上陣,光緒皇帝慘被冒充

當然,這是都是小說中的橋段。小說中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節,主要了為了製造波折,而且理論上也行的通。古代官員上任一般要持有朝廷的委任狀(“敕牒”、“旨授”)和證明自己身份的告身。告身上寫有新任官員的的姓名、年齡、籍貫、體貌特徵等資訊,唯獨缺少了照片。這就給一些不法之徒可乘之機。

造假冒充官員看似可行,但在真實歷史上卻沒有人願意這樣做,一則截殺者必須與赴任者容貌形似;二則截殺者不僅要識文斷字,而且要熟悉官場規則;三則違法成本太高,一旦事發,很有可能招致株連之罪。

一百多年前的造假事件,戲子太監齊上陣,光緒皇帝慘被冒充

正是因為難度太大,風險太高,縱覽史書,並不見有關截殺冒充官員的記載。但這樣的事情也不是絕對的,在清朝末年竟然有人冒充光緒皇帝,而且騙過了很多人的眼睛。

事情大致是這樣的。光緒帝被慈禧軟禁之時,八旗伶人崇福利用人們資訊不對稱,打起了冒充光緒帝行騙的注意。崇福容貌清秀,神似光緒,又熟悉光緒的談吐和宮中的禮儀。於是,崇福拉了一名叫趙德興的管庫太監,在京城又找一名妓女充當皇妃,一路南下,夥同行騙。首站武昌就因老太監身體不適,停留過久,很快被捉拿歸案。崇福等人也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一百多年前的造假事件,戲子太監齊上陣,光緒皇帝慘被冒充

造假為人不齒,於法於理不合,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面對道德和法律,古人尚且有敬畏之心,奈何今人偏偏缺少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