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古代進京趕考的考生,強盜當真不搶他們的錢嗎?

其實也有考生被山賊搶,明朝之前相對多點,但明清時期就比較少了,除非山賊是活膩了。

當然了,這裡的考生有特指,能夠去京城參加考試的叫舉人,參加的考試叫做會試,緊接著就是殿試,考中之後就是進士了。

明清兩代的科舉考試有五個等級,最低等叫做童試,在縣裡面參加考試,考試合格了,就可以成為童生了。

扯淡!古代進京趕考的考生,強盜當真不搶他們的錢嗎?

需要指出的是,童生只代表透過考試獲取的等級,具備了參加後面考試的資格,跟年紀大小並沒有關係,有很多人幾十歲了依然是童生,但也有人十幾歲就是童生了。

成為童生之後,並不代表你在社會上就有特權了,甚至不被認為是讀書人,也就是所謂計程車大夫階級,你得接著往下繼續參加考試,考中了才能有特權。

獲得童生資格之後,就可以參加府試了,一般在府裡或者州里參加考試,考中之後被稱之為生員,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秀才。

扯淡!古代進京趕考的考生,強盜當真不搶他們的錢嗎?

成為秀才之後,就意味著正式步入士大夫階級的門檻了,可以獲得一定特權,比如說見官不用下跪,犯罪不用刑,不用繳納稅款,還可以享受國家經濟補貼,等等。

別看秀才有特權,但其實也是最苦逼的一群人,因為他們已經脫離平民階層了,多數人不願意再從事勞動了,所以沒有收入,而國家給的補貼又少,所以只能是關起門讀書,過窮酸日子,所謂窮秀才就是這麼來的。

成為秀才之後,就可以參加鄉試了,在省城參加考試,考中之後成為舉人。

扯淡!古代進京趕考的考生,強盜當真不搶他們的錢嗎?

鄉試每三年一次,不僅考試內容非常難,而且錄取率特別特別低,一個省每年大約只有幾十人可以成為舉人,有的縣幾十年都出不了一個舉人,由此可家一般。

但是,一旦考取舉人了,就意味著真正成為士大夫階級了,可以享受的特權比秀才多得多,主要體現在得到的國家補貼十分客觀,社會地位非常之高,受到人們的尊重,而且具備直接成為官員的資格了,只不過很難當上大官而已。

舉人要想以後當大官,還得繼續參加考試,也就是去京城參加會試了,考中之人被稱之為貢士,然後繼續參加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考中就是進士了,前途一片大好,即使不封將拜相,也是朝廷主政一方的官員。

扯淡!古代進京趕考的考生,強盜當真不搶他們的錢嗎?

而會試落榜的考生則回家繼續學習,三年後再來考,也可以選擇直接進入官場,當一些小官。

我們小時候學過一篇叫做《范進中舉》的課文,講得就是范進中舉之後高興得發了瘋,他的經歷就告訴我們,考中舉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有的人一輩子都沒中舉,但只要中了舉,那麼就可以徹底改變社會地位了,可以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了。

我們可以發現,舉人是國家人才庫中最重要的一群人,他們之中許多人未來是要成為國之棟樑的,哪怕不是棟樑也會成為國家機器上的螺絲釘,在地方為國家效力,所以國家對他們是非常重視他們的,也會重點加以保護。

扯淡!古代進京趕考的考生,強盜當真不搶他們的錢嗎?

在瞭解了以上內容之後,我們再來談談山賊為何不敢搶舉人。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搞清楚一個問題,舉人有什麼值得山賊搶的。

在古代,讀書人多出自於官宦家庭、富商之家、地方豪門或者世代書香門第,出自平頭老百姓家庭的讀書人也不是沒有,但相對較少,畢竟讀書也是需要成本的,不是每個家庭都買得起書、上得起學的。

所以,進京趕考的舉人中不乏家中有錢之人,他們從很遠的地方去京城,不但帶足了路上用的盤纏,而且也準備了在京城的生活費,因為他得提前到京城住下等著開考,考完會試之後得等著參加殿試,殿試完了還要等著朝廷發榜,時間還是挺長的,所以錢必須準備充足。

扯淡!古代進京趕考的考生,強盜當真不搶他們的錢嗎?

有些家境富裕的舉人,可不是自己一個人赴京趕考的,而是帶著服侍自己的下人或者書童一起去的,甚至一大家子一起去京城,那帶的盤纏就得更多了。

並且,在考中進士之後,有些人為了將來仕途順暢,會在京城四處活動,比如說拜訪一下官員,從而找個好靠山,這些可都是花錢的事情,所以也得提前帶上足夠的錢才能應付。

這說的是家裡有錢的舉人,那些沒錢的舉人也是有路費的,因為朝廷是有福利政策的,為了能讓學子不為進京趕考的路費發愁,根據距離京城遠近,朝廷會發放給舉人不同數目路費,近的五到十兩不等,遠的可能有幾十兩。

可別小看這幾十兩銀子,明清時期中產家庭年收入也不過幾十兩銀子,國家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錢給舉人當路費,已然是很大方的了。

扯淡!古代進京趕考的考生,強盜當真不搶他們的錢嗎?

所以說,甭管舉人家裡有沒有錢,他只要是進京趕考,口袋裡都有不少盤纏,這對山賊來說是很有誘惑力的,能不動心嗎?

但即便如此,山賊也不敢隨便打劫,除非他是不想活了,這是為什麼呢?

以明清為例,朝廷為了招攬人才,十分鼓勵舉人進京趕考,為此也實施了非常多的措施來確保舉人能夠順利入京。

比如說,在會試舉行之前,舉人會提前到布政使衙門領取路費,同時也會領取一個叫做火牌的東西,拿著火牌就可以到驛站領取一輛馬車,然後架著馬車去京城趕考了。

扯淡!古代進京趕考的考生,強盜當真不搶他們的錢嗎?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說古代的驛站了,驛站級別雖然低,但對國家來說非常重要,擔負著傳遞文書和軍報的職責,也有接待官差的作用,具有一定軍事性質,神聖不可侵犯。

並且,驛站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使用的,這是由朝廷直接管轄的,誰要是不把驛站當回事,那可就要吃大虧了。

比方說,明朝開國功臣延安侯唐勝宗因違反驛站條例,就被革去了爵位;還有,吉安侯陸仲亨因為私自使用驛站車馬,還被朱元璋給嚴厲訓斥了。

清朝時期,全國一共有一千七百多個驛站,最厲害的一個驛站設在北京,名字叫做皇華驛,專門負責將軍機處的公文發往全國各地,所謂的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都是從皇華驛開始有的。

扯淡!古代進京趕考的考生,強盜當真不搶他們的錢嗎?

總而言之,驛站在明清時期是非常重要的,在路上遇到驛站的車馬都得避讓,要是誰膽敢攔截,甚至是打劫,那罪名可就大了去了,基本上只有死路一條。

回過頭來說,舉人進京趕考,這是國家發掘人才的大事,朝廷為了表示重視,也為了保護舉人的安全,所以讓驛站提供車馬,天下不太平的時候,甚至還會派遣一些士卒沿途保護。

據史料記載,舉人拿著火牌到驛站領取馬車之後,驛站工作人員會在馬車上插上印有“禮部會試”或者“奉旨會試”的旗幟,舉人就可以架著馬車奔赴京城了。

驛站馬車本就有特權,再加上旗幟的加持,那特權就大了去了,不但沿途的商旅馬車要對其進行避讓,就是官府的卡口也不敢隨便搜查,要不然就是妨礙舉人進京趕考,這罪過可就大了。

如果舉人架著馬車走山路,遇到山賊了,山賊也不敢打劫,道理很簡單,山賊只是貪圖錢財,但他可不想因為打劫了舉人而成為朝廷抓捕的物件,因此丟了性命可不值得。

也就是說,打劫舉人的收益與風險相比太小了,所以不能這麼幹。

而且,能夠成為山賊的人,多半都是貧苦出身,是實在沒飯吃了才落草為寇的。

扯淡!古代進京趕考的考生,強盜當真不搶他們的錢嗎?

這些山賊雖然沒什麼文化,但也絕非無惡不作之人,正所謂盜亦有道,在江湖上流傳著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節婦孝不搶;先生郎中不搶;清官還鄉不搶;考生苦力不搶”,這裡面就說了赴京趕考的考生不搶,這是對讀書人的一種尊重。

有人可能要說了,山賊還尊重讀書人?

還真別懷疑,我國數千年來一直都有重視教育、尊重讀書人的良好風氣,歷朝歷代的人都將讀書作為社會進階的重要手段,人人以讀書為榮、以當官為榮,但窮苦百姓很難有機會讀書,所以對讀書就十分憧憬,對讀書人也有天然好感。

再者說了,老百姓能不能活得更好,一是看皇帝,再就是看讀書人了,所以窮苦百姓尊崇讀書人,其實也是期望他們將來做官了能有一番作為,解救窮苦人,造福一方。

山賊也是窮苦百姓,他不是天生就想當山賊的,也希望有人能改變他們的生存狀態,而能夠做到的人就是讀書人,那他們自然就不會為難進京趕考的考生了。

舉個例子說,唐朝時期有個考生就被山賊給打劫了,他的名字叫李涉,不過結局比較意外,山賊最後竟然放走他了。

事情是這樣的,李涉從小就是神童,吟詩作畫樣樣拿手,年紀輕輕就赴京趕考,沒成想在一處山路上遇到了幾十名山賊。

山賊不知道李涉是考生,就將他攔了下來,帶頭的一個人大聲對他說,你是何人?李涉回答說,我是來自河南的李涉博士。

那人一聽,對手下說, 如果是李涉博士,那我們就不打劫了,放他走吧!

扯淡!古代進京趕考的考生,強盜當真不搶他們的錢嗎?

李涉感到疑惑不解,就問那人為何放自己走,那人說,我向來尊重讀書人,又很喜歡你寫的詩,所以放你走!

李涉感到非常驚訝,便在臨走前寫詩一首送給那人:

《井欄砂宿遇夜客》

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於今半是君。

那人得了李涉的詩,感到非常高興,還拿出錢財送給他當盤纏。

就這樣, 李涉不但沒有被打劫,還白得了許多銀子。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發現,讀書人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就連山賊也尊重讀書人,不打劫讀書人。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山賊們也擔心考生們打擊報復,畢竟考生只要考上了進士,未來就成為朝廷官員了,所以打劫考生其實跟打劫官員沒什麼區別,考生將來要是報復,那山賊也是吃不掉兜著走。

扯淡!古代進京趕考的考生,強盜當真不搶他們的錢嗎?

需要指出的是,進京趕考的考生中也有一些敗類,他們利用朝廷給予的優待來幹一些違法之事。

前面我們也說了,明清時期舉人進京趕考,可以坐驛站的馬車去,一路上暢通無阻,連山賊也不敢打劫。

這本是朝廷的一番好意,但卻被一些白讀了聖賢書的考生給利用了,竟然用驛站的馬車進行走私!

就比如說,清朝光緒年間,鴉片已經氾濫成災了,而且是一個暴利行業,有個叫做馬太元的考生,就趁著進京趕考之機,用驛站的馬車走私鴉片,他之所以敢這麼做,就是因為路上沒人敢查他。

說起來,馬太元應該是書讀得還不錯,不然也無法考上舉人,還進京趕考,但他顯然是個心術不正之人,鴉片禍害著國人的神經和身體,他卻向北京走私鴉片,而且還是用驛站的馬車,這實在是太可恨了,這樣的人呢將來要是當了官,絕對是個大禍害。

據說,馬太元在路上就開始販賣鴉片,在辰州賺了五十兩,在常德又賺了二百多兩,等他抵達北京之後,將剩餘的鴉片賣光,又得了幾百兩,可以說是賺得盆滿缽滿,發了大財了。

扯淡!古代進京趕考的考生,強盜當真不搶他們的錢嗎?

據說,馬太元后來確實沒有考中進士,但他還是飛黃騰達了,民國時期成為家鄉縣政府的官員,還是商會會長,估計沒少禍害人,也沒少賺黑心錢。

所以說,朝廷為了保護進京趕考的考生,才讓他們使用驛站的馬車,至於說考生怎麼使用馬車,那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了,很容易被鑽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