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大營於永樂初年陸續建立,比西班牙火槍兵早一世紀使用槍炮

明朝軍事實力的巔峰時期應該是朱棣時期,他建立的京軍三大營應該就是明王朝軍事實力的巔峰。下我就來詳細說說朱棣時期的京軍三大營:

京軍三大營的編制

永樂初期,為加強京師的守備和強化精銳部隊建設,朱棣建立了居重馭輕的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等京軍三大營,成為朝廷直接指揮的“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戰略機動部隊。三大營各營編制的官員數額不完全相同,各級官員的名稱也與衛所制官員的名稱不同。

各營的主官稱大營坐營官或管操官,掛提督銜;各哨和掖的分管官稱坐營官或坐司官;他們都由兵部奏請朝廷,從公、侯、伯、都督、都指揮內推選,後兼用內臣;此外,神機營還增設監槍、掌號、把總、把司、把牌等官。

1、五軍營的編制

在“靖難之役”中,朱棣曾在會州將所部步騎兵分編為中、左、右、前、後五軍,可以說這是爾後編制五軍營的先導。

五軍營以其主要部分中軍、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個軍命名,還編有一個大營(似為五軍營的機關營)和執行各種專門任務的十二營、圍子手營、幼官舍人營、殫忠效義營等4個二級營。其中幼官舍人營和殫忠效義營又各分兩個三級營。

五軍營設提督內臣1員、武臣2員、掌號頭官2員;大營設坐營官1員、把總2員;中軍設坐營官1員、馬步隊把總各2員;左掖、右掖、左哨、右哨設官與中軍相同。

這些營的主要任務是管操練在京各衛、中都留守司,以及山東、河南、大寧都司所屬各衛輪班來京馬步軍的操練。十二營設把總2員,專管隨駕擺列馬隊官軍。

圍子手營設坐營官一員,下轄一司、二司、三司、四司4個司。每司各設把總2員。專管上直叉刀手和在京各衛隊官軍的操練。

幼官舍人營設坐營官1員,下轄幼官營和舍人營,幼官營設把總1員,舍人營下轄一司、二司、三司、四司,每司各設把總1員。專管在京各衛的幼官和應襲舍人的操練。

殫忠效義營設坐營官1員、把總1員,下轄殫忠營和效義營:殫忠營又稱舍人營,專管居京各衛應襲舍人的操練;效義營又稱餘丁營,專管在京各衛報效餘丁的操練。

2、三千營的編制

三千營以三千蒙古騎兵為骨幹,實際人數不止三千,全部為騎兵。三千營是用邊外降丁編成,設提督內臣2員、武臣2員、掌號頭官2員。三千營下轄5個司, 設坐司官5員、見操把總34員、上直把總16員、明甲把總4員。

明朝三大營於永樂初年陸續建立,比西班牙火槍兵早一世紀使用槍炮

5司的任務各有不同:一司管執大駕龍旗、寶纛、勇字旗、負御寶及兵仗局什物等件上直官軍;二司管左右20隊勇字旗、大駕旗纛、金鼓等件上直官軍;三司管傳令營令旗令牌、御用監盔甲、尚冠、尚衣、尚履什物等件上直官軍;四司管執大駕勇字旗、五軍紅盔貼直官軍上直官軍;五司管殺虎手、馬轎及前哨馬營上直明甲官軍、隨侍營隨侍東宮官舍、遼東備禦回還官軍。

3、神機營的編制

這是明軍中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士兵使用的武器是火炮和火銃後期又添置火繩槍。火銃兵列隊為三行,發現敵騎兵前進後,第一行首先發射火銃,然後第二行、第三行繼續發射,在二三行發射時,第一列就可以從容裝好子彈,形成完備而持續的強大火力。

此一戰術最早為明初名將沐英所創制,是所有前填槍最核心的戰術,領先西方二百餘年。

神機營設提督內臣2員、武臣2員、掌號頭官2員,下轄中軍、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軍;中軍設坐營內臣員、武臣1員,下轄4個司,每司設監槍內臣1員、把司官1員、把牌官2員;左掖、右掖、左哨、右哨的編制相同,各設坐營內臣1員、武臣1員,其下各轄3司,每司設監槍內臣1員、把司官1員、把牌官2員。

神機營專管操演神槍、神炮等火器。其後,又得都督譚廣馬5000匹,編為五千下營。營設坐營內臣1員、武臣1員,下轄4個司,每司設把司官2員。五千下營專管操演火器及隨駕護衛馬隊官軍。

全營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騎兵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戰重炮及大連珠炮);共計官兵5000人。

裝備火器:霹靂炮3600杆(步兵火銃);合用藥9000斤;重八錢鉛子90萬個;大連珠炮200杆(多管火銃);合用藥675斤;手把口400杆(炮兵防身用手銃);盞口將軍160位(野戰重炮)。

4、三大營的兵力

三千營是有蒙古騎兵組成的騎兵突擊部隊,算是明朝版的僱傭軍。其實三千營並不是只有3000蒙古騎兵,總體來說,三千營大約有六七千蒙古騎兵。

明朝三大營於永樂初年陸續建立,比西班牙火槍兵早一世紀使用槍炮

至於神機營則是明朝專業的火器部隊,神機營總計有5000多人,負責對其他兄弟部隊進行火力掩護。規模最大的就是五軍營,五軍營是指五個不同的部隊。三千營和神機營都是幾千兵馬,五軍營則多得多。

經過計算,三大營加在一起有17萬軍隊。按照這個標準計算,五軍營的兵力應該在15萬以上。在明英宗朱祁鎮在位時期,明朝曾經大舉進攻瓦剌。當時,明朝軍隊號稱有50萬大軍,其實絕對沒有這個數字。當時,調動了京師三大營的主力,還有北直隸等地的一些衛所軍,總計也就20餘萬軍隊。50萬這個數字明顯是嚇唬人的,中原王朝打仗最喜歡號稱多少多少。這些軍隊幾乎全軍覆沒,京師三大營一敗塗地。

京軍三大營對明朝的作用和意義

永樂前期建立的京軍三大營,是明初軍隊編制作戰訓練方式的一大改革,初步建立了步騎兵和神機槍炮兵進行協同作戰訓練的軍隊。平時,五軍營習營陣,三千營習巡哨,神機營習火器。

永樂時期,除按原制定的《教練軍事律》嚴格訓練各地官軍外,特別重視加強在京各營的軍事訓練。

首先,在京軍三大營中,專門編制管操官掌管軍事訓練。其中五軍營掌馬步官軍的訓練,神機營掌官軍使用神機槍炮的訓練。

其次,對京軍三大營下轄的二級和三級營的訓練,又作了具體的分工:如圍子手營專管上直叉刀手和京衛中的幼官和應襲舍人的訓練;殫忠效義營下轄的殫忠營和效義營,分別掌管京衛中的報效舍人和報效餘丁的訓練。

第三,三大營除了分別訓練單兵的弓馬騎射、神機槍炮的射擊技術和戰術外,還要合練營陣和戰法。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三大營之間協同作戰的陣法和戰法訓練。

在皇帝親征時,三大營護衛周圍,成為作戰主力。

其駐營有明確的層次:大營居中,營外分駐五軍,步卒居內,騎卒居外,神機營在騎卒之外,神機營外有長圍,周長20裡。作戰時的佈陣原則是:“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前鋒要疏,後隊要密,“鋒疏則達,陣密則固”,戰鬥開始後,“首以銃摧其鋒,繼以騎衝其堅”,這樣就能取勝。

明朝三大營於永樂初年陸續建立,比西班牙火槍兵早一世紀使用槍炮

朱棣

這一作戰佈陣原則,是朱棣在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八月,於第四次出兵漠北途中提出的,是對神機槍炮兵與步騎兵協同作戰陣形的高度概括。

其要義是:作戰開始後,三者要互相協同,發揮總體殺敵作用,神機槍炮兵列於全陣之前,各射手之間要有一定的間隔,以便裝填彈藥,實施輪番齊射,摧毀敵鋒;待敵陣潰亂時,後隊的密集騎兵,並氣積力,以排山倒海之勢,衝擊敵軍本隊,追殲敗殘逃敵;步兵隨馬隊後衝入敵陣,同敵拼殺,直至全殲敵軍為止。

朱棣的論述,總結了明軍神機槍炮與步騎兵協同作戰的新戰術,這種戰術主要是利用槍炮與冷兵器殺傷距離遠近的不同,多層次地殺傷和消耗敵軍的有生力量,達到最後全殲敵軍的目的。

因此,三大營的建立和神機槍炮的擴大使用,使古代以步騎兵為主的野戰方陣戰術,開始發生新的變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這種協同作戰模式就是近現代戰爭的發展方向。由於三大營具有較強的戰鬥力,所以朱棣親握在手,在幾次親征漠北時,都命三大營隨同出征。

京軍三大營的建立年代

三大營建立的年代,在有關明代的史書中沒有明確的記載,如《續文獻通考·兵考·兵制》說:“三大營之立,史無歲月可考”。對三大營建立的年代之說,以神機營最為紛繁。

葉向高《京營兵制考》稱:“徵交趾,得神槍火箭之法,立神機營。”《續文獻通考·兵考·兵志》說:“據王圻《續通考》雲……五年初定交趾,神機營立於此時”。

《明會要·兵四·火器》徵引了《世法錄》的記載:“永樂八年,徵交趾,得神機槍炮法,特置神機營,肄習火器”。《明史·兵四》說“至明成祖平交趾,得神機槍炮法,特置神機營肄習”。趙士楨在萬曆二十六年(1588年)的《進神器疏》中說:“成祖文皇帝,三犁虜廷,建置神機諸營,專習槍炮”。

上述五條記載概括起來有二說:一為永樂五年(1407年)後,一為永樂八年(1410年)後或永樂八年(1410年),而它的建立同永樂時期的用兵交趾、漠北,以及神機槍炮的大量裝備和使用有關。

明朝三大營於永樂初年陸續建立,比西班牙火槍兵早一世紀使用槍炮

朱能

朱棣第一次用兵交趾是在永樂四年(1406年)七月決定的。其時,命成國公朱能為大將軍。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張輔為左右副將軍,統率步兵、騎兵、舟師,以及神機將軍程寬、朱貴所部的神機槍炮兵出征。

是年十月, 朱能病故於龍州 (今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州市),由張輔代領其眾,出師交趾,在作戰中已“翼置神機火器”。五年五月,交趾平。九月,張輔派遣的都督僉事柳升,送黎季犁、黎蒼、黎澄至京師。永樂 六年(1408年)三月,張輔回朝,七月,以功升諸將軍,柳升被封為安遠伯。從明廷第一次用兵交險的過程看,柳升於五年九月回到北京,是不是當年就建置了神機營呢?看來似不大可能,因為籌劃建立神機營須費一定時日,諸如營官的選任、技術兵員的挑選、神機槍炮的準備等。

再從朱棣在交趾和漠北兩個用兵方向看,永樂七年(1409年)八月張輔再入交趾時,神機槍炮兵並未隨同出征,此後幾次用兵交趾時,也無神機槍炮兵的戰績。永樂八年(1410年)朱棣用兵漠北時,安遠伯柳升“將神機火器為前鋒”,大敗阿魯臺,進封為侯。

但此次出征沒有明確記載柳升率神機營,其時柳升為中軍的副將,“將神機火器為前鋒”這一記載雖然說明神機火器已配置在中軍中,但是尚難確定神機營是否已獨立成營。戰後,朱棣於永樂十一年(1413年)十月指示柳升說:“神機銃炮兵之利器,攻戰所不闕者,必操習精熟,然後臨機得用,爾提督不可不嚴。”

這說明柳升不僅在第一次北征中“將神機火器”,而且在第二次北征前提督京軍中的神機銃炮兵的訓練。可見這時神機銃炮兵已進行單獨訓練;進行單獨訓練的部隊,必須是一個獨立的編制單位,這個單位當是神機營,而且這個神機營至遲是在第二次北征前組建的。永樂十二年(1414年)二月第二次北征時,柳升領大營。《明史·柳升傳》說柳升“將大營兵戰忽蘭忽失溫,以火器破敵”,似乎這時的神機火器又配置在大營當中,還不是一個單獨的編制單位。

明朝三大營於永樂初年陸續建立,比西班牙火槍兵早一世紀使用槍炮

柳升

其實不然,這從永樂十九年(1421年)七月,朱棣北巡(即第二年的第三次北征)中的軍隊配置情況,可以得到佐證。當時,朱棣敕“安遠侯柳升率領中軍馬步隊及大營、圍子手並神機營”。這說明,第一,中軍可以統領神機營,因此永樂八年(1410年)柳升為中軍副將,將的神機火器就是神機營;第二,大營、圍子手、神機營是可以在一起的。也就是說,當有大營時,神機營配置在大營之中;當無大營時,神機營配置在中軍。

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第一,神機火器使用較早。神機營的建立是在永樂八年(1410年)第一次北征前,第一次北征時,它已是一個獨立的編制單位。第二,神機營的建立和永樂四年(1406年)徵安南時的都督僉事柳升有直接關係。柳升是永樂五年(1407年)九月回到京城的,因此神機營的建立不會早於永樂五年(1407年)九月。這樣推斷可以肯定神機營的建立時間當在永樂五年(1407年)九月至永樂八年(1410年)二月之間。

如果把永樂七年(1409年)九月新造的火銃數,以及各年累計的造銃數,同神機營的建立、朱棣用兵漠北的事件聯絡起來分析,神機營似創建於永樂七年(1409年)底或永樂八年(1410年)初。永樂八年(1410年)初,朱棣權衡南北兩個用兵方向的輕重,把北方視為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用兵方向,因此決定命新建的戰略機動部隊神機營隨同出征。而出土實物表明,此時朝廷製造的“天”字號制式火銃,已在23625支之上,足夠裝備神機營使用。

所以,朱棣在永樂八年(1410年)以後的幾次漠北之戰中,每次必有神機營隨同出征。因此,創建於永樂七年(1409年)底或永樂八年(1410年)初的神機營,是我國最早裝備槍炮的新兵種,它比歐洲最早裝備火繩槍的西班牙火槍兵,要早一個世紀左右。

《明會典·營操·京營》稱:“永樂初,既有五軍營,又有三千營以司寶纛令旗,神機營以司神槍火器,名日三大營。”《續文獻通考·兵考·兵志》的編者按語稱:五軍營的建立當在神機營之前,而三千營當在二者之間。據此可以判斷,三大營是永樂前期陸續建立的,但其最後建成的年代,至遲不晚於永樂七年(1409年)底或永樂八年(1410年)初。